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鸿亮:做现实主义题材必须坚守“四不底线”

 

“现在很多人做现实主义题材是为了求生,为了过审。”...





“不浮夸、不狗血、不放大矛盾、不制造苦难。”有着浓重“山影”烙印的正午阳光,一直葆有深耕现实主义题材的传统和基因。作为业界公认的“最靠谱的金牌制片人”,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在做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时,则一直在坚守这“四不底线”。

“2005年开始筹备《闯关东》,一直到2013年,我用了8年的时间,用电视剧的形式把中国从1904年一直到改革开放,来梳理了一遍。”而从《闯关东》,到《温州一家人》,再到如今的《大江大河》、《都挺好》,这些作品“几乎涵盖到了中国100多年来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的百姓生活”。对侯鸿亮而言,“在不同的阶段,对现实题材也有着不同的思考”。



▲侯鸿亮 正午阳光董事长

01
2018年4月4日,在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上,侯鸿亮以《坚持为时代讴歌 努力为人民呈现更多优秀电视剧》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01.我理解的“现实主义”,含义会比较广,不仅仅是题材的选择面,更是一种创作的态度,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的整体认识和审美表达。

02.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多彩、多元、多变的新时代生活,现实题材电视剧必须找到更本真、更艺术的书写内容和表达方式。

03.在近四十年来社会的高歌猛进中,我们一方面经历着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的不断破碎、重塑;一方面接受着欧美、日本、韩国等地通过电视剧进行的价值观的输入。反观我们的电视剧,还在乐此不疲地展示着家庭里的纷争恶斗,刻意放大生活中的细小矛盾,强调社会的不稳定性。
04.找到在新时期拍摄当代都市剧的基调,希望在这类题材中所展现出的城市,焕发着生机和活力,尽可能地接近我们每个人生活其中的家园;而非一些披着“现实”的外衣,貌似发生在当下,实则设定、事件、情感都在真实生活中找不到对应的“伪现实”悬浮剧。

05.不浮夸、不狗血、不放大矛盾、不制造苦难,而是仰赖生活无所不在的素材馈赠,娓娓道来着平淡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场对话、每一次争吵甚至每一顿饭。

06.现实生活的主体,永远是平凡的百姓,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人生滋味、命运浮沉,与社会脉动息息相关,构成了新时期现实题材创作的主要内容。

07.于平凡人生的平凡感动之外,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我们还希望内容能够更具当下性和思考性。比如公平、良知、正义,比如人与人之间更深刻的冲突、分裂,以及对社会更深入地关怀。
02
2019年1月10日 ,侯鸿亮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要记录时代,更要照亮人心——从电视剧《大江大河》谈现实题材创作》的署名文章。



08.扎根现实的“时代剧”可以打破年龄壁垒,引发更广共鸣,让主旋律更响亮。

09.于这部剧(《大江大河》)来讲,准确性是在历史真实与戏剧矛盾间做取舍平衡。我们坚持要体现出剧中人物成长过程中看似“平淡”的行为,而非为了“好看”人为制造戏剧冲突。

10.“现实主义”不仅是题材的选择面,更是一种创作态度,对社会、生活、人的整体认知与审美表达。

11.从《温州一家人》之后,我曾有段时间很困惑,下一步要拍什么、如何拍、如何再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可以说,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创作是我们对过去20多年的一次创作总结,也让我找到了现实题材作品的新方向——创作者要从记录时代向照亮观众心灵迈进。
12.所谓照亮人心,就是以激昂的正能量主题振奋人心,以注重创新与细节的创作尊重观众审美,为不同题材的创作赋予“正剧”品格、“正大”气象。作品可以表现我们曾经历的苦难,但要朝着一个明亮的方向,给社会和观众以积极意义。

13.我们不仅希望讲述的故事能被人接受,更期待观众能从中有所启发。《欢乐颂》里,观众可以看到友情与爱情、快乐与困惑,也会感受到“生活虽然一路荆棘,但不能阻挡你一路高歌”的向上;《大江大河》中再现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们在这个特殊历史阶段的奋斗与觉醒,但最打动人的是“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是“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的人生姿态。

