电子游戏与成长的烦恼(二)

 

选题丨任九州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偷偷去玩电子游戏的经历,时代的代沟让家长与我们对电子游戏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方...

选题任九州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偷偷去玩电子游戏的经历,时代的代沟让家长与我们对电子游戏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淘气的孩子成了老师、成了父母,成了一个个以前管束我们的大人。曾经的我们是如何看待游戏与父母呢?如今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游戏与下一代之间的矛盾?
游戏经历会如童话书一样,成为美好回忆
撰文丨淡啤酒

当睡梦中还会浮现十多年前呼朋唤友玩游戏的盛况时,身边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拿着手机看着绝地求生的解说视频不亦乐乎。这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一方面带着岁月不饶人的沉重,另一方面也带着身份转换的尴尬。尤其是80后们,关于游戏的念想还没来得及逃离父母和老师双重打击的阴影,自己的下一代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一边跺脚一边嚷嚷“游戏真好玩”,那表情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作为回应,自己因生气而涨红的脸、扬在半空中随时准备落下的巴掌也像极了当年的父母。并不是因为心慈手软,只是因为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怕这一巴掌打下去,便是如同当年父亲打自己一样打出一个问题少年来。
如果游戏可以记录一段岁月,那么一个又一个的补丁便是时间留下的刻度,如同绳结和刀痕一般。这些补丁,依旧可以标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经历。正如同中学历史课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发生的不同事件。比如——

2005年魔兽世界初登中国时上大二。

2007年经典时代结束,燃烧远征开启时本科学业结束,硕士生涯开启。

2010年燃烧远征落幕,巫妖王之怒姗姗来迟时硕士毕业,学生时代落幕,初入职场。

2012年大灾变版本结束,熊猫人之谜开启时单身狗生涯结束,踏入婚姻殿堂。

2014年熊猫人之谜版本结束,德拉诺之王开启时婚姻仍在延续,孩子出生。

2018年,经历了短暂的军团再临之后,争霸艾泽拉斯开启。婚姻仍在延续,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已经会用妈妈的手机玩连连看等各种小游戏,甚至连“吃鸡”也可以上手。

游戏前行的步伐是跟社会发展的车轮一同进步的。如同花朵,游戏也是盛开在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株香兰。它的左边盛开着影视,右边绽放着歌舞,与文学执手相看,与动漫相互扶持。

如果说十多年前,游戏产业的主要矛盾还是“玩家日益增长的游戏需求和落后的游戏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十多年后,这对矛盾已经演变为“玩家日益增长的美好游戏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多年前手机尚未普及,而当时的学生推崇的诺基亚3100也无法给英雄联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贪吃蛇、俄罗斯方块这种古老的游戏虽然能吸引玩家的注意,但这种不存档、不交互的游戏显然无法让玩家虚拟的成就感得以长时间的维系。十多年后的2018年,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首次出现在亚运会的舞台上。当中国电子竞技代表队在《英雄联盟》决赛中3-1力克韩国队夺得金牌之时,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有多少人想起了魔兽世界《网瘾战争》里声嘶力竭的抗争?有多少人想起了在今天仍在争论的杨永信?
因为网络游戏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无法掩饰的“原罪”。正如同这株香兰花茎上的芒刺,要比身边其他种类花朵要显眼得多。这种原罪,根植于社会认知的偏差,又在舆论的沃土培育之下,让这些芒刺变得无比耀眼,甚至被迫成为影响某个人、某个群体一生的根本原因。此刻,所有的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背锅侠。

考试不及格?都是游戏闹得!

没考上好大学?就知道玩游戏没有好下场!

找不到工作?还不是玩游戏玩得!

工资低?呸!整天玩游戏喝西北风去吧!

没有对象?来啊,我就看你玩游戏能不能玩出媳妇来!

