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琢 ▏黄龙溪,一颗半浸水中的明珠

 

世间很多故事和传说都与水有关,四川古镇黄龙溪,自不例外。这水,有人...

黄龙溪,一颗半浸水中的明珠

作者▕  申玉琢

世间很多故事和传说都与水有关,四川古镇黄龙溪,自不例外。

这水,有人说是清江一曲绕镇流的府河;也有人说是滋养古镇的鹿溪河,特别是它与府河交汇时,那“黄龙骑清江”的奇观,没有它便没有黄龙溪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而我却认为,这水,应该是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之水和沉淀丰厚的文化之水。

若把黄龙溪比做一首诗,那么,这诗肯定有一半是浸在水中的!

黄龙溪的水果然不同于任何一片我们习以为常的水域,甚至也不等同离它不远的成都。成都的水是平静的,没有多少波澜。黄龙溪的水却给人灵性摇曳的感觉,不只气象阔大,也更本色大方,在它的波光粼洵中,似乎有着嫩嫩的青草香味。两岸起伏着一派田园风光,散散淡淡却又美不胜收。

一座座农舍在茂树翠竹中参差错落,半掩半现。阡陌之间,村路逶迤,有如老祖母脸上饱经岁月的皱纹。



沿着岁月的长河,黄龙溪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在那黄钟毁弃,天下大乱的年头,己自立为汉中王的刘备,为巩固在西川的统治,一面在成都大肆营造宫掖殿阙,为两年后建国蜀汉作准备,一方又在成都南郊的牧马山振军经武,秣马厉兵,意欲随时问鼎中原。黄龙溪因背负牧马山,扼彭(山)仁(寿)新(津)双(流)四县之要津,更兼舟楫之便,很快就由三五人家的小渔村,变成一个“艨艟连翩,舟楫如织,军民络绎,车马衔接”的水陆码头!

码头的形成反过来又呼唤着服务业的繁荣。因为,从兵卒将士到家属子女,都需要有休息和释放生命激情的空间,即便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国之初,吃、住、玩、乐也是缺一不可的,而“第三产业”所激活的人气,又引来了更大的商机。日复一日,这里便以“水旱小都会”的美名传遍云、贵、川、藏和我国整个西部,仅酒店、商号、戏楼等就多达300多家。吃、喝、拉、撒之后还得有精神的寄托和信仰的依附,于是古龙寺、镇江寺和潮音寺等庙宇和尼庵也应运而生了!别小觑庙前这些宽不足三米,且履痕斑驳的石板路和那些枕流临街,欲坠复倚的吊脚楼,虽系晚清或民国时期所建,却隐隐透着汉唐时代的遗风!



这里更有着与江南周庄相似的水乡石板街,街道两侧全是穿斗雕花木结构的瓦房,一间紧挨一间,这些造形古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建筑,眼看就要酝酿出古镇的特色,却很快又被商家挑在檐外那万国旗般的店招和彩棚布,肢解得荡然无存。遮不住的惟有镇头的老黄桷树,若要推算树龄,透过它在水面一摇一晃的倒影,竟可上溯千年,一直推到三国时代!也正因如此,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诸如放河灯、烧火龙,打更报时等有如汉唐遗韵的乡风民俗!

以打更为例。前面提到,古镇是因刘备在此驻军而繁荣的。军营那日吹画角,夜传刁斗的忿围自然也影响到周边的环境。于是,一种既能警夜又能报时的行为——打更,就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并让那金属的、极具穿透力的锣声从蜀汉时代一直咣当——咣当——到今天。但为什么要“烧火龙”呢?

据当地人讲,这又和刘备驾崩白帝城有关。按中国传统文化,龙,乃真命天子和帝王的像征。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刘备殂于永安宫,讣闻传到成都后,为了“龙驭”早日“宾天”,阖城军民便纷纷舞动并焚烧黄绸扎成的金龙,祭荐如仪。一位名叫范溶的华阳人曾描述当时的盛况:“烟尘簇簇紫云蒸,金鼓铮钟闹彩棚。火箭乱飞龙乱滚,团团围绕看烧灯。”随着时光推移,“烧火龙”这一民俗到了今天,己经成为当地乡亲欢庆春节的一道特色大餐了!

至于放河灯的来历,说来则话更长:传说建兴(蜀后主刘禅年号)三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远征南中诸郡时,曾借府河之便,将大量军需粮秣用竹筏经彭山江口入岷江,漂放至戎州。而河灯——就是当年放置筏上,用作标志,以利夜航的一种有防水功能的灯。

老实说,我一般是不大相信传说的,因为传说的过程就是附丽的过程,众口烁金,人云亦云,说得多了,母猪上树往往都成了“事实”。但我还是喜欢在夏日傍晚,坐在黄龙溪的古榕下,喝着店家的盖碗茶,临流消闲。在茗香袅袅中,虽己见不到诸葛时代的竹筏粮秣,却可以买几只当地小女孩折制的“小莲灯”,到河边去放。莲灯顺流而下,在青色的江面铺满红红一片,直到水远岸阔,荧熠接天,融入星辉斑斓的夜空。此时此刻,真有一种凭河临虚,问滚滚英雄安在的旷味,而胸中鼓荡的更是一种思接千古的感慨……



能引发感慨的当然不只“放河灯”,还有那极具乡土特色,供游人戴在头上的花环呢!

春夏两季,当地人有用野花绾成花环的习惯,一个花环要用去几十朵野花,却只卖一、两块钱,因此,大凡到此一游客人没有不买的。戴的人一多,于古镇,就凭添了一道风景;于游客,则是一种悠游黄龙溪的凭证!尤其改革开放之初,旅游尚未盛行那阵,假如有几位举止优雅的男女从你身边走过,头上的花环,又若隐若现飘出一丝带有嫩柳与野花的清香。你切莫大惊小怪,只需停下脚步,向他(她)们行“注目礼”即可。因为,这肯定是游黄龙溪回来的!而更想不到的是,这小小的花环竟可追溯到南北朝!那时候人们清明扫墓时,无论男女都要把青青的柳枝摘来,配以鲜花,绾织成环,戴在头上,作为扫墓的点缀。扫墓就扫墓,为何要戴柳枝呢?原来,在古人心中,柳是能避邪的。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祭扫,取柳枝佩身上,野鬼不为祟”之说。

“野鬼为祟”的说法,现在当然谁都不信了,但黄龙溪河畔那些千年老榕树,却是相信的!那“逝者如斯”的一河清流,更是见证过的……

其实,何须相信和见证呢!听当地人讲,你只需走上那晃悠悠的吊桥,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古镇酷似一艘解缆待发的巨船,镇上那六株古榕(当地人叫黄桷树),则是它饱张的风帆!

而凡来黄龙溪的游客,一步入古镇也就等于登上了这艘巨舰。剪江而上,你可回溯数千年的历史和往事;顺流而下,则可驶向海阔江宽波光潋滟的明天!橹桨过处,搅起了一道道波涟,中国西部历史上的很多大事件,就是在这样的金波银涟中闪耀出最初之光彩的。

啊黄龙溪,你这有一半浸在水中的古镇,真让人百游不厌!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投稿邮箱

psxt@qq.com

长按扫码可关注


    关注 平叔闲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