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人物】航空巧匠“鲁大师”

 

中国航空报编者按“鲁大师”是对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十一分厂数控程序调试员、高级技师鲁宏勋的敬称,因为他在数...



中国航空报

编者按

“鲁大师”是对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十一分厂数控程序调试员、高级技师鲁宏勋的敬称,因为他在数控领域有着卓越成绩和巨大贡献。参加工作30余年,鲁宏勋获得原航空航天工业部一等功,入选国防科技工业高级技能人才库,被授予 “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鲁宏勋所在的班组被空空导弹研究院命名为“鲁宏勋班”,简称“鲁班”。鲁宏勋连续三届担任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专家组组长兼教练组组长,指导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选手张志坤夺得金牌。



这是“鲁大师”的故事。青年学徒入行拜师之时,大不可能预知未来将成就大师的荣耀。他走入厂房间、站在车床边、拿起工具前定是经过长久的勤学苦练、反复的谦逊问询,从最普通零件的工具打磨小工,到最复杂零件的数控编程专家,敲敲打打、好坏优差中总结钻研、攻关技改,出国访学、为人师长,成立“鲁”班,夺取金牌……经历了三十余年丰满的奋斗岁月,青年工人琢磨成器,巧匠师傅荣誉傍身,他敬业忠诚、传承创新的励志故事为同辈称道,引后辈仿效,“大国工匠”的匠人精神成为国家号召树立的模范典型,并传为佳话。

初绽头角 厂房新兵自强不息



1981年,考场失意让鲁宏勋与大学校园遗憾擦肩,成为工程师的少年志向也因此走远。鲁宏勋选择投身航空工业,回到育他成人的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参加工作。恰逢导弹院首次开办技工学校,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该校的首期学员。两年后,他依然以第一名顺利考入导弹院,成为一名普通钳工。

由于师傅是全院最出色的钳工,承担着最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鲁宏勋自然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钳工“高手”的工艺技巧。还是学徒的鲁宏勋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手艺人,老师傅车床边几十年的经验传授正是在这每一个零部件的生产实践中演绎的,他看在眼里,牢记心中,从简单零件上手到协助师傅完成复杂重要件加工,假以时日已可以独立操作了。

除了与师傅学习,鲁宏勋还在业余时间购买《群钻》等专业书籍自我“充电”,并将书本理论、师傅传授与实操经验相结合,这种敏而好学的态度让他在某型产品零件攻关中,发明了无尖群钻加浮动铰削的深孔加工工艺方法。凭借这一发明他在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获得了研究院QC成果二等奖。在之后同师傅承担完成某型号最复杂工序加工任务后,鲁宏勋获得了一次从成都沿长江到上海的调研机会。一路调研开阔了青年鲁宏勋的视野,他见识到南方较先进的工业体系,第一次认识到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的高效率高质量。同时,他也初尝到“自强不息”的甜头,自己职业生涯的深度和广度在悄然间拓宽了。

那次调研后不久,导弹院引进了一批数控设备,鲁宏勋凭借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学习热情成为全院年纪最轻的数控操作工,然而他也是技术等级最低,且唯一没有出国培训经验的“生瓜蛋子”。鲁宏勋立志要做一名知识型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他对照英汉字典自学全英文的操作手册和编程手册以及相关技术,自学计算机编程,并用数控机床编出了导弹院第一个程序、干出了第一个零件,成为第一个较全面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的人员。受此鼓舞,鲁宏勋承担大多数复杂零件加工任务,改进工装夹具、工艺方法,使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连同行专家也不相信他当时仅仅是一名初级工。1990年,鲁宏勋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一等功荣。颁奖典礼上,26岁的鲁宏勋与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高级专家同台领奖——他是唯一一名一线工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于至善 能工巧匠创新求解



1993年,鲁宏勋获得赴欧洲老牌工业强国德国培训交流的机会。在德国,他看到了工业金字塔最顶端的工业体系,先进的设备加工、科学的流程管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这些无不强烈激荡着鲁宏勋立志成为一名高端技能人才的信念,也引起他对于本职工作的深度反思。

回国后,鲁宏勋结合导弹院多品种、小批量、科研新产品多的生产特点,立足解决科研试制加工中工艺不成熟、生产准备成本高、时间要求紧等难题,从简化或不使用专用工装入手,展开一系列技改攻关。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数控系统规律,鲁宏勋编制了零点自动计算程序,结合数控机床的自动测量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不使用专用工装。该程序在全院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专用工装的制作成本和周期,为科研试制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方法。

鲁宏勋认为,高端技能人才在现代工业中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要变苦干为巧干,最终达到“不干”。为了“偷懒”,鲁宏勋在接手新加工任务之前必先动脑寻找既能降低劳动强度、加工成本,又能提高工时和产品质量的“最优解”。于是,鲁宏勋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次加工12件零件的工装,重新编写了加工程序,不但使零件的加工效率提高了4倍多,更由于一次装夹12个零件,原先几分钟更换一次刀具,现在十几甚至几十分钟才更换一次刀具,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这次成功激发了鲁宏勋的创新热情,并形成了“质量、效率、简单”的六字工作原则。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尚不普及的年代,鲁宏勋运用夜大学习的BASIC编程语言探索计算机辅助编程,编写完成某零件所需三轴联动源程序,有效解决了人工计算量大的问题。

