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延迟满足”,骗了多少父母?正确的方法该怎么做?

 

近几年来,“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知……...

近几年来,“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知,尤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关于 “棉花糖实验”,即告诉两组孩子,如果当时不吃他准备的棉花糖,到了等待的时间则可以得到两块,而当时吃掉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块。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

在个性方面,“不等者”更多地显示出孤僻、易固执、易受挫、优柔寡断的倾向;“延迟者”较多地成为适应性强、具有冒险精神、受人欢迎、自信、独立的少年。而在学业能力上,“延迟者”比“不等者”在数学和语文成绩上平均高出20分。

这个结果让更多父母认定了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当地“延迟满足”,避免孩子只图眼前的安逸。

可是,也有很多父母在实施“延迟满足”的时候开始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明是合理的要求,为什么要“延迟满足”呢?孩子非但没有在“延迟满足”中得到“满足”,反而还认为我是在刁难他,开始对我不信任起来,那么“延迟满足”的方法到底能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呢?
“延迟满足”到底是什么意思


“延迟满足”英语是“deferrde  gratification”,字面上直接翻译过来是“推迟的满足感”。《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是这样解释这一概念的:

在发展心理学中指的是人的一种能力,或者人的一种属性,是人能够等待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再做想做的事,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说克制欲望的能力。它的反面概念是即刻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拥有这种属性的人,欲望控制力不够,比较冲动。

了解了延迟满足真正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家长在运用“延迟满足”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了。
针对以上的说法我们就可以知道,“推迟的满足感”其实是一种个人能力,并不仅仅是“延迟满足孩子需求”的意思,也不能简单地作为一个教育方法来看,我们如果想正确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必须要了解孩子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状态

比如有个朋友家孩子今天提出想去吃自己喜欢吃的美食,朋友想起了“延迟满足”的说法,于是告诉她说等周日再去吃。可是听了这话孩子往往很不开心,她觉得此刻有想吃那种食物的欲望,等到周日也许就没有想吃的欲望了,这会大大降低她做这件事时的幸福感。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是让他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的能力,那么对于孩子想要吃一顿自己爱吃的饭这件事,只要你的时间允许、经济条件允许,任何一天都适合,为什么不满足孩子呢?
“延迟满足”是让孩子自行选择

而不是家长替孩子做决定


前几天遇到邻居带着孩子回家,孩子一脸不高兴,明显刚刚哭过,跟邻居聊天时得知孩子看中了一套喜欢的书,但是书店卖得比较贵,五本书一百多块钱,习惯了在某宝消费的邻居在网上搜了一下,价格比现实中便宜一半,于是想到网上买。

邻居告诉孩子回头到网上给他买,可能得过两三天才能收到,孩子却死活不同意,因为对于没有金钱概念的孩子来说,他并不能理解这中间的价格差异,只是关注眼前,认为既然是要买,为什么当时不买,非要过几天买呢?所以就开始哭闹,结果被邻居强行带回。
经由邻居这个例子,再结合“推迟的满足感”的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问题出在了哪里。邻居想要在网上买书这件事,是单方面自己决定的事情,要求孩子推迟自己的欲望,并非孩子自己的选择。而“推迟的满足感”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欲望的能力,是由孩子说了算的。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其实邻居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告诉孩子这中间的价格差异是多少,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如果愿意等待几天,在网上买这套书的话,可以把节约下来的一半费用再用来给孩子买别的书或者玩具,这样的话孩子自然就愿意去接受父母的安排,也正确地使用了“延迟满足”这一教育方法。
我们必须要在相信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自己的诉求,继而去实施“延迟满足”。如果是家长一厢情原强行实施,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造成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比如家长不让孩子吃什么东西,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吃,等家长一走开就会悄悄地吃。那么这种情况下实施的“延迟满足”,真的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吗?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替孩子做一时的决定,那么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又如何去控制孩子做到延迟满足呢?
延迟满足要把握一个度
在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常常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和衣服,以至于很多玩具几乎没机会玩,很多衣服一水没穿她就长大了。老公嘲笑我说我有“购物强迫症”,看到东西就想给孩子买。其实我并不是有“购物强迫症”,而是因为我小时候物资太匮乏,想要什么东西父母都不给我买,以至于后来再长大一点,家庭条件好了一点,我有想要的东西也不会再跟父母开口要,因为我认为我要了父母也不会给我买。

大概正是因为小时候得到太少,就希望孩子不会在长大的时候有我小时候的遗憾,于是开始了我的买买买之路。
虽然我小时候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才不给我买我想要的东西,可是这其实跟很多父母刻意“延迟满足”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的意义。

很多父母在孩子向自己要想要的物品时当时不给孩子买,在孩子面前细数赚钱不易,甚至有的父母会跟孩子提条件,满足某某条件之后在某一天才能给孩子买。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天性,因为儿童的大脑前额叶负责判断、推理和调节等工作,孩童时期大脑的不完善发育,决定了他们常常不能很好地抑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所以我们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如果经常用条件来“诱惑”孩子,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值得信任或者不爱他们,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做出错误示范,让孩子学会跟自己讨价还价。
如何正确做到延迟满足
父母想要真正做到延迟满足,那么必须要了解自身孩子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延迟”来满足的。
01


低龄儿童尽量不要延迟满足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等待的时间接受度不同。比如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来说,他们并没有稳定的时空概念,这时的不及时满足对他们来说等于永远不被满足。

有的家长看到婴儿一直哭,就故意把婴儿放在一边,认为不管他,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下次他就会知道,不是自己一哭就立马有人去哄。

其实此时的孩子并没有能力通过哭来控制父母,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行为和后果”的逻辑关系,所以针对较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应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此来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早期的安全依恋,进而建立起对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02


不刻意考验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训练孩子抵抗诱惑的能力,会故意给孩子一些零食,然后记孩子自己决定怎么吃,如果能克制到第二天就再多给一点,如果不能克制为了惩罚孩子第二天就取消零食。很多家长认为,这样让孩子权衡利弊,能够更利于孩子克制自我。这种做法其实是完全是不对的。

给孩子充满诱惑性的东西,又想让孩子拒绝,是大人都难以做到,却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孩子,那不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吗?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提太高的要求,不运用过分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凡事过犹不及。
03
延迟满足的形成关键是充分的及时满足

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带孩子去逛街,看到一个很漂亮的洋娃娃的背包,孩子特别想要,我当时给孩子买了。

老板看到我这么爽快,又适时地拿出另外一个很漂亮的毛绒玩具,告诉孩子说:你看这个玩具也很漂亮哦,一装电池还能放出好听的音乐,玩具的眼睛还会动呢!孩子看了看玩具,然后高兴地背起背包对老板说:“谢谢,这个玩具下次再买。“
老板很惊诧这么小的孩子能有这个意识,问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其实也并没有刻意去教育她,只是认为只要是合理的需求、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就去满足她。也许正是因为我的及时回应,使得她很容易有满足感,反而能主动克制欲望。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只能是在对孩子细心的照顾过程中,发现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去确定自己是该延迟满足还是适时满足,尽量做到合情合理,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涨姿势!孩子怕黑的原因竟然是它?

你别再错怪孩子了……
▲成都游乐场滑梯事故2死12伤:

是什么让游乐场变夺命场?
▲“超前学习”会破坏想象力吗?

真正的元凶其实是这3个……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3375761794(QQ)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3375761794@qq.com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