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亟待打开!偶像产业的高速发展,会成为2019年的风口吗?

 

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产业?偶像产业在中国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导语


2018年被称为“中国偶像元年”,造星模式在这一年产生了巨大变化,《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批量生产明星了。“练习生”、“出道”这些舶来词在中国落地生根,偶像制造呈现出可批量生产的工业化可能性。那么,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产业?偶像产业在中国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产业?


成熟的偶像产业一直极具经济价值,根据中国产业网统计,韩国的偶像产业产值在2016年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在日本,仅2017年偶像产业就带来了112亿元人民币收入。据艾瑞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毋庸置疑,偶像产业是一块庞大的蛋糕。然而,这也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是偶像?中国有没有真正的偶像市场和偶像产业?

中国当然有偶像市场,那些出钱出力的迷妹,那些层出不穷的四大流量、四小鲜肉,还有玩得花样百出的粉丝流量变现模式,都属于偶像市场。

但是,我们的偶像似乎都在争做“实力派”,他们靠偶像“发家”,然后就去努力当演员,甚至要演文艺片、撸奖片,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撕下“偶像标签”。

如果偶像只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手段”,那它永远无法达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相较于偶像运营系统成熟的日韩,我国民众对于明星的定义还局限在演员和歌手,那些依靠容貌、唱跳的偶像团体在主流认知中,还是被称为“花瓶”。

最简单的例子,原属EXO的吴亦凡、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四人,包括更早前从SJ离开的韩庚,归国后都将拍摄影视剧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凭借这些,才能获得更高的国民度,真正在国内获得认可。

而现阶段偶像培养的规范和标准是什么?没有人知道答案,所有经纪公司都只能等着、熬着、摸索着。

幸运的是,《偶像练习生》的出现加速了行业的发展。在短短3个月中,对整个偶像培养行业增加了曝光量,让这个相对小众的行业有了更多可能性。
本土偶像产业未来该如何发展?


偶像经纪公司要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红利就是最大的吸引。偶像产业的蛋糕巨大,目前能分得一口蛋糕的尚是少数。2018年,参与《偶像练习生》的坤音娱乐的市值迅速上涨,估值超3亿;派出选手参加《火箭少女101》的麦锐娱乐,也获数千万A轮融资,这让不少当初选择观望的公司追悔莫及。

目前,除了《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INE PERCENT、坤音娱乐男团ONER、觉醒东方组合Awaken-F、香蕉娱乐的Tangram,不少经纪公司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男团:罗志祥打造的男团CTO,腾讯音娱推出的养成组合BOYSTORY, TFBOYS师弟、时代峰峻的二团台风少年团,以及在2018年最后一天宣布coming的、韩国SM公司打造的全中国人组合威神……

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能明显感觉到,在节目结束后,这些偶像的曝光度和大众舆论热度在逐渐下降,出道即巅峰的魔咒仍然没有被打破。

依托于偶像综艺去打造偶像团体或许还可以坚持2-3季,但对于偶像经纪公司来说,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才是关键。


平台流量助推至关重要
平台的流量可以带来大众的关注,有了关注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有红利才会有资本入局。几家培养练习生的公司都表示,他们都陷入过现金流断链、融资不到位的窘境。如果没有“偶练”,他们很可能会撑不下去。

这是一个需要资本助推的重投入行业,而这两年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良币一定驱逐劣币。偶像选拔和其他综艺一样,观众终会产生审美疲劳,全民pick也很难长期保持高热度。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其他“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中国音乐公告牌》、《由你音乐榜》、《奇妙的食光》、《青春的花路》、《小姐姐的花店》等新生综艺,也为这些新生偶像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延续热度的机会。

据了解,一些韩国偶像综艺的版权也被国内公司买下,在2019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配套偶像综艺的出现,助推偶像产业进一步向前。
 
实际上,偶像培养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业,还需要有更多环节来完善。例如,团体发行专辑、回归打歌节目、展现团体魅力的团综……都是完善整个偶像培养的必备环节。而有一家开始尝试,更多的追随者将会争相效仿。中国的偶像产业,未来可期。
End
好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


    关注 涤新资本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