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谭 ▏街区十年,楼下的那些店铺

 

成都是个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商业气味远比我去过的许多城市都要浓厚,尤其...

街区十年,楼下的那些店铺

作者 ▏平叔

成都是个商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商业气味远比我去过的许多城市都要浓厚,尤其是与北方城市相比。走在成都的街头,会遇见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店铺,或是在某条街道,或在某个转角,又或是就在你家的楼下,一定会有能让你特别注意到的那么一家、几家店铺。

在我家楼下的街道两侧也有许多店铺。街道是以一家很有名的本土公司名称命名的——新希望路。名字似乎取的不错,走在这里,总是会被提醒,生活每天都会有新的希望。



十五年前,在我刚把家搬进这条街上的时候,四周还很冷清,车少人少,店铺也不多,是我喜欢的街道样子。结果没过多久,街旁陆续又建起了许多高楼,这条街就彻底热闹了,甚至很繁华。

又有一天,在街的两头,航空路和长寿路,突然就有了红绿灯,这里就开始堵车了。

街道的繁华与商铺多寡有关,新希望路上的店铺是一家挨着一家的,特别密集。虽然经常会有一家或两家总是在装修着——这种倒闭与开张的情况是司空见惯的。总是一个商家倒下去,又一个商家钻进来,前赴后继的,店铺总是不会空着的。听许多店家讲,我们这一带的房租实在是贵的,甚至贵得有些离谱。

街道上的店铺形态各异,做什么的都有。十多年前,这里最多的是银行、咖啡馆和美发点,其它就是餐馆、就是房屋租售以及服装店眼镜店了。

“锦水苑酒楼”应该算是最早的了,我住进这条街时它就已经开张了。

“锦水苑”我其实很熟悉,它以前是开在锦江宾馆的脚下,临河的位置,也曾是九十年代初期成都热闹一时的高档伙食供应处,那时政府的许多接待都放在这里,每到饭点,汽车就沿着滨江路西段路边停得很长一截,不预订很难有空位。
新希望路上再见到的“锦水苑”,身价完全跌落,菜式风格也完全与以前不同,做得很普通、很中庸,吃不出明显的好歹来。尤让人困惑的是,好容易有一道公认为不错的菜出现,结果过不了多久就一定会安排消失,很有点和广大人民食客故意走扭对着干的意思。即便如此,还是会经常去光顾,毕竟近。

老板依然是李国忠,在三楼喝茶的地方碰见过好几次,没打招呼,几乎不认识了。

和过去老餐厅有点联系的还有一家——“半山餐吧”,据说这是黄跃弟弟开的,而黄跃则是以前“南海酒楼”的老板。
那时的“南海酒楼”可是成都卖海鲜的一杆旗帜,生意如日中天、好的不得了!
其时“南海酒楼”就在“银杏酒楼”的楼下,“银杏酒楼”那时还刚开张,状态还是“食客静悄悄”,只能羡慕探头俯瞰,眼睁睁地看着楼下红火。

十五年来,这条街上的商家进进出出,起起落落,虽然谈不上波澜壮阔,那风云变幻还是有的。目睹之下,能坚持十年以上的,竟寥寥无几。许多貌似不错的店,像“福隆酒屋”、“碎碟音乐咖啡”、“里约咖啡”、“巴哈咖啡”、“商道茶楼”、“浮力森林”、“砂锅居”、“大白鲨”等等,都曾是这条街上的热点所在,而今早已成了过去的故事。

消失的店铺里面,最让我不舍的是“新希望书店”。平日里,能让我久待不厌的就只有两个地方,一是茶铺,还有就是书店了。我是喜欢嗅书店里那种独特的味道的。
喜欢它就要支持它,于是我就往书店里充钱,要买的书,即便是书店里没有的,也告诉书店的经理陈姐,让她去订去找。

除了买书,我还在书店里订了许多杂志,尽可能的支持它。
书店里卖书,也卖茶水,十元一杯。我喜欢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一边喝茶一边翻几页书看,有时还不厌其烦地帮着给做些书的推介,态度之热情,常有人误以为我是店家雇佣的帮工或老板。
“新希望书店”终于还是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我存在里面的两百多块钱,给经理去电话,称已经清算完了,没办法处理了,只能抱歉了……我顿时无语,不知这抱歉在这里是个什么意思……又想着这书店毕竟陪伴了我好多年,算啦吧,也就接受这抱歉了。

携款潜逃搬月亮家的不止一家!特别让我愤怒的是“樱花料理”和“清溪鱼捞”这两家,他们居然可以将潜逃做得无声无息,专业得让人事先难以觉察。
“樱花料理”潜逃前一周,我还去料理了一顿,一切风平浪静樱花照开,看不出任何的逃跑端倪,进门出门依然是一哩哇啦的集体日语问候,谦卑得可以。结果出来才晓得,老子们才是瓜兮兮的,于是只能在肚子里面骂一句从电影里面学来的日语:八格牙路!恨不得把樱花通通死啦死啦滴!

