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会客厅,邀您来坐坐 ——为科创中心建设增添“科协力量”的探索之路

 

亮五年成绩单,看实物模型展。...



记者:姜晓凌

亮五年成绩单
看实物模型展




就在明天,“领航科创时代,潮头再写新篇”——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科创成果展将在科学会堂精彩亮相。

这是继上周末成功举办市科协第17届学术年会,探索科技界与产业界跨界融合,成立市科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3大专委会之后,这一素有“科学殿堂”之称的南昌路47号迎来的又一重量级活动。

再加上5月30日即将举办的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上海市科技精英30周年专场,不到1个月时间里,一个精心打造中的新时期顶尖学术交流、优质科普活动、前沿科技成果发布 “科技会客厅”雏形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诚邀大家经常来坐坐。



科技工作者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主力军,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学会资源丰沛、专家人才荟萃、平台网络健全的独特优势。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协人认为,唯有用科技凝聚人与城市,加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增强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努力把科协建成有科技浓度、有人文厚度、有情感温度的科技工作者“新型家园”,才能在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增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中更好发挥作用。
汇众智  促进科技经济融合
这里,
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
积极推动者。


  “顶天”, 认真做好“策源地”这篇文章,发挥好科协在学会资源、专家人才、平台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创新策源平台,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使科技工作者在科协的团结带领下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创新的第一发明者、创意和理念的第一倡导者。推动市会合作,体现中国科协要求和上海特点,积极争取把中国科协的展会、期刊、院士、国际性高端会议等优质资源引到上海,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去年10月,市科协联合临港管委会,成功举办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包括26位诺奖得主在内的40多位顶尖科学家云集上海,凸显高端引领,成为搭建国际、高端、前沿的学术交流和智库平台。眼下,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必将进一步汇集创新思维、碰撞智慧火花。



 “立地”,用好科协的学会资源、专家人才、平台网络等优势服务“双创”,把高新技术推广、中小企业服务、对外交流等工作做好做实,营造健康创新生态。培育和发展学会联盟、学会联合体,增加“溢出”效应,引导学会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市科协先后成立了城市交通、生命科学、养老科技等学会联盟,为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支持学会打造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新高的公共服务品牌,33家学会承接科技评估、标准研制、科技奖励等方面64项政府转移职能。

 叠加,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各类主体协同创新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引导高端智力资源与区域、产业精准对接,在规划制定、技术决策、重大评估、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有效发挥专家、品牌和平台的叠加效应,努力当好党和政府的“智囊”“高参”,彰显科协的地位和作用。聚焦区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市科协将打造“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新平台,围绕各区的特色产业,引导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资源与各区对接,形成“一区域一特色”服务模式;开展跨学科、前瞻性、储备性问题研究,将联合有关单位,编撰上海科协系列蓝皮书,对上海科技工作者状况做持续性跟踪性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和建议。
注动能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这里,
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
有力传播者。


现代科技影响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和生活质量,科普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重要。积极构建全域、高效、协同的科普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多元化、可操作性的实践载体,在推进社区科协和科普建设方面,已形成“上海模式”:依托基层党建服务阵地,以具体项目为抓手,融入科协元素、科协服务,打造市民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目前徐汇枫林街道的“家门口的科学社”、斜土街道30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一站式体验中心,嘉定南翔的“我嘉书房”等已初具成型。
此外,市科协充分发挥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优势,选派优秀中学生参加全球顶级的英特尔大赛和欧盟青年科学家大赛,每年收获颇丰。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7日晚,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再获佳绩。其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胡诗成摘得能源化学学科一等奖,并同时荣获学科最佳奖;另外她还获得了瑞典斯德哥尔摩青年科学研讨会奖,将受邀亲临现场观摩2019年诺贝尔颁奖典礼,这也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
眼睛向下、服务基层。着眼未来,市科协将进一步探索科普产品供给和传播模式创新,打磨一批特色产品和服务,让科普内容精品迭出,科普形式精彩纷呈,科普名家竞相涌现,科普产业风生水起,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学科学、懂科学、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生态。

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方便,市科协表示将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发挥好龙头作用,推动长三角科协组织加强协同协商协作,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大化、最优化地发挥学会、基层科协组织的作用和优势,提高科技资源的供给和服务能力,完善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和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双创科技信息服务等为抓手,激活关键力量、盘活平台载体、带活产业发展、搞活创新生态,提升长三角科技创新的浓度。
精服务  营造凝聚人心家园
这里,
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的
精心建设者。


在人流集中的地铁站举办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巨幅展板中,一边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另一边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通过他们的寄语和感悟,礼赞科学家精神和爱国情怀;举办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科学家和音乐家同台演出、引入“光影秀”表演,凸显科技元素、人文底蕴、时尚气息,深受科技工作者欢迎;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大力宣传优秀科学家、杰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爱国情怀……





“暖人心”“交朋友”,服务创新创业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扩大工作有效覆盖,还须下基层、上网络,让“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搭建人才举荐、干事创业平台,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此,市科协还致力于打造“智慧科协”,促进科协流程再造、组织重构、格局重塑,全面推进党建、智库、学术、科普、政务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场景,扩大对外延展。

推进学术交流、创新科普机制、服务协同创新、提升建言献策能力,积极融入科创中心建设主战场的市科协正在打磨一个开放融合的交流平台,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学术交流的沃土、科学技术普及的热土、科学决策咨询的汇聚集成地,成为温馨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想来、常来”的科学殿堂。


    关注 上海科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