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都有点儿“钝”

 

父母用一颗包容的心教育孩子,孩子更容易面对错误,而不只是因为恐惧,才不去做错事。...

《娇娇妈》特约作者 |虫儿飞
儿子考试考了7分,父亲竟然跑去买了一车烟花,庆祝儿子的成绩。

这事可不是笑话。

江苏宿迁周先生,在得知儿子考试成绩后,

拉上儿子拖了一车烟花,跑去了一块安全空地进行燃放。

有人将视频拍摄到网上,网友都惊呆了!

后来还这位爸爸还拉上儿子一起拍摄小视频,帮儿子在网络寻找亲家。

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





记者采访时,周先生说:

他没有生气孩子没考好,是为了激励儿子,所以才买了这一车烟花。

因为这次的激励,孩子现在也十分懂事。

主动进步,最近的一次考试考了57分,他激励的初衷也达到了。

网友对这位爸爸的教育方式大赞有加,称呼他为“宽心爸爸”。

这位宽心老爸和一看孩子成绩就和孩子相爱相杀的家长相比,就显得“钝感”多了。

钝感的父母,更懂得包容


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

自从孩子出生后,总是不自觉的去把他跟别的孩子相比。

焦虑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那么好?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孩子的成长——“包容与爱”的讲座。

老师讲述他的儿子5岁时,曾偷过家里几次钱,但他们家没有一个人为此责骂过他。

底下观众一片唏嘘,表示质疑和不赞同。

老师继续说道:

“后来我了解到,他偷钱是想买零食分给小朋友吃。”

和小朋友分享东西有没有错?

显然是没有,所以偷钱的动机没问题。

那为什么不问家长要钱而选择去偷?

因为孩子知道妈妈和奶奶一定会拒绝,甚至可能还会挨骂,所以偷是最省力气的方式。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嘛,孩子动机是好的,只是行为错了。

有一天,我悄悄告诉了儿子一个天大的秘密:

“咱家遭到小偷了,钱都被偷光了,我们家很快就没钱吃饭了,该怎么办呢?”

儿子一听就急了,慌忙搬出一堆吃的给我。

告诉我,别担心,他那里有很多吃的,都愿意贡献出来。

他说,这段时间他天天都给同学们买零食吃,所以同学们也回赠了他很多食物。

我问他:

“哪儿来的钱去买那么多零食?”

儿子看看我,不做声了。

我说:

“你妈妈看见你从抽屉里拿钱了哦!”

儿子沮丧地低下头,说:

“爸爸,我不是故意的。”

我顺势教育:

“你想给小朋友分享的心意,爸爸表扬你。

但是没有钱,你可以告诉爸爸。

爸爸会判断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真的需要爸爸会去告诉妈妈的。

但是千万不要去偷,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做个小偷。

坏孩子才会做小偷,做小偷会被警察抓起来。”

儿子瞪着眼睛看着我,点点头。

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偷过任何东西了。

《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这样解释,孩子为什么会犯错?

 

第一,年幼的儿童,对社会和家庭规则还比较陌生,要按成年人标准去做好一件事,大部分情况是做不到的。

第二,要儿童学会规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不停地练习,也就是言传身教。

第三,儿童犯错时,父母的态度,决定改错的程度。



孩子犯错,从父母角度看,是孩子自身行为“罪大恶极”;

而从孩子角度看,是自身认知有局限,行为结果难以达到父母标准。

心理学推荐:

孩子犯错了,不应该惩罚,而是应该纠正,心理学称为“纠正型结果”。 所谓纠正型结果,就是促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策略,它与惩罚有一些实质性的区别:

惩罚是父母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对孩子采取拒绝态度。

纠正型结果是即便孩子行为有问题,仍向他传达他是被爱着的信息。



父母用一颗包容的心教育孩子,孩子更容易面对错误,而不只是因为恐惧,才不去做错事。

这样的孩子,内心自发地认识对错,也知道身后有他爱的人在支持他,能更加自信地成长。
钝感的父母,都懂得变通


优秀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都懂得变通。

黄磊的女儿多多前段时间因一头紫色的头发而上热搜,而黄磊也因允许多多染发被网友称赞他的教育方式。

可是,多多在一所注重孩子个性才艺多方面发展的学校。

所以染发对多多来说,再正常不过,可这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中学。

教育孩子,最大的变通是根据环境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因材施教,而不是见谁谁好。明星胡可就擅长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安吉有非常严重的起床气。

