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时,要不要发汗?

 

错误发汗,是对津液的浪费。...

点 击 上 方  ↑ “ 羊 爸 爸 ” 关 注 我 们
来源 | 羊爸爸社区
每个身经百战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感冒发烧都有一套自己的应对之法。

小侄女最近好几次的发烧感冒,她姥姥就是凭着一碗伴有浓郁葱姜香气的酸汤面一招制敌。炒锅倒少许油,加入切好的姜片和葱段炸至焦黄,然后加盐、醋、糖和适量水煮开,调制成一碗香气四溢的酸汤。下点挂面,稀稀的捞进碗里,然后让孩子连汤带面一气儿吃下去。吃完面,盖着被子暖和的睡上一大觉,醒来时出一身汗,发烧也就好了大半。

但也有那么一些时候,这招好像并不管用。汗已经出了一茬又一茬,烧还没退反而更高的情况也有过,那就只能送去医院了。

为啥有时出汗就能退烧,有时就不能呢?不光她姥姥,还有好多家长们都想不明白。所以今天就想聊聊,发烧时,到底应不应该发汗。
发汗,有时能帮助排邪,有时是浪费津液


先说说,汗从哪来。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水,经过脾胃的运化,成为身体内部的气血津液。如果把这些全部的气血津液看成一锅正在沸腾翻滚的汤,那么那些蒸腾到空中的水汽,就是汗。汗,就是随着皮肤毛孔呼吸被透出体表的那部分津液。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气血津液是充足的。就像每个月刚发工资的那几天,月光族心里的os是“挣钱可不就是用来花的嘛”,任性的消费一下也没啥大不了的。但生病的时候,就不大一样了。

生病时,气血津液会被大量的调集起来去解决邪气。体表受寒时,通过发汗把邪气从皮肤毛孔排出就是最有效且快速的途径。

邪气在身体内部的时候呢?比如积食的发烧,邪气在中焦胃肠,气血津液应该集中力量把积食通过呕吐或者大便排出去。这时候如果人为发汗,就像是某一项工作的deadline明明已经快到了,你还把大量时间花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看似也忙得很起劲,但是不但没效果,还把时间白白浪费掉了。

不客气的说,这时错误的发汗,是一种对津液的浪费。
受寒发烧可以发汗
受寒导致的发烧,寒邪入侵让体表的毛孔本能的闭合住,以免遭受更多的外寒。这样的结果是,汗很难发出来,已经侵入的寒气也出不去,通通被堵在了皮肤下面。于是,身体调集气血到体表,发热发烫,就是为了打开毛孔的开关,让寒气随着汗一起排出去。这时候的出汗就是很有必要的。

姥姥特制的姜葱酸汤面能治疗的发烧,也就是这种类型。姜葱可以帮助身体把汗发出来,寒邪排出,烧也就退了。加醋是为了做一个收敛,如果汗发的太过,可能会让身体津液亏损。

除了姜葱酸汤面之外,还有很多措施可以帮助发汗:艾叶煮水泡脚、泡澡;艾灸大椎穴;小儿推三关到出汗并加揉小天心,掐二扇门或者一窝风也可。还有生姜汤,葱白汤,葱白淡豆豉汤,神仙粥……也都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孩子的发烧是不是受寒引起的呢?

受寒时一般不大会怕热,有的人受寒严重会怕冷,比如平时爱蹬被子的孩子变的愿意盖被子,甚至大热天里也愿意盖被子,那就很可能是受寒了。受寒还会伴随有打喷嚏、流鼻涕之类的感冒症状,还可以结合舌苔的情况一起判断:舌苔薄白或舌苔满布都是受寒的佐证。
体内有热的发烧,不要发汗
如果发烧时没有受寒的症状,而是体内有热引起的发烧,就不建议发汗。比如积食引起的发烧,或者温病发烧(幼儿急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伴随的发烧等)。

积食发烧的症状有:口臭、大便臭、肚子比后背摸着更烫,手心比手背摸着更烫、容易出汗、舌质红或者舌苔黄厚腻、睡眠不安稳容易翻滚哭闹等等。

积食发烧,是身体中囤积了消化不了的食物,大量气血集中到中焦胃肠去排积食,所以产生了热。这种发热的解决思路是,帮助消化,帮助把垃圾排出去,烧就会退。发汗是没有用的,因为汗带不走中焦的垃圾,还会损耗更多的津液。所以很多妈妈会发现,一些发烧发汗之后,孩子更难受了。

还有一种温病的发烧。也是由于外邪引发,和感受寒邪不同的是,往往表现出来是以热证为多。可能伴随的症状有:发热,怕热不怕冷,烦躁,口干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脉跳的很快;嘴唇、嗓子、耳朵等部位的红、肿、痛,还可能会出疹子等。

还不会辨证的妈妈可能不大会判断温病发烧,但是可以用排除法,排出了受寒和积食,那就可以考虑是不是温病了。

温病发烧的处理思路是补充津液,疏通阻滞,清理多余的热。所以发汗是不管用的。发汗无法调和矛盾,也无法带走郁热,反而可能因为损耗津液而加重热的程度。身体津液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发汗会更加削弱正气的力量,可能会让邪气入里,生病就更难处理了。
错误发汗可能会引发惊厥
惊厥是让爸妈都很担心的症状。

有遇到妈妈说,孩子发烧到39度,吃完退烧药10分钟后就出现了惊厥的症状,抽动、嘴唇发紫、眼睛发目、四肢都剧烈抖动;还有妈妈说,发烧38度孩子就惊厥了,身体发直、眼睛往上翻、嘴唇发紫、脸色发青、嘴里吐白色泡沫,惊厥前手脚冰凉。

其实退烧药的原理也是通过大量地发汗去退烧。如果因为错误的发汗而损耗了津液,津液不足就可能引发身体的抽搐,这种抽搐大部分都是为了快速疏布津液而产生的自救反应。癫痫体质的抽搐我们这里先不谈。

通过妈妈们的描述其实可以发现,惊厥跟发烧的温度关系不大,而跟体内的津液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本身脾胃比较弱,津液产生的能力不足,发烧时损耗了大量津液,不能及时供应上,就会惊厥。

所以,在津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严禁发汗。津液严重不足的体征包括有:无尿,囟门凹陷,长时间昏睡,舌红,持续高烧48小时以上。(不一定会同时出现,只要有部分症状就应引起重视)

有惊厥史的孩子,更要谨慎的对待发烧时的发汗,尤其要避免发烧后大量出汗。这样的孩子平时要好好的改善生活方式,调理脾胃,发烧时根据体质情况及时辨证处理来避免惊厥的发生。

判断发烧时要不要发汗,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做辨证。辨证邪气与正气交战的位置,是在体表还是体内?辨证发烧的原因,是受寒、积食还是温病?辨证清楚后,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从而进行妥善的处理。

相关阅读

小儿发烧的家庭处理预案


小朋友发烧都经历过的误区

错误发汗与惊厥有什么关系?

下载APP在线提问

羊爸爸APP全面更新,可在线提问啦
-寻求更多帮助-
▼长按下图扫码▼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中医育儿基础知识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