这个樱花好像是连锁,我想,万一哪天我闲得慌的时候,万一我无事想生非的时候,也许可以随便找一家去扭骚一下。万一哈。

看起来很清纯的“清溪鱼捞”,实际上比鬼子还凶残,垮杆之前的两天,我请表姐去它那儿吃鱼片,埋单后里面还剩两百多,居然还舔起脸问我充不充值,我说不用,等下次来再说。幸好哦,结果两天后路过,见门口堆了一大堆东西在处理,一问,切成片片的鱼儿居然也跑路了。充尼玛个鱼脑壳!估计我以后是再也不得玩充值了,要耍就耍“华阳到成都”,即便是扯拐都扯不到哪儿去。

我是喜欢在这街上溜达散步的,时间久了,也就和许多店家混熟了,经常走着走走就拐进了路边的铺子里面,与老板聊聊天,或趁机坐下蹭口茶,有时聊得高兴了,也就不想起身了,可以聊得很晚。
新希望路上一家叫“品珍坊”的店,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是这条街上最古老的店,迄今已经在这条街上巍然屹立了十五年,这在当下的成都或国内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算是鹤立鸡群。其实开张以来坚持不倒的也还是有的,比如欧洲房子、虎标茶行、锦翠酒楼以及锦水苑等,但时间都没有“品珍坊”来得悠久,这就更凸现“品珍坊”在这条街上的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老板人不错,不弄虚作假,从不做童叟皆欺的事,是属于值得信赖的人,在我看来,如今像这样的买卖人已是很稀罕了。

“品珍坊”是两口子打理的,男的人称勇哥;女人,我是尊称王总的,两口子却是一直叫我叔。

勇哥是遂宁人,在云南当过兵,复员后就到了成都。
王总也是遂宁人,勇哥到成都,王总自然是跟着到了成都,两口子几乎是白手起家,活生生的就创立出了“品珍坊”这个品牌。
“品珍坊”卖烟卖酒卖茶。烟是各种烟;酒是各种酒,红的白的都有;茶是自己去茶山弄回来的,普洱茶、大红袍以及素的花的都有。他家也卖燕窝,有一群人认到吃,说燕窝品质好打整得也干净。多年前勇哥还捣鼓回来一台设备,里面循环海水,可以养洋生蚝。一天,勇哥让我去他店里,撬开几个生蚝,又递给我一杯冷冷的白葡萄酒,让我一口生蚝一口酒直接吃,我饮食习惯老土,有些不习惯,勇哥就鼓励我,说这么吃对身体有好处,还能大量生产子弹。我骂一句,又不上战场,拿这么多子弹有鸟用。

这一带卖烟酒的有许多,却唯独勇哥的店生意最好,秘诀是卖真货。曾目睹过有人来吃“冒诈”——来店里买了一条中华,转一圈又回来,说是假烟,勇哥不着急,接过来瞅一眼,就说这条烟不是从我店里出的,就把烟塞给那人,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你还是走吧,免得不好看。
那人想想,只得无趣地走了。
我问奥秘,勇哥说如今江湖凶险,我都是做了记号的。

每到过年的时候,勇哥很早就会放员工回家,店铺照常营业,就勇哥和王总自己守铺子。到了初一初二,街上所有的饭馆都关门了,我就让他俩来我家吃饭,两人感动,就给我扛了许多酒和茶到家里。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竟如家人一般。这以后,倘若家里没人,有什么要收要取的东西,都会放在“品珍坊”,也是方便得很。

有一年是藏历铁马年,我准备去位于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神山转山。勇哥听到消息,赶紧跑到我家里,说平叔我要跟着你去转山。我说转山不比上一般的高原,得持续的在海拔5000公尺以上徒步行走,空气稀薄外加体力消耗,即便是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朋友也不敢轻易尝试。勇哥坚定,说我要去。三个月后,勇哥与另一朋友果真去了,且顺利返回。而我则因种种原因,竟未能成行。至今仍为之懊悔无穷无尽。

勇哥也是个能折腾的人,曾经热衷于扩张,于是在成都城里开了许多店,我是有劝阻,但勇哥胆子粗壮,不怕,继续开。如今许多店铺都让他给关了,我为他惋惜,勇哥却说,人生得有经历,有经历就得交学费。
勇哥的热情不光是开店,对于文化教育产业一样有兴趣,于是就投资拍电视剧,投资办学校,弄不清他前后一共投资了多少,好几次想问,又觉得自己有些俗气。

