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告别梅雨进入三伏,切记做好这三点秋冬才不生重病!特别是孩子!

 

知了喳喳叫x0a炎热的暑假开始了~~...



2019年7月7日17:21分

我们将正式进入小暑节气
小暑,是24节气中第11个节气
暑,表示炎热
梅雨季即将宣告结束
同时
我们将踏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今年7月12日正式入伏)
小暑有三侯
一候温风至
(2019年7月8日-7月12日)
小暑时
迎面吹来的风里都带着热味儿
二候蟋蟀居宇
(2019年7月13日-7月17日)
此时连蟋蟀都学乖
躲到屋檐下避暑了
三候鹰始鸷[zhì]
(2019年7月18日-7月22日)
此时气温炎热
老鹰会把幼鹰带出鸟巢
在高空中翱翔飞行学习猎食
简单概括就是
动物世界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避暑了
那此时
人,应该如何顺势养生呢?
一,比防暑更重要的是防寒
在空调没有普及之前
小暑,大暑,三伏天里
是最容易让人中暑晕倒的节气
可如今呢?
空调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
在暑热天里
得的都是寒病!!!!!
因为
天气越是炎热
人体阳气越是外浮在表
此时毛孔大开
最容易受到的
是空调寒气侵扰
尤其是耳后颈部
三个以“风”命名的穴位
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
中医认为它们最易招风寒之邪
尤其记住保暖耳后颈部这三个穴位
接下来高温天
比防暑更重要的是防寒
二,消暑之余请保护脾胃
网上都说
炎炎夏日有三宝
空调、wifi、和西瓜
其实伴我们消暑的
何止西瓜
还有冷饮,凉菜,冰啤酒,冻绿豆汤
生冷是伤脾胃阳气的
除此之外
消暑的一些性寒凉的
冬瓜,苦瓜,黄瓜,莲子心。。。
苦寒太过也是伤阳的
所以,民间有云: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所谓伏羊就是入伏后的羊肉
三伏天吃性温的羊肉?
其道理就是
温养一片阴寒的脾胃啊
小暑后
虽然你会感觉很热
身上黏糊糊的
但你要明白
这是因为身体里的阳气
全跑到肌肤表面
来帮你散热出汗了
事实上
你身体里的五脏六腑
是一片阴寒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
切记,,,,消暑之余
保护脾胃不可少
除了防寒保暖,固护脾胃
第三条就是
祛湿。+补液生津
为什么过了黄梅天
都快三伏了,还要祛湿?
我记得有个患者跟我说过
米医生啊
你们南方夏天的高温天我不怕
我最怕的是下雨后
大太阳一出来
那地上蒸腾出来的热烘烘潮气
真让人难受
是啊,没错
民间有云: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指的就是小暑过后
气温高,湿度大
露天的木凳子
经过雨淋,水分较多
表面看上去是干的
可只要经经过太阳一晒
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坐久了
就会惹湿上身
这种节气里
三天不下雨就旱,连下三天雨就涝
下雨过后,太阳一出来
地面的水湿
就蒸腾起来
人就好似那蒸笼里汗津津的肉包子
中医里说:暑多挟湿
一点不虚
这也是为什么入暑后
很多人觉得没胃口
胸闷,气短,身重
苦夏苦的其实是脾胃
这些症状其实
都是湿气重,脾胃虚弱的表现
再加上
夏天总要出点汗吧
汗是什么?
汗是脾胃生成的津液啊
出汗时
你流出去的都是津液+阳气啊
中医称之为气随津脱
一方面湿气重
脾胃生成的津液就有限
一方面天气热
你那边还在流汗,流津液
这时候让你一边祛湿
一边补液生津
妥妥没错啊
如何祛湿昨天已经说过了
缺席的童鞋自行补课吧
判断痰湿体质的十二条症状你有吗?
如何补津液呢?
最简单的就是喝酸梅汤
我试出来的口感比较好的比例是
乌梅30g、山楂25g、甘草10g
五年陈皮5g、洛神花5朵
冰糖60g、桂花少许
纯净水1500毫升
(如果懒得去药房配,我们微店里也有)
乌梅奇酸,可以生津
与甘草相应,酸甘可以生阴液
山楂可以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酸梅汤
真的是接下来
炎炎夏日
帮你生津补液的好东西
总结一下
小暑养生
一,防寒保暖
二,固护脾胃
三,祛湿。。。补液生津
很难吗?
其实不难
说白了:就是衣食住行少贪凉
接下来,炎炎夏日
虽然很热,但它却是健康的
四季的温热凉寒
万物有其规律
它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
夏天就该热着过
冬天就该冷着过
这才是健康的
如果你一定要与之对抗
那只能劝你一句:
出来混,迟早有一天要还的
|| 推荐阅读 ||
痰湿是一切疾病真正的根源:判断痰湿体质的十二条症状你有吗?
排了好久的队,见到医生却忘了要说什么?!这份儿科问诊清单,家长请收藏!
读懂长安十二时辰,就读懂了中国人的一天?最靠谱的答案在这里!
米医生:你为何会总是心烦不安?其实是种病!


    关注 素问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