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招生舞弊案 梁文道:学校,成了社会不公的「帮凶」

 

教育难再打破阶级壁垒,寒门难再出贵子...



我们曾经都相信,教育是一种能够抹平社会阶级,让阶级构成重新洗牌的最佳路径。

一种公正、公平的教育制度,能让不同阶层的下一代还有机会重新开始,实现健康的社会阶级流动。

可是,今天我们却面对着一个无奈的现实:教育不仅难以抹平社会差异,它反而可能是制造、延续,甚至强化已有阶级分层和背景差异,加剧阶层固化的一个源头。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看理想《八分》
(文字经编辑整理)


无论你是否关心高等教育问题,大概都注意到最近几乎轰动全球的「美国名校招生舞弊案」。

这是目前美国史上涉案人数最广的一次高校招生舞弊案件。不仅波及六个州,而且涉及耶鲁、斯坦福等多所美国著名大学,赃款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

美国联邦司法部于今年3月12日,起诉了一批相关涉案人员,其中不乏美国各界名流,包括诸位好莱坞明星、企业高级主管。



演员菲丽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

洛莉·路格林(Lori Loughlin)等多位美国各界名流牵涉舞弊案

直至上周,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继续发酵,闹得沸沸扬扬,主要原因是有外媒报道称,这次的舞弊案中牵涉到一位中国富豪,即山东步长制药的董事长赵涛。

他花费了650万美金,通过伪造运动员履历等方式,让自己的女儿能够进入斯坦福这所名校,这也是本次舞弊案中最大一笔涉案款项。
1.
究竟是高等学府,
还是精英的「权贵俱乐部」?
随着事件的不断曝光,许多人感到忿忿不平的是,原来这些美国著名院校也存在这样的「贪腐」问题,根本破坏教育的公平原则。

这里所说的「贪腐」,意指这些学校有一些自定规则、或者一类入学门槛,而这些舞弊案中涉案人的做法,是用了一些非法手段,让子女或者绕过这些门槛,或者虚构一些个人表现和条件,让学校以为他们符合了这些规则和门槛。

可是关于这则案件,我更想和你讨论的问题是:这些美国顶级名校的入学招生,是否真的存在公平公正?即便学校在招生入学有一套规则,但这种规则本身是否就意味着公正性?

首先说明,这里讨论的「公正」是指,一所学校的入学规则是否对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无论阶级背景、宗教信仰、种族差异,对所有年轻学子都是一视同仁的。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精英名校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因为许多人认为这些高校已经变成了一个「权贵俱乐部」,至少是美国精英的权贵俱乐部。

过去几十年来,就一直不断有学者、记者在做关于高校教育公平问题的相关调查,并且已经出版多本书籍涉及到这个问题,其中有几本特别值得注意——

一本是2006年出版的,《Privilege: Harvard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ing Class》(中文版译名《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作者为罗斯·多塞特(Ross Douthat)。

还有一本书也非常有名,即《The Price of Admission》(目前暂时没有中文版),作者是丹尼尔·高登(Daniel Golden),也是美国新闻界权威普利策奖的大奖得主,他本人也是一位哈佛大学本科毕业生。
The Price of Admission, Daniel Golden


今天我想特别向你推荐的,则是这本书——《优秀的绵羊》。

它的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多年,当然这本书本质上谈论更多的是对美国顶尖名校里这些学生的不满,多过批判体制,以及入学的公正与公平问题。

可是,这本书里仍然有一些章节谈及刚才所说的教育公正公平问题。它是如何阐述的呢?不妨将其中几段介绍给你听。
《优秀的绵羊》,
威廉·德雷谢维奇 著
林杰 译,九州出版社
2.
最便于实现阶级区隔的地方,
正是学校


这本书的开始就有一段简单回顾,回顾了美国这些常青藤学校从最开始的情况,它们并非从起源就是像今天这样的非常精英的学校,比如哈佛最早其实只是一个地区性的,类似一所乡村学校。

当然那个时候入学的学生也都相当了不起,可是当年美国还处于一个农业社会的状态,富家子弟的数量也相当有限。

直到美国出现了铁路,终于全国经济逐步打通,再逐步实现工业化之后,这些学校才开始转型往名校方向发展。那么,什么叫做「名校」?