说来也怪,经商的勇哥投资文化事业从来不眨眼,而我多少背个文化名,却总是在替他琢磨盈亏问题,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俗。
对于王总我是佩服的,不管她家勇哥如何折腾,她总是笑眯眯的,永远在后面給勇哥扎起。老话说“家和万事兴”,在她家是充分体现了的。

六月的一天夜里,有些晚了,有人敲门,一看是勇哥提了两瓶酒来家里。

我问什么酒,勇哥说【衡昌烧坊】。我心中一乐,嘴上好酒二字立马流出。



我是知道【衡昌烧坊】这酒的,这酒是会展业大鳄邓鸿旗下的。早就有消息在坊间流传,说邓鸿经过夹磨之后,转投巨资捣鼓了几款酒,这【衡昌烧坊】就是其中的一款。

好酒来了,当然得喝一口。我拿出两个酒杯,一人一杯倒上。勇哥说我去弄两个下酒菜上来,我一摆手,不用,油酥花生米才是下酒菜的王道。
我俩就这么喝着,他讲他与这酒的关系,原来他刚拿到这酒的成都地区总经销。难怪有些兴奋。
我讲喝这酒的感觉,又说我正在考虑写一篇《街区十年》的文章,倘若这酒果真不错,我就在文章里给你打打广告。
勇哥说,先谢谢平叔。
好酒毕竟润滑顺吞,酒也就下得很快,没用多少时间,瓶酒见底。
我用手抹抹嘴巴,说,酒的确是好酒,只是相比茅台来说,酒过喉咙时,少了些丝绸般的润滑感……,勇哥对我丝滑感的说法有些不解,欲问个究竟,我赶紧转过话题,说,但如今的茅台价格是越来越离谱,这或许就是【衡昌烧坊】拼得市场的大好机会。其实,所谓的什么丝绸般的润滑感,纯粹是我在假打冒皮皮,我怎么也得挑出点这酒不如茅台的毛病吧,这样才显得我更专业。

墙上的时针又转了半圈。勇哥要走,我说送送你,勇哥说别,我坚持,说在家呆了一天了,下楼走走,换换肺气。
夜渐深沉,白日里喧嚣的街道安静了许多,只有几家药铺的灯光依然闪烁。

经过十年浪淘,如今的这条街上是药店多,修脚店多,水果店多,这其中是不是说明水果与药品一样,都是利润丰厚的东西?又说明手机里有了微信运动之后,人人拼步数,弄得脚板磨损偏大?
街上巍然不动的还有银行,只是里面排队的人不如以前拥挤了,这大概是与时兴手机支付有关吧。
咖啡店几乎都被洗白了,只有星巴克在万瑞广场的角落里继续卖着咖啡,星巴克的咖啡实在一般,生意却是一如既往的好,洋品牌有它自己的经营道道。
街上的美发廊还是有那么三四家,有两家也都超过十年了,但都换了招牌。自从脑袋秃成光头,就再没进过这些店门,里面熟悉的人见我还是会点点头,眼光没了曾有过的热切。
洗衣店还是那两家,其中一家“福奈特”也有十多年了,我是它第一批充值客户,享受7折优惠,也是这条街上我唯一充值依然健在的商家。这让我心里十分欣慰。
大旗不倒的还有“红旗连锁”,二十四小时营业,这街上虽然只有一家,但周围很小的区域内却有五六家,几乎是见缝插针。

看来曹世如是非要把红旗在成都插烂市不可。

红旗连锁对面是“银滩鲍鱼”。没想到的是,在临近的“铁板烧”、“零零柒”、“pa子火锅”等曾火爆一时的餐饮前赴后继相继垮掉的时候,这家店不仅依然健在,且做得越来越品质,看来这家老板也是有自己的一套。
“银滩鲍鱼”老板名叫紫玲,一个能干又偏爱美食研究的女人。

街区十年,亲眼目睹无数商家潮进潮退,感慨生意的确不好做。

但从【品珍坊】勇哥和王总身上又可以看出,生意再难也是可以做的,毕竟诚信者可以长久,百年老店只有靠诚信才能做出。

走到与航空路交汇的路口,我的脚正好踩在一个水泥补过的痕迹上面,这里原是一个报亭——我常常驻足的地方。

随着不知是那谁的一声令下,这里连同成都街头所有的报亭竟在一夜间全部消失殆尽,不能不说是猪脑子办蠢事。

莫非偌大个成都市,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报亭?

这是否说明百年老店还得有政策的支持才能最终得逞。

环境实在太重要了!不知有多少老板就是被高房租和高人力成本给压垮的。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投稿邮箱

psxt99@qq.com

长按扫码可关注


    关注 平叔闲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