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路大院(二) 九路市场

 

苏东坡有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然而,“再少”只能是精神上的事情了。...



苏东坡有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然而,“再少”只能是精神上的事情了。

生于1982,如今三十有四。说无再少,似乎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然而,确是再也回不去的旧情怀。每次忆起童年,都氤氲在闪着金光的谈黄色和一片轻轻的草地香。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年代,也许人性被压抑,但作为小孩子也体会到了物资匮乏的实际。逢年过节才会隆重的置办新衣,然而只能看着、盼着直到年三十那一天第一次上身。岂知,一个寒假过去,美美的穿到学校,呼啦啦的集体“撞衫”,反而不尴不尬。所以,几个新年过去,也就习惯了。

时光荏苒,九路市场进行扩建,从单一露天摊位改造成了集体大市场,不但有了棚顶遮风挡雨,统一铺位干净卫生,甚至通水通电完成了现代化。市场绵延几个街区,每条马路隔出一个独立区域。印象中第一区是农贸市场,主要经营生鲜农畜产品,肉、蛋、鱼、禽。但这是我最不喜欢走过的区域,总是充斥着刺鼻的臭味和横流的血水。无奈,市场的几个区域纵向相连,若是要去第二、三区,那也只能从第一区先经过。这点像极了如今的宜家家居,想来也是非常有效却无耻的营销方法。第二区为时令蔬菜和新鲜水果,第三区是服装鞋帽和百货杂物。值得一提的是,与第一区一条马路之隔,有些零散的露天摊位,出售熟食、干果和水果。熟食是八九十年代解馋佳物,我爸爸老是带着我去买猪头肉、猪耳朵、猪拱嘴,有时也会买些烧鸡,烧鹌鹑。鹌鹑小小的,被烧得油光发亮,用一只小铁钩挂在暗黄灯光背景下的玻璃橱窗内,这一帧画面如今仍历历在目。另外,区内首屈一指的红光电影院就在这里,所以干果摊子生意极好,各种口味的瓜子应由尽有,称两散卖,放在锥形纸篓中一扣,拿到电影院不散不漏,至今我也没想明白是怎么做到的。我和爸爸经常一起看电影,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俩进去就开始吃,瓜子吃完抬屁股就走,电影演的啥根本不在意,甚至回去连名字也说不出来。这两件事凑在一起,给我亲爹套上了个好吃懒做的帽子,其实不然,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因为他也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九路市场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完结,小学还没毕业,所有占道经营的大市场宣告结束。新的市场大楼拔地而起,将商铺仍然分门别类安排在不同的楼层。同一时期沈阳的三好街、五爱街,上海的七浦路,都集中在建筑物中以解放更多的城市土地。九路市场大楼至今经营,我最喜爱的是三楼文具用品区,那时候,零花钱有限,每天从一个个摊位看过去,记着自己心仪的文具的样子和位置,一旦哪天爷爷、爸爸带我来市场,不经意的把他们带到摊位前,做出一副喜欢的要死的表情……



提到我亲爱的爷爷,不禁眼眶湿润。他的为人之道,使我终生受益。爷爷奶奶对我们孙子女辈算得上无限溺爱,起码在吃食上,永远不亏待小孩子的嘴。我最喜欢吃西瓜,尤其是冬天。东北的冬季寒冷漫长,当时的条件下,西瓜不可能本地培育,冬天西瓜价格不菲。一次我流连在西瓜摊前无法迈步,爷爷问好价钱,挑了一块最大的让我抱在怀里,当时满足极了。但是爷爷翻遍了全身,带的钱也不够这一块西瓜,老板爽快的说几个零钱,干脆不要了或者改日路过补足即可。我捧着西瓜得意忘形、兴高采烈的回家,岂知并不能马上吃到嘴里。爷爷找出需要补足的钱,让我即刻一个人原路返回,还一定要鞠躬谢过老板。小小的我实在不理解,只是几角钱,摊主也说过可以不要,为什么冰天雪地里让我独自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虽然委屈,虽然不情愿,也只能去做。摊主见到我很吃惊,接过钱后对左邻右铺把我狠狠地表扬了一通。从此,每次走过西瓜摊,摊主一家无论是谁都会热情的和我打招呼。

临近爷爷的忌日,我发誓一生正直、善良。
长按关注我的公众号,欢迎转发。


    关注 澈o有远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