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看专利组合对创新的影响

 

如何运用专利组合策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资产效益对依靠持续研发和技术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从专利价值角度分析,相较于难以发挥效应的单个专利,按照一定规则联结组合的专利更有利于策略性价值的实现,专利组合作为一种有效甚至高效的专利资产帕累托配置策略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如何运用专利组合策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知识观理论将专利组合放到企业发展的框架中,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对如何运用专利组合将专利资产的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专利组合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积累的专利存量。知识观理论认为知识存量积累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专利组合作为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现有专利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分为两个领域。

●一是将专利组合用于技术演变分析,探讨企业如何通过专利组合实现技术战略,进而提高企业绩效。这类研究通过波士顿矩阵图反映企业专利组合的属性。

●二是从专利组合属性的角度研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证明了专利组合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专利组合也可以通过对市场的信号传递作用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为量化专利组合,学者提出测度专利组合属性的指标,包括专利组合规模、多样性、权利范围和核心业务专利占比等。

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是多从专利组合的个别维度分析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难以全面客观地反应专利组合本身的多维属性;

是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方法的角度看难以发现时间维度的动态效应,而知识投资的效应是长期的;

是受限于客观数据的获取和回归分析方法的限制,现有研究将专利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简化为直接的单向作用,而从专利组合到技术价值实现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中介效应有待详细探讨。

基于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华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单案例分析,构建从专利组合到创新绩效的多步传导模型。探讨专利组合的规模、多样性、权利范围和核心业务占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框架知识观理论认为组织将知识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知识储备决定了不同企业在效率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不同的绩效。专利组合代表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技术知识存量,对于高技术企业,不同的专利组合决定了技术基础和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拥有高质量专利组合的企业更易获得良好的创新绩效。专利组合质量是指专利组合所具有的技术先进性以及对所有者形成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本文根据现有研究,选取专利组合四个维度的属性测度专利组合质量,包括专利组合规模、多样性、权利范围和核心业务专利占比。专利组合规模衡量了企业的技术知识存量,是企业重新配置技术资源的基础;专利组合多样性考察技术知识存量在不同技术类别的分布情况;权利范围表征企业专利组合的法律保护范围;核心业务专利占比测度核心业务领域专利授权量的比重。

这四项指标综合衡量了企业技术知识存量的量、结构和有效性,较全面地反应了专利组合质量。从知识观的角度分析企业专利组合的四维属性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

专利组合的属性会影响技术战略,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会影响专利组合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对专利组合导向的设计来调整各维度的属性,进而实现设定的技术战略,包括进攻型、防御型、杠杆型战略。

Wagner等认为这种设计可以是基于过程导向、问题导向或者产品导向的。战略柔性强调资源的灵活运用以及流程的重新配置,以应对环境变化。企业在通过专利组合实现技术战略的过程中,战略柔性起到调节作用。在通过专利组合实现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技术整合发挥着中介作用。技术整合指企业将知识基础不断更新、重塑以形成持续竞争力。根据知识观理论,知识本身不能带来持续绩效,创新绩效会因为知识溢出而被侵蚀;企业现有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学习路径,路径依赖会弱化企业创新绩效。技术整合使企业避免因路径依赖和知识溢出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持续获取创新绩效。
因此,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持续获取创新绩效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整合将专利组合转化为新的技术知识。企业专利组合的属性会影响技术整合的效率、范围和灵活性。
根据Augier等的观点,企业通过技术整合开发新技术机会以提高创新绩效,技术机会在技术整合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企业根据前期专利组合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来进行下一轮专利资产的导向设计,因此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之间是一个闭环反馈调节过程。根据上述分析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三、华为的专利组合华为于1996年开始有登记备案的专利,在1999年申请的专利首次超过100件,本文将1999年之前看做华为专利的原始积累阶段,从1999年开始统计华为的专利组合。图2到图5分别为华为1999年以来专利组合规模、核心业务专利、多样性和权利范围的发展状况。
从图2可以看出,华为专利组合规模整体呈高速增长趋势,2017年达到54577件。Wagner等认为规模是实施专利组合策略的基础,专利规模可以衍生出其他维度的属性,比如专利组合多样性和权利范围。

华为专利组合规模增长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自主研发。华为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每年申请大量专利。

▼二是通过合作,包括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华为与211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与近60家世界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展开技术合作,以追踪技术前沿并进行专利布局。

▼三是通过兼并的方式获取互补专利。华为专利组合规模只在2011年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其2011年盈利下滑有关,因为专利的申请和维续需要极高的成本。
从图3可以看出,华为专利组合包含专利数量前五的IPC小类分别为H04L、H04Q、H04J、H04W和G06F,反映出华为核心业务专利的发展趋势。
从图4可以看出,华为专利组合多样性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华为于2007年达到多样性的最低点,在2013年后多样性逐渐趋于平缓。

