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玩笑,纹身这件事儿NNNNNN久以前就有了

 

您有一条来自南京博物院的新短消息...




hi,大家好

5.18世界博物馆日就要来了,近期,我们将隆重邀请南京博物院的十件特别合适推荐给小朋友们的文物隆重登场,听听它们的故事,说不定会让小朋友们大吃一惊哦!今天会是谁来和大家说说它的故事呢?





戳录音  听听它的故事

[b]鸠 杖

春秋晚期 镇江市丹徒区北顶山春秋晚期墓出土








这件鸠杖 198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晚期的大墓之中。鸠杖全长约2.3米,木柄已腐烂。杖首顶端立一鸠鸟,杖鐏底部跪一人,他的双手平放在膝部,短发,脑后有两个发髻,中间梳着辫子,胸部、背部、股部和臀部皆饰有云纹,这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吴国先民断发文身的形象。鸠杖是吴国青铜器中特有的礼器,据研究是为吴、越王侯所拥有的权杖,象征王权,一般出土于一些王室大墓。



吴国人“断发文身”的形象

我的底部是跪了一个人。这个人短发,脑后有两个发髻,中间梳着辫子,胸脯上、后背上、腿上都装饰着云纹,这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吴国先民“断发纹身”的样子,就是他们会剪短头发,在身上纹上图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风尚。

说说

断  发  文  身

1984年5月8日,南京博物馆、中山大学、镇江博物馆、丹徙县文教局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发掘大港北山顶3处土墩墓,至8月3日结束,出土文物百余件。这是首次发现反映勾吴“断发文身”习俗的实物形象。(今天说的鸠杖,就是其中之一)

吴越既是古代的国别,也是民族共同体。具体来说,它指春秋时建立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尤其是断发文身,因事关族群的标志和象征,先秦典籍多有记载。

那么,断发文身究竟是一种什么文化功能的习俗呢?



断发文身的越人

断发文身,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习俗及其标志的遗存。

所谓成人礼,是一种关于接纳部落成员,并以某种特殊形式来完成仪式的习俗,其本质是在于通过仪式证明某人已经成年,具有了部落成员拥有的一切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的权力。



《汉书》记载:粤人文身断发

中原华夏族关于“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直接源于冠算式成人礼。冠算礼的形式是束发加冠或加笋,以此作为成人礼的象征标志。

在《礼记·曲礼上》中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注“成人矣”;“女子许嫁异而字”,注“以许嫁为成人”。《礼记·昏义》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昏。”两者不但有年龄限制,且都与婚姻、性关系直接相关。所以,《礼记·冠义》曰:“冠而字之,成人之道女。”

关于断发文身与冠笋同值,更明确表示的是《韩诗外传》所记越王勾践派廉稽使楚的故事。传说“廉稽使楚,楚王派人对其曰,‘`冠则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

廉稽曰:‘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不得处于大国,而处江海之阪,与鱿缠鱼鳖为伍,文身断发而后处焉。今来上国,必曰‘冠得以俗见,不冠不得见,’为此,则上国使适,亦将剔墨文身断发而后得见,可乎?”

《说苑·奉使》则记载着诸发出使魏国的同样故事,可知当时吴越的断发文身习俗与中原冠笋等不同成人礼体系的族群,屡屡发生冲突,透露了冠弃与断发文身同值的信息。

虽然目前已无法找到断发文身即为吴越成人礼习俗的直接证明材料,但透过这些扑朔迷离的现象,可以发现其本质所在。

资料:南京博物院

综合:凤凰江苏网

制作:江苏交通广播网

编辑:李汨汨
《给孩子的10 件文物》
由碧桂园江苏区域倾情呈现
碧桂园,致敬城市梦想,创造美好生活


[/b]


    关注 江苏交通广播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