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头条】虚假的繁荣后,粉丝选择了让步

 

爱“爬墙”的不是粉丝,而是善变的路人。...



文|石榴

《密室大逃脱》第三期,在邓伦对于杨幂的一个亲密称呼中迅速冲上了热搜。

略带暧昧的话题,让两方粉丝刻不容缓的进入了一级备战状态。

“人熟了之后有一种称呼,不是很正常吗?”“朋友直接很普通的称呼而易,各位散了吧”。一部分粉丝涌入相关话题,迅速抢占评论区,为爱豆澄清误会。

而另一部分,则负责带上美图海报安利新作品,“比起搞话题,不如搞一下邓伦的新剧”“送上九帧超级可爱的大幂幂”。
有秩序的人海战术,让奋战过后的“广场”再次回归平静,网友们的评论淹没在海量的格式化控评和美图之中。而大众对此似乎也早已经见惯不怪。

只不过,这一次有意思的是,比起外界的“乌烟瘴气”,《密室大逃脱》的官博评论区下却更加安宁祥和。

冲上热评的除了各位嘉宾的美图安利,更多的则是关于剧情的讨论,更显眼的在于被称之为“活久见”的放弃控评的言论——“请各位不要控评,留出评论区来给大家讨论节目内容,注意路人观感”

事情源于3月28日。《密室大逃脱》首期节目上线的前三天,杨幂、邓伦、魏大勋以及黄明昊四位嘉宾的粉丝后援会、数据组联合声明,要求为了更好的观感,请粉丝放弃对于《密室大逃脱》的控评。
长期以来,作为一支有组织有分工的强大队伍,在互联网平台为偶像开疆拓土,是“造星”时代下,粉丝们所主动承担起的责任。

但事实却再证明着,市场与大众已经逐渐告别了对于“流量”的盲目崇拜,粉丝群体的控评正在引起反作用的效果。此次,各家粉丝一反常态的操作,是否也意味着逐渐走向理性化的偶像市场呢?
粉丝的面子工程与被败坏的路人缘
“点开评论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错了”。

即使早已经见惯不怪,但当评论区被各家粉丝抢占分割,企图近来寻找同好的各个网友似乎也只能无奈的叹上一口气,继而为这条评论点上一个赞。

而这条热评夹杂在一众美图安利之中,显得格外突出。

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实际上每天都在社交媒体上发生。

控评,这个源于饭圈的专业词汇,指的是粉丝在所有人都能看到、能参与的社交网络讨论区(比如微博评论)抢占高地,迅速通过点赞评论将好的评论顶上热门评论。
网络时代和粉丝经济的快速到来使得网生内容逐步兴起、偶像艺人开始成堆出现,“成也粉丝,败也粉丝”的粉丝效应在市场中愈加发挥着主流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大众认识一个艺人的方式不再单单只是作品和实力,更是一个个抢占了流量制高点的话题和榜单。以此为前提,粉丝开始执着于对舆论场的把控,控评虽然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的刷下去了黑粉抹黑的言论与路人们略带争议性的言论。

“控评不是很正常吗?”这似乎是饭圈的共同认知,这些漂亮的舆论不仅仅粉丝们对于偶像的“尽心尽力”,是饭圈之间battle的底气。

只不过,当越来越多偶像的入局,属于这个群体的基数开始成倍增大,最初常见于与明星相关的新闻评论的控屏,正在不受控制的延伸到社交平台的各个角落。

从不相关话题中难见大众观点而被爱豆美图刷屏的氛围,到因为真实的评论表达而被粉丝“围攻”劝删、举报,再到饭圈文化入侵后完全割裂的,乃至于到如今,对饭圈的恐惧早已支配了社交网络上的每一个人。
为求“保命”,在略带争议性的评论背后加“狗头”,在发表了自己的言论后强调“没有恶意,不妥删”,即使想要发表意见也不再带上艺人大名,“缩写文化”正在逐步盛行。

在每一个在网上提及和评价明星的普通网友,都有可能迎来粉丝的强行安利、教育乃至谩骂的大环境下,这些公众人物的名字逐渐演变为了一个个的“不可说”。

事实上,对于这种情况,所引起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群众的反感,更是一众主流媒体的批判。
光明日报称之为“歇斯底里的病态反应”,而人民日报也在去年九月针对这一现象发布名为《粉丝操控评论底线何在?》一文中,对粉丝们“闭眼吹”行为提出质疑与否定。

而在不久前的央视新闻中,更是直接点名了点名新晋偶像蔡徐坤,指出其天方夜谭的微博相关数据。
异曲同工的“流量作品”,正在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在央视的微博之下,占领高地的仍然是蔡徐坤的粉丝。美图加上公益事迹的控评,是一贯的手段。但被激发出“血性”的大众的反对的声音也愈加激烈。