首先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精英,毕业之后,他们又能在社会上占据一个重要的社会地位,甚至可以说是统治阶级的地位。我们一般认为这种学校可称之为名校,绝不只是成绩好那么简单。

这些学校也逐渐沦为被少部分人垄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这里所说的「少部分人」,主要还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也就是那些英国移民后代的白人。
1743年的哈佛大学 by Ricky Barnard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出现过一波又一波的大移民浪潮。在19世纪后期,来自东欧地区的犹太人移民,以及来自意大利、爱尔兰的贫困天主教家庭,让传统美国社会的主流盎格鲁-萨克逊人感受到了威胁,于是他们就希望通过一些门槛把这些新移民和自己区隔开来,其中一个最便于区隔的地方,正是学校。

而这些学校也相当配合,从招生方式上就用种种理由为盎格鲁-萨克逊人中的权贵精英打开方便之门,把那些犹太人、或者意大利、爱尔兰来的贫困天主教家庭挡在了校门之外。

尽管他们的方式并不会明目张胆到直接拒绝天主教徒或犹太人,而是诸如强调拉丁文、古希腊文学习的程度如何,或者在面试时一个人的「气质」如何。

要知道,拉丁文和古希腊文这两种语言训练只有在那些昂贵的文法学院(Grammer School)才能接触到,普通家庭或者贫困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学费。

而所谓的面试,我们都清楚,一旦牵涉到面试的环节,就很难实现只看成绩这种标准化。可是什么叫「气质」?这些学校面试时强调的「气质」,主要是看一个人说话的语音语调,以及言行举止等方面。

假使一个人说话带着意大利口音,或者言行都太过局促,一看就像没见过大场面的,就会被视作「气质不好」。

仅仅凭着类似这样的简单关卡,学校就能轻易屏蔽许多学子。

好在美国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其他地区的移民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在美国20年代中叶,趁着美国新政的实施,开始得到越来越多阶层上升的机会。

这些新移民的财富和地位也在不断攀升,如果这些常春藤盟校依然采用过去方法招生,就等于把新时代的精英拒之门外。这样长久发展下去,对学校自身相当不利,由此这些学校也开始逐步改革。

《心灵捕手》剧照
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些改革实行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取消了关于学生个人外表特征的高低判断,开始关注低收入学生群体,采用奖学金的模式。

这样看来,教育终于像是公平公正了许多。但是事情只是这么简单吗?不一定。
3.
精英阶层的门槛,
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今天我们都知道,要进入这些知名高等院校,成绩好(譬如SAT考试中获取高分)只是其中一项条件而已。它不仅看成绩,还要看一个学生有没有一些校外活动,而校外活动之中又尤其关注体育运动。

不要以为这里所说的体育运动是常见的乒乓球、篮球之类,他们更在意的是一些特种运动,比如开头提到的赵涛女儿,她伪造的履历中提到的运动就是帆船。

其实一定程度上,这已经表明这所学校要的是哪一类学生了,因为这些特种体育运动,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实是很难参与的。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像哈佛、耶鲁这些名校,一般在篮球、橄榄球这类较为大众化的运动上,表现相对平平;但凡是划船、马术、高尔夫一类的运动,表现就非常突出,这就是所谓的精英运动。

这些事情其实一样有着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的考虑。

哈佛大学马球俱乐部
除此之外,学校招生一般还会看参与的社会服务。比如,你有没有参加过一些NGO项目,或者是否参加过一些慈善活动,有没有到福利院、养老院照顾过弱势群体等等,我们会认为,这的确也很好,因为表明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种奉献社会的精神。

可是不要忘记,这种奉献社会的精神在西方传统里向来是很贵族化的东西,所谓中古骑士的七大美德之一就是「济贫」,帮助穷人。

这当然是一种很高贵的品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上层阶级向社会低下阶层人群的施舍,以此来彰显自己地位的做法。

透过这种施舍,既显示出自己的高贵品德,又凸显出大家的阶级差异。

所以,要求学生在社会上有贡献、有服务,也可以说是一种显示社会精英身份和地位的特质。

当然这一点肯定存在很大争议,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的方面。
4.
学校越是显赫,
它的学生构成越是不平等
在美国招生要求中,通常还会希望一个学生是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比如学生会,而且不能只是成员而已,最好能担任过一个社团里的骨干角色。

这是为什么呢?美国名校非常喜欢强调一点,他们的学生将来是要成为领袖人物的,所以需要足够的领导力,这种概念有点类似于为未来的国家选拔「储君」。

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有可能在中学时,既能够参与大量的社会贡献服务,又能够参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甚至在学校社团中担任骨干位置?

当然得是勇敢、有创造力、优秀的年轻人,但同时也一定还是个相对有空闲的年轻人,而且也不需要太在意家庭负担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国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想要把孩子送进北大,将来再出国进入哈佛,就要先赢在起跑线上。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念好的学校,才有机会进入好的小学,这样一路上去,最终才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执着于学区房的原因,而一个好学校周边学区房的价格也不是所有父母都可以负担得起的,更不要说美国那些精英私立学校,高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就足以将群体划清界限。

电影《大人物》
所以,你会慢慢发现,即使是只看成绩这一个衡量标准,仍然难以说明是百分之百公平的,社会上很多低下阶级的人很轻易就会被挡在名校之外。

《优秀的绵羊》里就举出了一个数据(虽然这个数据已经有些过时),1985年,美国250所重点大学里,有46%的学生来自美国收入前25%的家庭,到了2000年比例达到了55%,2006年比例达到了67%。

