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传、还珠格格剧组纷纷重聚,为什么现在综艺节目都玩起了怀旧梗?

 

要么到处“借鉴”,要么怀旧都快不够用了,说到底,还是欠缺那种可再生的原创啊!...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南周知道”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很多观众发现,现在综艺节目都热爱玩怀旧梗,三天两天就是哪一个经典剧集的剧组又重聚、荧幕CP重组、老友时隔多年的世纪大同台等等,通过不断上演的“回忆杀”吸取流量和关注,赚取观众的眼泪与感慨。

一回两回的怀旧还挺管用,但随着怀旧梗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三板斧”,几个经典IP的剧组在不同节目一再重聚,也有观众吐槽:再这么怀旧下去,经典都不够用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我们该怎么看待时下综艺影视圈的怀旧风?

姚晨、沙溢13年后重聚“同福客栈” 。(东方ic/图)


“又双叒叕”重聚了


要说将重聚玩得最炉火纯青的,当属一档叫《王牌对王牌》的综艺节目。这是一个“神奇”的节目,堪称综艺界怀旧梗的扛把子,不少明星嘉宾在此又重逢。

像不久前,时隔20年《还珠格格》晴儿与老佛爷重聚舞台,晴儿和老佛爷在台上也是真情流露,两人自从拍过《还珠格格》后很久没有见面了,王艳抱着“老佛爷”赵敏芬,在她的怀里流下泪水,想起当年晴儿离开老佛爷的画面,让人怀念。同样地,1997年版《天龙八部》的剧组演员重聚,也勾起了许多武侠迷的阵阵回忆,其中已经淡出电视圈许久的一代古装女神何美钿出场,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个老剧组在节目中亮相了。据不完全统计,有“四大名著”改编剧、《渴望》、《康熙微服私访记》、《炊事班的故事》、《雪山飞狐》、《新白娘子传奇》、《武林外传》、《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爱情公寓》、《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多个剧组……

这是综艺怀旧梗的一种玩法,通过创造过一代人记忆中的经典作品的演员重聚,唤醒人们的怀旧与记忆。

另外一种形式,是节目无论从主题上,还是节目的组成元素来说,都是一场怀旧,即节目本身就是在怀旧。比如去年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青春同学会》,号称全国首档明星班级表演真人秀。一开场便召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明星学员,由他们寻找班上未成名的老同学,共同完成由知名导演执导的命题挑战。节目每两期就会有不同的明星班级或同学轮换上阵,共同回忆他们的校园故事和成长经历。由过来人讲述青春故事,自然怀旧风满满。

综艺节目还有一种怀旧,是让曾经的荧屏CP或者有传承关系的两代人共同出现在节目中,通过隐性怀旧制造话题。《中餐厅》第二季节目,赵薇和苏有朋的合体,让不少观众一秒想起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小燕子”和“五阿哥”。而不久前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把董卿和倪萍都请来了,央视两大前辈级的女主持同场献声,也让观众感怀不已。
时隔20年《还珠格格》晴儿与老佛爷重聚舞台。(网络图)


怀旧作为一种手段
怀旧,简言之,怀念往事或故人。从心理学角度看,怀旧之所以产生,往往在于身份认同危机,或者说归宿感的缺失。在恐惧、不确定、焦虑的环境中,人们便倾向于怀旧,“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以增加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协助达到自我完整的目标”。

我们面对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困惑、职场的高压、婚姻嫁娶房子车子的巨大压力,令人焦虑、无所适从。怀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一种暂时性的逃避,以及某种积极的情感。就像作家池莉说的,“在怀旧的情景闪回中,我们都是主角。我们会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往事并不如意,我们曾经忍饥挨饿、受歧视、被欺负、倒霉、不讨老师喜欢、怀才不遇、无立锥之地,然而,故事一波三折,情形逐渐改变。就像美国大片一样,我们总是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的身心拥有了无法估价的流畅、滋润的快乐”。

从这个意义上看,怀旧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社会情绪。当综艺节目让老剧组重聚,观众想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经典的老剧情,更是想到当年看剧的自己,想到并不如烟的往事。这时,综艺节目的怀旧作用就实现了。

一来,综艺节目的怀旧梗,可以为节目制造眼球效应,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如何宣发是个大难题,怀旧梗能够迅速吸引观众,达到比较理想的宣传效果。像《王牌对王牌》的剧组重聚,屡屡登上微博热搜。

二来,在综艺普遍进入创意枯竭期的背景下,“流量效应”衰败,CP组合泛滥,怀旧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创新。并且怀旧本身也可以作为节目各个环节的有力支撑,想老剧组重聚,无论是游戏设置,还是互动方式,都可以收获不错的效果。

再则,怀旧能够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在电视机开机率日益下降,以及年轻人离开电视机的背景下,怀旧是提振收视率的重要手段,也愈加成为卫视平台的“救命稻草”。

《渴望》27年后重聚。(东方ic/图)


怀旧梗的困境


不过就像前文提到的,怀旧梗一次两次还管用,当怀旧成为一种日常,怀旧就失去了意义。并且,哪里有那么多经典可以怀旧?这时就出现了这一现象,某些经典影视剧的剧组一再地在不同的节目中重聚,翻来覆去说的是那些话,演的都是那些剧情,观众轻易就审美疲劳,而怀旧带来的感动也是“再而衰,三而竭”。

而任何一种事物只要有利可图,它都极易被商业化,并布满商业的铜臭味。像在综艺节目玩怀旧梗之前,“怀旧”作为一种手段已经被滥用了。“老照片”之类的丛书扎堆出版,老上海风情的咖啡馆出现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古镇游也颇受年轻人追捧。这样的怀旧,并不真实,因为无论是“老照片”,还是上海风情,都是被抽取出来的“符号”,所有的这一切你不曾经历过,甚至它们本身都是商业构造出来虚假存在。此时,怀旧只是一剂迷幻药,就像人人都争着去古镇写抒情日记、拍复古照片,并非怀念什么真切可感的人与事,不过是沉溺于怀旧这一情绪本身。

同样地,综艺节目的怀旧也存在这一困境。节目中呈现的往事是真实的吗?还是根本就是剧本?观众的怀旧是真实的吗?怀旧是带来正向情感还是一种虚假的迷幻?

可能有人会说,只是一档综艺节目嘛,别太较真了。也没有错。只是怀旧梗的滥用,体现的不是综艺节目的创新,而是综艺节目创新枯竭背景下的无措——无法向前看,只能不断往后看。想想如今市面上几档热门的网综,从《我家那闺女》到《我和我的经纪人》再到《我们的师父》,我们都可以看到韩综的影子。要么到处“借鉴”,要么怀旧都快不够用了,说到底,还是欠缺那种可再生的原创啊!

相关文章推荐

国外有网友曾发帖质疑,13亿的中国人,如此多的电视台,怎么连综艺节目都要抄袭几千万人口的韩国?这并非我们的原创能力不足,而是在“买买买”“抄抄抄”的捷径前,我们的创新能力产生了“惰性”;偷鸡摸狗习惯了,也就忘了怎么站着把钱挣了。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以后不能“愉快”地抄袭韩国综艺了》。


    关注 南周知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