胡可采取曲线救国,让弟弟去叫,起床后也不时安慰安吉。

而小鱼儿在超市耍脾气时,胡可就安静地看着小鱼儿发泄完自己的脾气,再拖他起来。

小鱼儿和安吉的性格不同,所以胡可在面对孩子的脾气时,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自己家孩子什么性格,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并肯定。

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不同性格的孩子兴趣爱好不同,做事方式,与人交际都不同。

内向的孩子不善于社交,家长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活泼开朗,也不必信奉老实孩子没有用的理论。

多发掘内向孩子的优点,肯定他,欣赏他。

比强迫他去做你认为好,而他却不喜欢的事情要好的多。

外向的孩子常常耐心不足,做事三分钟热度,家长要有目的去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孔子在《论语》中说:

“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

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不同的孩子,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优秀没有标准,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钝感的父母,情绪上更稳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都抵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声教。

一个脾气暴躁的家庭中,你不会看到情绪稳定的孩子;

一个遇事不慌不忙的父母,也不会教育出一个冲动易怒的孩子。

父母在情绪上越稳定,孩子就越优秀。

那天在小区游乐园里见到了这样一幕。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争着谁先上滑滑梯的动作。

在拉扯中不小心两人都摔倒了,还恰好摔倒了旁边的水坑里,都很狼狈。

一位孩子大哭,他的奶奶立刻慌乱地跑了过来:

“哎哟,怎么摔了呀乖乖,摔疼了奶奶心疼你。”

奶奶表现地极其紧张。

他的妈妈则气势汹汹地冲着孩子说:

“叫你慢一点慢一点,就是不听,衣服下午刚换的,就给你弄脏了。”

孩子听见妈妈的指责,哭得更大声了。

而那位没哭的孩子,她的妈妈发现孩子摔倒后,不疾不徐地走到儿子身边,告诉他:

“不小心摔倒了是吗,没关系,下次小心一点就可以了,妈妈先带你回家换身衣服。”

语气平和就像孩子压根没摔一样。

看着两家父母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我发现:

情绪越稳定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也更淡定;

情绪起伏大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情绪化的孩子。

孩子在情绪稳定气氛平和的家庭中长大,面对挫折,一定有更强的忍耐力,抵御伤害的能力也要强得多。

因为说白了,他感知痛苦的点值低啊,他不觉得痛苦,自然忍耐力也就更好。

他们会认为:

“大事很少,小事可以化了。”
钝感的父母,都懂得保持童真


父母保持童真,有多重要?

曾经有两个真实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

电影中的父母用自己的童真保护了孩子的童真。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有一个情节:

主角因为流落街头,带着儿子去公共卫生间过夜。

他没有告诉儿子这里是卫生间,而是给儿子编了一个很精彩的画面。

电影中的爸爸用自己的童真保护了儿子的童真,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美丽人生》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奎多不愿让儿子叔本华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

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哄骗儿子所有的饥饿、寂寞、恐惧是在玩一场游戏。

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

圭多也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

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形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小孩子之所以能够天真活泼,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天生的钝感力还没有消退有关系。

小朋友总是今天还在一起玩耍,明天就吵架了,后天又和好了;

可如果大人吵了架,即使你为了避免矛盾暂时忍气吞声,内心恐怕也是不能平静的。

小孩子听见老师同学的夸奖,会当真;

只有大人才会去辨别这话是真情还是假意,是真心还是恭维。

我不否认成年人的生活中需要辩证地去看待“钝感”和“敏感”的平衡。

但面对孩子时,我们大人能做的,

不也就是在他们宝贵的童年时光里,最大限度地去保护他们的童真吗?

孩子的情绪很单纯也很真实。

当他和别人打架了,你告诉他,打回去,他可能就真的会打回去,并且会拉仇恨;

可如果你告诉他,他是无心的,我们原谅他好吗?

那么你在缓解了孩子的矛盾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天真。

孩子的坏情绪能有多久啊。

如果对方真是熊孩子,宁愿以后远离他,也不要去牺牲自己孩子的童真。

渡边淳一说: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

相比之下,不为繁琐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

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

从而在人生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越钝感的父母,

越容易给予孩子一个天真快乐的童年,

越容易帮助他们尽早独立,

越容易帮助孩子打打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END﹌
-图片来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虫儿飞:全职宝妈,带娃孰能生巧,熬夜不在话下,不过还是希望少熬夜多睡觉,珍爱健康和生命。娇娇妈(ID:jiaojiaoma8)。


    关注 娇娇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