另外,在2006年的大学入学新生之中,只有15%的新生来自收入低于全国中间值的家庭,只有3%来自全美收入最低的1/4家庭——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校越是显赫,它的学生构成就越是不平等。

还有一种情况几乎算是「行规」了,也就是校友的子女特别容易入学。

一个毕业于这些顶级名校的校友,将来社会地位一般也不错,成绩很好,将来的收入一般也不错,那么校友的孩子当然也更容易进入家长的母校;更重要的是,在入学申请的时候,这些招生官通常也会给校友子女预留一定的招生比例,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贵族式概念」。
5.
学校像个精英俱乐部,
你需要一张昂贵的「入场券」
你可能会认为,刚才说的这些应该已经是比较过时的数据和观念了,今天整体情况应该已经趋向更加公平了。

但是如果你看一看今天的美国高校招生舞弊案,以及去年还有一件被热议的事件,即有学生控告哈佛大学在招生时,非常歧视亚洲学生。最后还迫使学校在法庭上呈交多份文件,包括入学招生标准等机密文件,一经公布便引起轩然大波。

比如,在哈佛入学的相关文件里你可以注意到,他们在面试学生时,候选学生的资料栏里会特别标出一些与个人表现看似无关的点,虽然这些条件并未明确表示一定会招收,但是既然对这些条件做出了特别标识,便说明这是会被考虑或者形成一定暗示作用的条件。

其中一个特别注明的点就是,某个学生家长承诺会为学校出资建设一栋大楼;另外一点是,某学生家长拥有一些可能会落到学校手上的艺术品收藏,诸如此类。

其实从这里你早已可以窥探一二,“用钱就可以进入名校”并不只是一个完全虚妄的判断。

我们当然也可以对此得出结论:这不公平。可是为什么学校要这么做,这种「不公平」有什么好处呢?

就像我们一开始讲的,名校像个俱乐部,你需要的只是一张「入场券」。

如果一所学校,所有的同学都是有背景、有家世的人,那么这里就会形成一个相当不错的精英圈层网络,类似于提前加入了一个高端私人俱乐部。

上学是其次,处好人脉关系、认识朋友有时候一样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这些学校就是这么一回事。

6.
教育究竟是实现阶级流动的途径,
还是制造强化社会差异的源头?
说到这里,相信你会批判我太过「阴谋论」、太过危言耸听了。这里我也要表明我的态度,我对这些学校并不存在任何歧视,我也认识很多来自这些名校的朋友,也有不少朋友在这些名校教书,从学术水准来讲,我们都承认这些学校是顶级学校。

但是,一所学校是好学校,并不直接意味着「月亮就没有阴暗面」。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即关于「教育如何再生产社会」的说法。什么叫社会再生产?

我们一般都认为,教育是一种能够打破阶级壁垒,抹平社会差异,让社会阶级构成重新洗牌的路径。

现实社会中,人们有不同的阶级背景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需要提供一种公正的教育制度,让下一代能够有机会重新再来,实现社会的流动和阶级的上升,教育应当提供这样一个窗口。

可是教育作为社会再生产理论却是讲述着完全相反的现象——教育不仅不会抹平社会差异,不会让阶级构成重新洗牌,它反而是制造、延续、甚至强化已有阶级分层,以及背景差异的源头。

电影《起跑线》截图
其实不只是美国,已故的法国著名社会学大师、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就曾写过好几本书专门谈论教育问题,包括法国、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也都在延续这个问题。

前不久的《八分》节目里,我曾向大家介绍日本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上野千鹤子教授那一场著名的演讲,其实她就是在认真提醒这些精英学子:今天你能够进入东大,并不一定是因为你特别优秀,可能只是因为你的背景,或者你拥有了某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此幸运。

这句话背后的理由,就在于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
本期八分问答
(问答答案均在每期音频末尾,
由于时长限制,本期问答请移步看理想App收听)


 [本期提问者 | 陳_.  道长您好,我叫陈冠中,名字与香港作家同名,我有一个问题想听听您的看法,道长我刚从浴池出来,而且被搓了澡,想问道长搓澡吗,有被搓的经历吗。从搓澡想到了地域黑,感觉现在中国地域黑很严重,比如社交媒体发出某个不文明的视频,视频中不文明的人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那么评论里想都不用想的充斥着各种“黑”东北人的留言,五花八门,有些真的是为了黑而黑的那种,或则是想要点赞满足自己的那种。不知道国外有没有这种“地域黑”有没有像中国这样。想问道长如何看待这种问题,最关键的是道长有没有好的解决这种“地域黑”的办法。前几天看了《绿皮书》的电影,好看是挺好看的,但是似乎没有找到中国特色“地域黑”的答案。谢谢道长望看到。

*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欢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栏目下留言提问。你们在App里的提问和留言,道长都会看到的哟!

回顾往期:可在后台回复【八分】,或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
内容编辑:猫爷、妮可艾
音频编辑:灰灰、7X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关注 看理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