进拘留所了?一天天就知道玩游戏,早晚抓进去……

游戏,甚至于整个互联网络,自它诞生之初便遭到社会上一部分人的质疑。业精于勤荒于嬉、玩物丧志等词句便是对游戏原罪的最好诠释,虽然说产生这些词语的年代并没有游戏,但老祖宗对凡能耗费人们时间和精力的无用功都是极其鄙视和愤慨。

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自制力较差,对于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产生的好奇感轻易的战胜了现实世界的风景。加之现实生活中学习、家庭压力过大而寄居于游戏逃避现实,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老师、家长便愤怒声讨游戏,把一切归罪于游戏的诱惑,因此给游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全国从上到下一方面大力宣扬游戏产业是新兴文化业态,以其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创意水平高成为“黄金产业”,鼓励各地大力扶持游戏产业,另一方面却有对网络游戏的发展处处设置障碍,媒体上充斥着对网络游戏的负面报道,好像这世间所有的罪恶全是由网络游戏引起。游戏就像一个长跑冠军,一边接受奖牌,一边接受迎面而来的唾骂,如同当年第一次进入奥格瑞玛的死亡骑士。
游戏玩家对游戏的认知都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程度。

游戏皆有灵魂,如同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一段话都可以概括一个段落大意。在灵魂周边的血肉,便是构建游戏主体的文化。玩家喜欢一款游戏,多半是被这款游戏的文化所吸引。不用说仙剑奇侠传里荡气回肠的爱情传说,更不用说魔兽世界包罗万象的浩渺空。仅仅是流星蝴蝶剑里的孟星魂在炎硫岛的一场战斗、仅仅是英雄联盟里瓦洛兰大陆西部海岸的一个德玛西亚城邦,便足以让玩家们“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玩家显然将游戏当成了生活中更加重要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家长、老师闻之色变的“沉迷”。不过话说回来,年届而立的诸位玩家,在回想昨日的时候,难免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出现沉迷的现象,只不过这种现象在体现在具体每个人身上的程度不一罢了。

有的人沉迷在高中,有的人沉迷在大学,鲜有人沉迷在工作之后。有的人为了高考毅然放弃游戏,也有的人在高考前一夜仍在征战副本。有的人在沉迷的同时尚存自制力,也有的人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游戏里,全然忘却了身边的一切。

时至今日,媒体仍在不停地推送“湖南湘潭周女士7岁的女儿玩手机游戏7小时花1万8千元”“西安11岁女孩玩游戏花掉爷爷2万看病钱”等,在不停的吸引眼球的同时,将游戏的原罪刻意放大到了极致。

当80后们从游戏成瘾的一代,成长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时,面对自己开始初涉游戏江湖的稚子,既有着与自己当年父母同样的焦虑情绪,也有着从游戏江湖摸爬滚打过来之后的感触。工作之后,经常听年纪较大的同事,比如60后、70后们痛斥游戏的罪恶,把自己的天才孩子活生生折磨成了问题少年——行政部老邵的孩子,在成功破解了修改网络密码、关闭路由器、剪断网线等一系列难题之后,终于被老邵送回了山清水秀的老家上中学。机房老毕的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解应用题的习惯让他遭到了父亲的连续打击……

80后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玩游戏这一问题,显然要大度许多。虽然这种大度非常的有限、也仅仅是相对而言,但这宝贵的大度,也是一种进步。这种大度,也许是建立在自己昼夜玩游戏的记忆之上、建立在被父母巨大巴掌亲密接触的阴影之上、建立在自己经历了被妖魔化成“精神病患者”的游戏年代依旧活到现在的唏嘘之上,但不管怎样,总算是有了一种进步。这种有限的进步,与电子竞技进入亚运会、高校开设电竞课相比,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也是如此。只不过沉迷的对象,从往昔的《反恐精英》《仙剑奇侠传》换成了《王者荣耀》《太吾绘卷》,从《传奇》《魔兽》换成了《绝地求生》《英雄联盟》……

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故事。正如同三岁孩子的过家家、十岁孩子的动画片、十五岁孩子的吃鸡、三十岁而立壮年苟且与远方的交织、四十岁不惑中年枸杞与保温杯的纠缠,这是每个阶段自然而然的喜好。
当过了那个特定的年龄段,当渐渐长大,开始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开始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时候,游戏只能退居次席,成为生活的一个点缀。

作为新手家长,能做的就是放下准备打在孩子身上的巴掌,去告诉孩子游戏是什么。当孩子长大,回想起多年前自己在游戏江湖里浮沉的岁月,会觉得这是自己经历过的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痕迹,如同看过的童话书一样,成为自己的美好回忆。

上述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大众软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