14.真实、真诚、真挚,创作者秉持这种“真”来面对观众,观众绝不会辜负创造者。

15.观众是宽容的,对创作的用心、用功、用情会由衷点赞;观众也是毫不留情的,对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的创作会选择倍速观看,甚至弃剧。
03
2019年6月12日,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在以“时代的脉搏·现实的镜像”为主题的“电视剧创作谈”上,侯鸿亮表示,现实主义的关键在于“真实”。
16.现实主义题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观众相信,要营造真实氛围,人物、时间、情节、道具,所有的投入都应为“真实”而服务。

17.现在很多电视作品真的是看起来观众都不相信。以前老师说,影视剧是要把假的说成真的,但现在我们看到太多剧,把真实的生活和历史讲成了假的。

18.所有的戏剧都是建立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如果与事实不符,那么宁肯不要。

19.中国电视剧发展多年,但要说以“真实”为标准,目前还不合格。编剧在写戏时要严格按照事实去还原,原著本身对于尊重历史事实已经做得很好,这部分我们就保留不改。对于原著没有涉及的,我们会让编剧去采访,拿到真实的情况再写戏,决不能凭空瞎编。
20.如果戏剧矛盾违背真实的时候,编剧就放弃不要编了;如果原著里有提到但不够详细,那就去找亲历者采访。

21.很多剧仅仅是为了通过审查而转向现实主义,并非真诚地创作。这种功利之心很容易就会被识别出来。

22.现实题材不能陷入经验主义,创作者们应该不断创新。

23.现实主义不单单是对现实的简单呈现,更需要对现实困境给出一些解答。要朝着传递正能量的方向,思考除了讲故事、讲述人物,还能够带给大家什么?
04
2016年,都市女性生活剧《欢乐颂》热播后,侯鸿亮在多次采访中,也屡次谈到现实主义的创作问题。今年的《都挺好》,再次引起人们热议,侯鸿亮对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依然没有停止,如他所言“我们做现实主义,不是为了求生”。
24.现实主义题材能够从文艺作品中找到对现实的思索和批判,如果能给大家带来思索、产生共鸣,就很可贵。(《欢乐颂》)这个剧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一句话:生活虽然荆棘满地,但我们仍要一路高歌。(2016年4月,南方都市报)

25.我们没有把《欢乐颂》定位成都市时尚女性题材,而是现实主义题材,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生活或者情感、工作的一些困难,但是你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你不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这是这部戏最核心的东西。(2016年4月,广州日报)
26.都市剧的问题是把很多现实包裹起来了。玛丽苏是一种包裹,避重就轻也是一种包裹,就没有真正剖开了给大家看。

《欢乐颂》走现实主义的路径,不仅反映现实也希望引发观众的思考。因此不管正面负面的声音,都是这个戏的收获所在。(2016年5月,人民网)

27.《欢乐颂》之后我们意识到,现实主义其实是应该坚持的创作手法。对于医疗剧的现状,我既有不满足,也有不满意,所以最终决定要做这个剧(《外科风云》)。



我觉得现实主义是中国影视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一个类型。另外,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在和平年代只有医疗剧可以让人的情感走到极致,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也是这个题材为什么在国外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作品。在中国也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总觉得好像还不是很满意。我们还是有很多不满足的地方。(2017年4月,海峡都市报)

28.你说年轻人都喜欢看偶像剧吗?不见得是。他们只是对看剧的要求比较高。作为当下收视主体的年轻观众不少是被美剧、英剧、韩剧等熏陶过来的。他们希望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准相应提高,不管在哪个类型,他们觉得智商被尊重了,我相信他们会接受的。(2018年12月,重庆晨报)

29.(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难在哪?)我觉得是“度”的把握。现实主义题材,要反映现实,又要给出有益于社会的信息,而不是作为单纯的宣泄。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但也要带来思考,让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前进。

我们希望通过《欢乐颂》,告诉大家: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是我们依然要一路高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难”,但不能因此而沦陷,而要积极向上,始终朝着更好的方向去生活。《都挺好》则希望,让大家多考虑家庭关系,多和父辈交流,看到他们、理解他们,同时又不失掉自己的独立性。(2019年3月,浙江新闻)
30.我们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去创作,拿出真诚的态度去拍摄,观众都在看你是不是真诚的,你的作品能否温暖人心,如果你拍的让别人看完不舒服,那么这部电视剧一定不是好的电视剧。(2019年6月,东方网)

31.我们做现实主义,不是为了求生,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做现实主义题材是为了求生,为了过审。但真诚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2019月6月,澎湃新闻)


    关注 麻辣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