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解大便,当心心梗找上门!警惕心梗来临的这些征兆!

 



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而厕所又是它发生的高危场所。怎样防止心肌梗死找上门来呢?

心脏是我们身体中当之无愧的劳模。当您70岁时,按70次/分的心率计算,它已经默默地跳了25亿次以上,忍不住为这位“劳模”疯狂打call。都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好好干活,心脏劳苦功高,自然也需要吃饭,它们的“饭”便来自于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内形成斑块时,原本光滑的血管如同水管里长了水垢,使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通过的血液大大减少,心脏细胞持续缺血达30分钟以上,心脏断了“粮源”,就被活活“饿死”,即心肌梗死。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心脏细胞和我们一样,都只有一次生命,一旦心脏细胞死亡,就不能再生。为什么说厕所是个危险的地方呢?晚上很用力地解大便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1.如厕解便切忌“很用力”

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厕所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有便秘的病友,解便时用力,会使血压骤升、心脏负担突然急剧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

2.养成每天上午定时解便的习惯

因为随着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粪便中的水分会逐渐被肠道吸收,导致下午或晚上的粪便比上午的更硬结干燥,从而增加排便的困难。当然每天上午解便,也可以缩短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有毒废物的吸收,对健康好处多多。

3.健康饮食

每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和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饮用有活性乳酸菌的饮料或酸奶,调节肠道菌群,对健康排便也是非常重要。没有糖尿病的可以经常吃些对肠道有润滑作用的蜂蜜、香蕉、苹果等食物。

4.切忌强忍便意

每当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应该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去解便。解便时要专心,不要一边上厕所,一边看报纸或玩手机。这种习惯既不卫生,而且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肛肠疾病和便秘。对于同时有慢性便秘的病友,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缓泻剂药物。
八大征兆预示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常被认为是突然地、无声无息地。其实不然,急性心梗大多有预兆,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

1.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

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4.胃疼。

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也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

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类似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

6.焦虑失眠。

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可能是心梗信号。这种失眠不像普通失眠那样睡不着,而是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或是涌现出无法解释的恐惧感。

7.心跳加剧。

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

8.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要提高警惕。
心梗患者要牢记“3个1”
“第一时间”: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使用双抗药物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性期患者而言,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指出,心梗发作后需要及时利用药物干预并尽早疏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脏血液供应,这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因为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因此世界各国指南均推荐急性心梗患者尽早启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也被推荐为抗血小板的优先选择。

“一年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要在发病后的1年内坚持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一年后”:五大心梗特定人群需要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后延长治疗。

王建安教授解释说,规范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双抗治疗的时长是保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最大化的基本治疗原则。而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次自发性心梗、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大于等于65岁的心血管病患者,是心梗后再发冠脉缺血事件的五大特定人群。即使这些人心梗后第1年无缺血事件发生,在未来3年内也有1/5的患者会发生心血管事件,一旦发生直接危及生命,因此这五大特定人群有必要将急性期1年的治疗时间延长,以降低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


    关注 人民网健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