华为专利组合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

一是变化趋势与华为知识储备提高、实现国际化有关2005年的国际化可能是华为技术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华为处于发展初期时,尽可能多样的申请专利以获得不同的发展机遇,因此初期有较高的多样性。当发展方向明确之后,根据任正非“围着一个城墙口突围”的方略,聚焦交换机的研发以形成竞争优势。
而当国际化之后,华为实现了利润的稳定增长,在核心业务领域已经能站稳脚跟。当知识储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时,技术多样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加之华为注重利用式创新,专利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开拓新的业务,此后华为涉及云、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因而多样性又逐渐增加。
二是与华为的业务转型一致华为自1997起,着力推动从电信设备制造商向电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在实现转型之前,华为采取向主航道聚焦的发展策略,因此专利组合多样性逐渐降低;在实现国际化之后,华为围绕“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主航道开展多元的业务策略,包括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大板块。因此,专利组合多样化的程度逐渐提高。
从图5可以看出,华为专利组合的权利范围从2003年以后呈稳定的扩大趋势,2017年平均权利范围接近20项。Wagner等认为更广的权利范围可以为企业产品提供更强的保护,并提高交叉授权或专利诉讼时的议价筹码。

因此,专利组合权利范围的扩大有助于企业实现技术战略。专利组合只包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这两类专利中,华为发明专利占比达到99%以上。对发明专利的重视使得华为的权利范围逐步扩大。

四、华为的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华为通过内部、外部两条途径整合技术资源。内部技术整合即通过重新配置已有知识而获得新的能力,以实现结构性创新。任正非强调“修炼内力”来突出内部整合的重要性。内部的技术来源于自我开发或者先前对外部技术的引进吸收。

任正非推广平台资源的通用模块和基础模块,他认为一项创新要利用公司已有资源的70%,而不是产品的过度设计。通过结构性创新最大化利用已有的资源,避免了全面开发的高昂投入。

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基础性专利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宽度,华为通过对技术分层,并对每层技术进行地毯式研究以充分认识外部技术环境。对于自己无法突破的专利层,则采取外部技术整合的方式,通过获得授权或购买的方式整合全球最新技术。

如在长途传输市场,华为通过购买国外公司的最新技术,经过技术转移和二次开发仅用两年时间就达到了业内第一。战略柔性帮助企业识别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投入所需的资源,在专利组合和技术整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为保证外部技术整合的顺利施行,华为不断优化机构、制度和组织保障。通过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及时追踪最新技术,通过股权激励在全球招募最优秀的技术人才,通过引进IBM的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管理流程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引入Hay Group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保证企业人才需求。

华为在技术整合时注重利用机会,将技术与市场需求对接。任正非提出要从抓住机会到创造机会。华为根据技术机会调节技术整合的方式来实现探索式创新和结构性创新,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华为知识产权部长丁建新认为专利是获得市场准入和实现产品竞争力的商业手段,公司通过技术整合,在基础模块和通用模块的基础上嫁接新技术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逐步实现与国际巨头的抗衡。华为创新绩效的情况如图6所示,技术整合保障了专利资产向创新绩效的顺利转化。
五、研究结论本文基于知识观理论从时间维度上分析了华为专利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可以利用专利组合的不同属性实现对应的技术战略。专利组合规模是实现技术战略的基础;专利组合的权利范围为实现技术战略提供保障;较高的多样性有助于实现企业专利交叉授权,但要求企业技术知识存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二,专利组合通过技术整合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企业通过技术整合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最终将专利资产转化为创新绩效。

本文基于华为案例提出的理论模型对于ICT产业中自主研发型企业有较大借鉴意义,但可能难以适用于行业中下游企业。未来可以分析高技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专利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完善对专利组合的理论认知。




东沙湖论坛





2019’东沙湖论坛——中国管理百人会

[/b]


以“抉择•重构:直面挑战的中国管理”为主题,备受期待的“2019’东沙湖论坛——中国管理百人会”将于2019年7月6~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

会议议程

2019.07.0708:45-12:00

主持(全天):北京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聂俊峰
东沙湖论坛 • 蓝皮书发布报告
开幕 • 致辞08:45-10:00)(拟邀嘉宾)

大会致辞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嘉宾致辞 

苏州市及苏州工业园区领导(具体待定)

管理蓝皮书发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谢寿光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敏捷智库创始人  张晓东

“中国管理年度价值人物、组织、案例” 发布
合影&茶歇(10:00-10:20)
趋势报告会10:20-12:20)(拟邀嘉宾)

报告一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报告二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志平

报告三  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袁亮

报告四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张国有
午餐(12:30-13:30)
2019.07.0713: 30-17:30
东沙湖论坛 • 中国管理主题论坛
主题报告会13:30-15:30)(拟邀嘉宾)

报告一  “量子管理学”创始人,北大发展研究院、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牛津大学教授,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  丹娜·左哈尔

报告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黄维

报告三  美团集团党委书记、集团办秘书长  钟永健

报告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院长  吴晓波
茶歇 (15:30-15:50)
跨界主题对话会15:50-17:20

(拟邀嘉宾)

百年之变背景下的中国管理

主持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  姜奇平

对话嘉宾:

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 王辉耀

《企业管理》杂志社社长                      孙庆生

海航科技运营总裁                                 吴亚洲

天津财经大学原校长                             李维安

美国营销国际协会中国区总裁               张复兰

小米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崔立成

闭幕致辞17:20-17:30)(拟邀嘉宾)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张国有

      点 击 “ 在 看 ”     推 荐 到 “ 看 一 看 ”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