“数控加工中心承担的多是产品最重要、最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关系到生产车间产品交付节点。”在一次重要件攻关中,该零件加工周期要6个月以上,成为生产交付的瓶颈。鲁宏勋对该零件加工工艺进行了大幅优化,使用新刀具、自制新工装、采用镗铣加工、高速加工及螺纹铣削等新技术,将原来10道加工工序压缩至3道,采取有效的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原则,将每道工序所用刀具数量控制在40把以内,使得多台设备均可加工该零件,最终实现该零件加工周期缩短两个半月以上,保证了产品的顺利交付。

鲁宏勋从第一次在学徒期间获得QC二等奖开始,到成为一名高级技师,再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每一次进步的达成和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对工艺“最优解”乐此不疲的寻找和总结。在“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鲁宏勋已成为熟练掌握导弹院所有数控设备的能工巧匠,并将“质量、效率、简单”的“偷懒法则”传承下去。

传道授业 大国工匠桃李满天



无论古今中西,手艺人技艺的传承必是师徒口传心授的不变法则,如是技法的正统方得以维护。然而,在商业社会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正侵蚀剥离着原本巩固的师徒门规。在鲁宏勋看来,传道授业绝不藏私,因为对技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鲁宏勋常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他坚信对于新技术的探索永无尽头,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徒弟,当师傅的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超越。鲁宏勋注重徒弟的独立操作能力,鼓励徒弟自己动手编程、调试和操作。此外,遇到难活、新活时,鲁宏勋总是启发性地与徒弟探讨,重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鲁宏勋也会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教训,使得徒弟能够获得技能提高的捷径。更为重要的是,鲁宏勋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将手下徒弟悉心琢磨成一块块美玉,并在整个“鲁班”传递出优良的工作作风。

谈到“鲁班”,一方书有“航空鲁班、技能英才”的横匾悬于班组入口,彰显着这一航空高技能菁英班组精益求精、坚持创新的精神内涵。“鲁宏勋班”是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十一分厂的一个数控机加班,2003年以鲁宏勋名字命名,现有31名成员,其中5名全国技术能手、9名河南省技术能手、3名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以及一位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党委书记徐东来对鲁宏勋及“鲁班”有如是评价:“一个人带动一个班组;一个班组牵引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托举起我们辉煌的事业。”

在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鲁宏勋连续三届担任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专家、教练,他本人非常清楚在这个项目上夺取金牌的重大意义,“数控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在精度加工领域的制造能力,标志着制造业装备水平,也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进步的体现”。

前两届世赛,中国技能人才虽折戟而归,但却表现得越发进步。2013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42届世赛中,鲁宏勋所负责的数控铣项目取得了铜牌,较上届的第六名有很大进步。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世赛项目基地负责人,技工学校校长王世刚回忆起鲁宏勋赛后的慨叹:“还是实力不够啊……好好总结,下一届一定夺金!”果不其然,2015年的巴西圣保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张志坤勇夺数控铣项目金牌。赛场上发生一个插曲,为给选手赢得宝贵的时间,鲁宏勋在拆卸工具箱时不慎造成肋骨骨裂,他忍着剧痛坚持留在现场,直至比赛结束。

林春泷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的金牌选手,95年出生的他能够初出茅庐即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多亏了鲁大师这个“伯乐”相中了这匹“千里马”。林春泷本是广东省内选拔落选选手,鲁宏勋看出他是个苗子,推荐他进入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参加全国选拔赛,竟然成为黑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圣保罗拿下了最有含金量的团队赛金牌。林春泷现已是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鲁宏勋班”的组员,小伙子谈起师傅满是敬意与感谢:“鲁师傅在我世赛集训和比赛期间指导过我,现在依然给予我帮助和关怀,让我能够正视过去的成绩,更淡然地面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

谈及世赛,鲁宏勋表示,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技能人才彰显风采的舞台,也是各国制造能力水平的大比武,我国通过世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选手,并逐渐取得优异的成绩,向世人传递出中国技能人才的最强音。成绩的取得也引起鲁宏勋的反思,在举国体制支持下取得的比赛成绩尚不能代表中国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我们与西方工业强国依然存在不小的距离。他告诉记者:“当下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环节逐渐得到改善,但选人起点相较30年前却相去甚远,社会舆论无法引导民众正视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大批具有潜质的好苗子宁愿选择大学毕业挤破头择业,也不选择做一名优秀的技能工人。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亟待一大批文化素质过硬、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出众的高端技能人才补强,这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宏勋成就“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核是什么,通过梳理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有所得:精益求精是为敬业执着,发现解决问题是为自省创新,不吝传承、忧心事业则是为奉献忠诚。鲁大师的故事与成就“大国工匠”的道路不谋而合,静下心来从普通的手艺人开始,专注精于一隅,聚焦技法的创新与变化,并将之无保留地传承播种,便是“大国工匠”的大道大德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我们需要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更多具有大道大德的“大国工匠”。

鲁宏勋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陈松摄
“鲁宏勋班”荣获导弹院型号建功先锋团队
(转自 中国航空报)


    关注 青云直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