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找工作,我最想分享的三个词

 

这篇对很多人不一定有用,但是建议应届生看一下。...

原文作者 oppo产品魏兆奕,个人公众号《大卫来了》ID:weizyi_i


题图:作者面完腾讯产培生的那个落日

本文4500字,预计阅读10-12分钟

最近在oppo工厂培训实习,做的是产线工人的工作,负责清理手机屏幕四周多余的胶水,然后检查屏幕是否牢固,正常情况下月薪不到4k。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体验,对厂弟厂妹而言就是生活,多少有些感慨。为了让自己的脑子不在枯燥单一的体力活动中闲置,我还是写点东西出来。

关于找工作我有太多内容可以分享,原因一是我之前创业做的就是学生招聘,对整个链路和状态太熟悉了,二是自己一直对面试和招聘非常在意,也有很多面人和被人面的经验。最近断断续续有同学找我聊找工作的事情,干脆写一篇,希望能帮到你。

先表一下立场:都知道人各有志,每个人的背景条件也不一样,所以工作也不分好坏。但多数同学还是很迷茫,这很正常,不要怕。我的观点是不管你未来想干什么,实现财富自由应该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向,那么现阶段拿个高薪有发展又适合你的工作会比较合适。

以下内容仅限于互联网求职,其它领域我管不着,毕竟不懂。

下面简单概述一下时间点:

在每年的6月底7月就会有些名企陆陆续续的开启秋招,有很多是提前批,即面挂了理论上还能再面一次;

到了7月底和8月初,基本上所有的招聘都开始了,我们做招聘公众号的以腾讯发布校招为界限,标志着秋招正式开始(今年是8月1号);

以上都是简历收集阶段,一般笔试是在8月底9月初开始。一开始不会有很多,越接近中秋的时候越多,基本上一周能做3家左右,之后一直断断续续笔试到国庆前后;

面试最早的从8月初就会有提前批面试(一般是电话或视频,8月底能拿offer),从9月到10月之间一直会有面试组织。腾讯面试是在每年中秋节过完的那一周,以此为标杆很多公司也集中在那一两个礼拜,一直忙到国庆,顺利的话国庆前能拿到offer;

国庆后也有蛮多的面试,这个阶段的公司相对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总有一些蛮不错的值得一试,同时很多像腾讯一样的大厂也会在这个时候去一些相对不那么火热的城市招聘。这个时候学校终于开始动起来了,会给同学们办一些双选会,这个时候的目标就是在月底前拿到起码一个offer;

万一,万一万一,你没有在秋招收获offer,三条主流路:进体系内、实习转正、春招。春招就是把上面的流程挪到第二年春天,这个就不展开讲了。需要注意的是,春天也是留学生集中回归的时候。

至于招聘信息哪里找,各公司校招官网、公众号,求职类公众号,求职社群,朋友推荐等等。反正只要是你弄脑子了用心了,招聘信息觉得少不了。

那么接下来可以进入正文了。
第一个词:认真
校招的规则很简单,有本事你就能拿好offer。虽然口头上大家都说校招招的都是零基础的同学,但实际上哪个没有段名企实习哪个没创过业哪个没拿过奖。

但是有了这些你就能拿好offer?不一定。

我身边无论多牛逼的人,都在认真准备,而且越牛逼准备的越充分。

要准备什么呢?

1. 把自己给琢磨清楚

  • 个人经历:很多人一写简历就犯愁,最后草草写了些内容就完成了。让你做30s自我介绍你会说什么?60s自我介绍会说什么?不限时自我介绍你会说什么?什么内容可以写到简历上?你最大的亮点或特点是什么?
  • 简历内容:简历写好之后要去深挖,是不是没有一句废话?是不是每一句都与你的求职岗位有关?你想让面试官问你什么?如果你是面试官又会问什么?关于简历内容的每一个问题是不是都能完美回答?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思考和准备的。
  • 性格认知:你觉得做产品经理需要什么要的特质,你符合这个特质吗?你为什么想要从事这个岗位?你对工作的期待是什么?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很多人连自己的优点缺点都说不上来,因为从来没有想过。
2. 要知道自己想去哪