月盈则亏,过犹不及。粉丝控评时执着的路人好感,更在迅速流失。
放弃控评背后

寻求理性与平视的偶像生态
当越来越多大众发出反对的声音,甚至于饭圈中越来越多的理智粉对于控评这一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这背后不仅仅是对粉丝群体意识转变的催化,更是市场与大众逐渐告别了对于“流量”的盲目崇拜,寻求理性与平视的偶像生态的直接证据。

在此次《密室大逃脱》的联合声明中,四位嘉宾的粉丝后援会、数据组皆特别强调“有讨论才有热度”。
可见,真正撑起播放量与流量的不是那一小撮粉丝,而是互联网中那些不追星的“沉默的大多数”。

说到底,即使一位偶像有着千万的微博转发量,但不可否认的是饭圈仍是一个小众圈层。在各个官博陆续“掉马”的奇幻经历中,曾有追星女孩这样感叹:“饭圈统共就那么些人,低头不见抬头见”。

凭借有组织的进攻,粉丝们可以轻松控制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流和舆论场。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着,这种强势似乎只是一种“线上限定”,一时控评所营造出来的虚假的繁华,却无法真正支撑起偶像们的演艺生涯。

去年,吴亦凡粉丝“刷榜”这一话题持续霸占榜单,被称之为“用力过猛的集体假高潮”。国外互联网平台对于“Kris Wu”的疑问,国内平台对于粉丝百万刷榜的嘲讽,让这张三年年磨一剑的专辑最终以闹剧告终。如今半年过去了,似乎没有再留下一点涟漪。
近年来,当越来越多流量明星参演的影视作品不如人意,粉丝们的“面子工程”似乎也开始轰然坍塌。

此次,《密室大逃脱》中四位嘉宾的联合声明,虽然并没有完全制止热评区里竭力维护偶像形象的行为,但此种意识的觉醒,对于疯狂热血表象之下的偶像生态而言,或许是一个极佳的开始。
让步之后

如何正确的刷存在感
对于“蜜桃四子”此次放弃控评的操作,除了大众平台的调侃,饭圈追星少女们的态度或许更值得琢磨。

不久前,由《青春有你》出道的九人组合UNINE粉丝,对放弃控评表示了羡慕。
但对于始终奋战在反黑掐架的最前线的粉丝而言,不愿放弃控评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相信“peace&love”。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轻轻松松地追星呢?”各大饭圈普遍认为控评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自家爱豆就会在舆论中永无翻身之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对于如今的粉丝而言,完全放弃控评似乎不可能实现,那么如今的目标或许在于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刷存在感。

新媒体时代孕育着无穷的可能性,偶像艺人的路人好感,并非只有大规模的刷屏,才有换取路人好感的成效,反而很多时候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就能成功收割声量和流量。

对于粉丝而言,“黑粉”不是“有”和“无”的区别,只是量级的差异而已。

在被“杠精”与控评一分为二的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变“被黑”为“自黑”,或许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从林更新粉丝在评论区的玩梗后人尽皆知的“林恨恨”,到粉丝们对白敬亭爱鞋、穿秋裤的调侃,再到如今安利黄子韬时不再避讳强调的张扬有趣的性格。
再填神来一笔的抹黑式安利,在粉丝们的佛系操作中,演变为路人关注的一种习惯,逐渐就会日久生“情”,并衍生为源源不断的长尾效应。

其次,在土味文化渐趋流行的当下,得到真传的粉丝们,在土味安利的道路上反而颇见成效。

从《创造101》时“菊家军”不留余力的表情包、打油诗的土味大法下,无数路人加入这场网络狂欢,到《镇魂》时期对白宇、朱一龙土味旧剧的考古,让镇魂女孩从围观者变成了被围观者。
对于偶像光环消解同时,打破的是饭圈与大众之间的那堵高墙。

选择更多的创新、新鲜玩法,与路人建立更深层次、更具记忆度的联系和互动,是让艺人真正走进大众心中的捷径。

但对于粉丝而言,控评所带来的虚假的繁华或许远远比不上艺人本身实力提升下的安全感。

三月,电影《地久天长》上映,作为流量的鼻祖之一的TFboys成员王源,切实地让粉丝感觉到了路人风向的变化。

可见,爱“爬墙”的或许不是粉丝,而是善变的路人。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编辑 | 昆仑
校对 | 黄平


热文

拉片:三部《暗黑者》,五年网剧颜值进化史



这部志异短剧,让我们发现了一头游向短视频剧“蓝海”的幼鲸



“封神”IP改编难,难于“萧墙”之中



END


合作交流
商务合作|约稿转载

请联系:hanyingnan123


    关注 娱三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