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经营富高安

 

全景屏南消息(玫莹)正值立夏,双溪镇高安村民都忙着在田地里“过节”,一个个带着水珠的竹笋挖了出来,一棵...





全景屏南消息(玫莹)
正值立夏,双溪镇高安村民都忙着在田地里“过节”,一个个带着水珠的竹笋挖了出来,一棵棵白里带黄的花菜砍了下来。又是一个丰收季,满载而归的村民,那脸上的笑容比山边的杜鹃花还要灿烂。
高安村原先是双溪镇的一个贫困村,谷无半袋钱袋空空。站在930米高山上,村干想起了“靠山吃山”那句俗话。解放前,老辈人在后山种了100株锥栗,不是说明高安可以发展锥栗种植吗?



他们背起行囊到建瓯考察,带回了油榛优良品种。村干带头试种,3——5年后,一筐筐锥栗收进家,一把把钞票塞进口袋。村民看到了“钱”途,一户跟一户在自家山地上种了起来。村干趁热打铁,请来技术人员教管理技术。锥栗在高安“滚起雪球”,“滚”到现在已经有了400亩。高安锥栗果品好、口感好,而且储藏时间比一般锥栗要长4个月,成为市场的宠儿,一直都能卖到好价钱。年收入达60多万元。



种植锥栗,就像在过去的荒山上埋了一个聚宝盆,让高安人的眼光也看得更远了。他们又看中了前岗的黄毛竹林。回想起竹林开发的历程,高安人有点腼腆地说,“以前我们真是端着金饭碗去讨饭。”高安有竹林近500亩,过去由于没有效益,只是放在那儿自生自灭。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发展竹产业的号召下,在县扶贫开发协会、县关工委等支持下,高安人决心让“生锈的饭碗”変成金。然而,如果还是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势必还是老样子。村干想起了锥栗的带头效应,于是在2010年成立了双溪镇丰盈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支部书记张正德任经理,村民主任张立希任监理。合作社将山头的锥栗、竹林两大块资源纳入“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垦复、统一施肥、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由合作社对全村竹林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请县林业局专家指导,确定使用的复合肥,根据高安地理、气候特点,统一垦复、施肥时间,适时进行高标准竹林技术培训。针对竹林生产一家一户规模不一,无法自己组织销售的最大难题,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村主任自掏腰包跑外销,将高安毛竹销到了浙江和本市霞浦等县。有了销路不用担心没人要,而且卖出了好价钱。现在,高安竹林从原来零收入跃升到每亩1500元,年总收入60多万元。



山上的绿色银行建起来了,高安人又盯上山下的荒地,怎样也能让它绿起来?这时候,屏南县打响了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的脱贫致富战役。近千米海拔的高安,传统劣势变成了夏季种菜的突出优势。种菜也要人出来吃“螃蟹”,这时,支部书记站出来了,他一口气种了8亩,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这个看得见的效益,在村里产生了轰动效应。村民跟着也种了起来。他们将多样化的甜头用到种菜上,高安320亩菜地不单纯种花菜,也种四季豆、泡椒、茄子、西红柿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轮作,减少病虫害,而且还减少了市场风险。东边不亮西边亮,加上支书经常请技术人员指导,高安的蔬菜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效益,年收入60多万元。





山上山下齐发展,多种经营促脱贫。过去一贫如洗的贫困户,如今都摘掉了贫困帽。村民陆道实这些年埋头种植10亩蔬菜,每年纯收入6、7万元。盖起了新房,他的儿子还拿出积累到上海发展,开了一家装潢店。贫困户张宜清在村里没有生活出路,只好外出打工,几年下来还是没有分毫积蓄,又回到高安。他跟着种了20亩锥栗,现在每年纯收入都有3万多元,彻底告别了贫困。如今,只有78户352人的高安,锥栗、竹林和蔬菜三大项纯收入每年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2015年14000万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景屏南


    关注 全景屏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锥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