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当庭上诉:你们凭什么做我的父母?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都在等着孩子感谢,但孩子却在等父母一个道歉。...



12岁男孩刺伤他人,却还在法庭上转告他的亲生父母,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在《复联4》近乎碾压式的档期里上映,这部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注定成为会成为票房的炮灰,但它义无反顾的来了。

《何以为家》从一场法庭戏开场,通过人物口述来梳理整个故事,插叙讲述了一个约12岁黎巴嫩男孩赞恩的悲惨故事。
12岁,对于孩子来说本来享受着家庭的爱护与童年的快乐。但对于弱小的赞恩来说,不仅无法上学,还要上街赚钱养家,甚至还得忍受父母不时的谩骂的殴打。
反观这对父母呢?无力负担起养育和教育责任的同时依旧不停生育,为了几只鸡便拿11岁的二女儿去跟别人交换,甚至导致了她的死亡。
当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害死后,幼小的身体里爆发了压抑已久的愤怒,亲手为妹妹复仇。历尽人世间的苦难,最后却因伤人入狱,无奈绝望之下的赞恩在法庭之上状告父母。

“我想起诉父母。”

“为什么要起诉父母?”

“因为生了我。”

当这一幕出现的时候会有许多父母会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不感恩却反过来责备自己?

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吗?

《何以为家》的前半段描述了赞恩的家庭背景和生存现状,后半段则描述了赞恩离家出走后暂时得到了年轻黑人妈妈的怜悯庇护,可没多久年轻黑妈被抓后赞恩不得不独自艰辛照顾小黑娃。

一个连自己都三餐不保的12岁孩子却还时刻想着照顾一个未足岁的孩子,只因为曾经短短几天的庇护,如果连这样的举动都算不上感恩的话,那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感恩呢?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都在等着孩子感谢,但孩子却在等父母一个道歉

回想前不久网络上爆出的童模被亲妈爆踹事件,就是这样的典型。当妈的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做错了事情,自己无论是打是骂都是理所当然。可在孩子眼里却不一样,为了不让爸妈辛苦,即便冬穿纱夏穿袄、小小年纪就要撑起养家重担也不曾有过怨言。
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赚钱的工具,孩子却把父母当做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去守护,这到底谁才是“父母”、谁才是“孩子”?

片中的这对父母不也是这个样子吗?把孩子一个接一个生出来,却从未以爱的名义去保护和爱惜,反而把孩子当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甚至责怪其为妹妹报仇的儿子。
《何以为家》不仅给天下所有的父母敲响了警钟,更在“生育癌患者”脸上狠狠地甩了两巴掌。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在压抑了三十年之后许多中国人终于放开了肚皮,义无反顾投身进了生育浪潮。

但在这股浪潮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个为了生而生的家庭,他们无视自己的年龄、无视经济承受能力,甚至是无视自己该有的责任就把孩子生了出来。在新生儿出世的那一天,不仅仅带来了喜悦和希望,更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可往往在养育的过程中,爱与责任时常是不到位、甚至是不对等的。
“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职业,因为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但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来,让他们经历人世间的苦难却不给予他们爱与关怀,是何等的残忍。
片中经历一切苦难的赞恩,最后法庭上发出了他愤怒的呐喊:“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从雪藏了五年之久的《狗十三》到远渡重洋的《何以为家》,它们都在竭力向我们呐喊:如果没有爱,请不要把孩子轻易带到这个世界来。

 | 冷子墨
编辑 | 大树
看完再多的赞叹不如一次有效的转发


    关注 百度电影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