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输液的孩子被骂、被打、被威胁后是怎么想的

 

妈妈竟然抡起胳膊,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脸上,这似乎还不解气,又推了一下他的肩膀,并且又顺势拍了一下他的头...





“闹什么闹,扎个针有那么疼吗?再闹,再闹,我就把你扔出去!”那天,小宝多多感冒发烧了,我带他去医院,在输液室,我的耳边突然传来了这样一个刺耳的声音。

即使耳边时不时地传来各种嘈杂的声音,“护士,该换药水了”,“护士,打完了,可以拔针了”……但那个刺耳的声音依然是最响亮的。

我闻声望去,只见一个女人正把一个哭闹的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往凳子上用力的一扔,怒目圆瞪,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恶狠狠地瞪着那个小男孩。

被扔在凳子上的小男孩一只手挂着吊瓶,一边委屈地抽泣,另一只手企图去拉妈妈,嘴里一直念着“妈妈,妈妈”。

看着小男孩委屈无助的小模样,同为妈妈的我心碎了一地,他是多么渴望获得妈妈的拥抱与安慰。

可是,妈妈不仅没有给他安慰,见他这样,似乎更加火冒三丈了,大吼道:“不许哭!这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刚刚来的路上经过早餐店时问你要不要吃什么,你说不要,现在又说肚子饿了。现在我哪里走得开去给你买!”

听到妈妈的吼声,我才明白孩子哭闹是因为肚子饿了。被妈妈训斥一顿后,小男孩哭得更大声了,甚至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妈妈见吼了他一通,他不但没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大声了,就更加不耐烦了。本以为妈妈的心里会柔软起来,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妈妈竟然抡起胳膊,一巴掌打在小男孩脸上,这似乎还不解气,又推了一下他的肩膀,并且又顺势拍了一下他的头。

面对妈妈这一系列打骂,那个原本哭闹的小男孩从大哭开始转为嘤嘤哭泣了。这时,大家都看不过去了,都好言好语的开始劝这位妈妈:“不要打了,孩子还小,不懂事!”

“是啊,孩子可能是真的饿了!”

“我们家孩子早上吃得饱饱的,也因为害怕输液,也哼哼唧唧地哭。”

……
面对大家的好意相劝,妈妈反而觉得没面子,情绪更加暴躁,又对小男孩进行了新一轮的轰炸“你再哭,你再哭,我就走了,不要你了!”

说完,就拿起旁边的提包一副真要走的样子。小男孩急了,连忙用那只没有打吊瓶的手拉住妈妈,撕心裂肺的喊着:“妈妈,妈妈,我再也不敢了,我再也不闹了,求求你别走!”

这时,一个护士姐姐过来打圆场说:“好了,好了,不要哭了啊,你看妈妈陪着你打了这么久的针,妈妈很累很辛苦的。打完针妈妈就带你去买吃的哈。”

在护士姐姐打圆场时,小男孩见妈妈没有真走,情绪慢慢平缓了下来,而妈妈也开始冷静下来,放下提包靠在凳子旁边休息。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心痛。小宝多多刚才在扎针时,也是哭的撕心裂肺,在扎针前就一直哭闹着不要打针,要回家。
我深知他害怕打针,所以就轻声对他说:“妈妈知道扎针是有一点点痛,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口一样。可是,你生病了,医生说需要打针,打完针就好了。”在说这话时,我内心特别难过,我很清楚地知道孩子这么小,不应该被打针,不应该被输液,但医生一再要求,而我又没有承担后果的能力,所以只能选择让孩子受罪。

在我的安抚下,多多扎针时还是害怕得哭,但是扎完针后,我又安抚他说:“妈妈知道有一点点痛,来,妈妈吹一吹!别害怕,妈妈在这里陪着你。”

在我柔情的安慰声中,多多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众所周知,大多数孩子面对扎针时,心理都会涌起一股恐惧感,自己吓自己,总觉得扎针会很疼很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能理解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像我那样给予安抚,孩子内心的恐惧慢慢就会获得缓解。
很不幸的是,很多妈妈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扎针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即使很疼也不许哭,更不许当众哭泣,或者是因为当众哭泣让父母失了面子而被打骂。所以,当孩子害怕扎针的哭闹声触发了诱发她情绪的因子,所以,她的情绪会变得不可遏制。

孩子越哭闹,妈妈的情绪越失控,完全没法冷静下来,更无法看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个原本害怕扎针的孩子,本来想获得妈妈的拥抱与安慰,结果却迎来一顿打骂。

五岁多的孩子既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那种被加剧的恐惧,又无法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各种哭闹,但这哭闹背后藏着多少委屈、无助、恐惧,甚至是绝望。

所以,父母越打骂孩子,越威胁孩子,孩子越无助、越恐惧,内心的各种情绪甚至会影响孩子心智与大脑的发展,阻止孩子大脑里的某些神经元进行链接。

除此以外,对于天生会模仿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打骂行为完全落入孩子的眼中,孩子无意中学会了以暴制暴,甚至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代代相传。
那么面对孩子打针哭闹的行为,我们父母不能用打骂来解决,又该怎么办呢?

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看见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一般来说,面对打针这件事,孩子多少都有一些害怕。如果再见到其他孩子疼得哇哇大哭的场景,他是能够感同身受的,无意识中加剧了他的恐惧,从而通过哭闹向妈妈寻求安慰。如果妈妈这时能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认可孩子内心的恐惧。比如,“打针确实有点让人害怕,妈妈知道你害怕,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种害怕。”当孩子的恐惧感被认可以后,他就不会那么害怕。

安抚孩子,而不是一味斥责

认可孩子内心的害怕以后,就可以跟孩子一起淡淡打针有点疼这件事。妈妈可以抱着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打针很疼,旁边又有小朋友在哭闹,所以你就更怕疼了。”父母先接纳孩子打针怕疼这件事,再给予安抚,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孩子。

给予理解,跟孩子一起并肩作战

“宝贝不用害怕,妈妈会在这里陪着你,我们一起打败感冒虫怪兽,好吗?一起加油,我们可是小小男子汉了呢!”最后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知道任何时候,妈妈都在这里一直陪着他。
我相信有了妈妈的理解和陪伴,孩子打针时就不会再感到那么害怕,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平复下来。还有妈妈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不再感到害怕。比如可以给孩子讲个平常他爱听的故事。说个笑话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个游戏。最重要的是有了妈妈的耐心引导和用心陪伴我相信孩子自然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遇到问题首先也是顾及自己的感受,先一味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忘记了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需要父母的理解,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作者简介:

睿睿妈妈:80后宝妈,家有男宝两枚。热爱生活,努力学习。致力于通过学习成长自己,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家庭越来越幸福。
文章音频 | 小米妈妈
插图排版 | 夏天


熊爸鼓励6岁女孩开车上高速,别让溺爱害人害己

孩子,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秘密

养娃路上遇到“猪”队友,妈妈们该怎样逆袭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我们也要学会

孩子,你完全不必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如何通过写作提升自己

两娃争宠,分身乏术的妈妈该如何接招?

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不止是这些,还有……

孩子大喊大叫,这是好事

那个惊魂的早晨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请转载留言分享你的感受哦!

走过路过,请不要错过点赞哦!(*^_^*)


    关注 龙春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