  • 自我定位:全国每年毕业七八百万大学生,985、211、留学生、硕士博士,加起来分分钟过百万,我们就算只有20%的人选择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也还有20万人,而腾讯每年只招2000-3000,全行业也就一两万人能拿到令人羡慕的offer,竞争有多大你知道了吧。你的能力、经历,以及走这条路的决心,决定了你在里面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要对此有个范围性的预估。
  • 行业情况:行业情况是一个长期话题,是需要不断积累知识量来获取的。互联网的各个类别,社交、电商、媒体等等等等都是你需要去接触的,这里面每一个领域大概是在干什么?哪些是你认可的?哪些是你适合的?哪些是你想做的?你最关注的领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有什么影响?互联网圈子信息太多了,可能没什么直接作用,但是你要知道,尤其知道你在里面做的是什么。
  • 职业规划:很多小伙伴问我用户产品是什么,策略产品是什么,平台产品是什么,他又该做什么?有的岗位是会有很多的发展方向,对应到不同的业务线上,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方法是先明确自己不要什么;然后选性格部分,选最适合最喜欢的;然后选发展潜力部分,选潜力大的有更大价值的;客观部分视个人情况而定,在我这里优先级最后。
关于招聘准备,我有一个朋友干脆做了个思维导图,围绕自己的几段产品经历做了非常细致的拆分,每个经历都准备了对应的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同时,他还专门对行业内的各类公司和应用有一定的准备,比如B站小红书拼多多这些新星都在他的研究列表上。我自己也做了很详细的文档帮助梳理自己的经历,同时有些项目可能过去蛮久担心忘掉,可以起到一个充分的记忆存储作用。

下面是我秋招期间的一些note,左上是我在意的一些面试,左下是自己的小任务(对不起没做到),中间是当前的面试情况、offer情况、放弃了的、已经挂了的,右边是所有已投递的(下面还有很多)。
我放这个图的意思是告诉伙伴们,千万不要大意,千万不要狂、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家适合你的公司,要对招聘给出足够高的重视!!!

最后换个视角,我在学校做创业团队那会也面过不少人,我在面试的过程中,往往能遇到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不是不重视,有的甚至肉眼可见的紧张,但基本上都是思考不够、想到什么说什么、想一会就不想了,你就算不知道也好歹想一想嘛。
第二个词:佛系
跟小伙伴们分享几个我的故事:

  • 去年春招的时候我在北京实习,因为实习在的公司和项目我很满意,所以除了腾讯这种基本都没投。到了面试阶段为了避开清华北大的大佬(我是双非本科),还专门飞到成都准备收割仅有的hc,最后失败了又灰溜溜回来。
  • 秋招面腾讯的产陪生和产品策划,产陪生全球招20个人,当时还是抱着试一试万一呢的心态去玩了玩,因为一个的失误没有面到GM,后来我了解到,当时那个城市的所有人都挂了。腾讯正式批次很神奇的没有过笔试,然后霸面给我安排了游戏运营,然后被我拒了。
  • 我那年正好各大厂裁员,很多不错的岗位还没面试就已经没有hc了,以至于头条和美团我面都没面过,说实话还是挺失落的。
  • 秋招前想着自己做了那么久的校招公众号,也得当一把offer收割机才行。后来面着面着就没意思了,最想去的去不成,其它的差不多就行了。所以在我有了一个还比较高薪有前景的offer之后,就提前结束秋招了。
  • 后来微信有补招,有一个岗位很适合我,我背着导师悄悄去面试最后被告知内部调整,没有我那个岗位的hc了,就不需要二面了,于是微信梦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你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并不符合预期的秋招经历,加上我上面的那个图,很多我看不上的一些公司,其实人家也看不上我不给我发面试邀请。加上很多因为冲突等各种原因放弃掉的机会,实际面试的次数其实并没有很多。

关于招聘我提前安慰一句:如果你没有去到心仪的公司,你并不是没有进大厂的能力,你只是没有稳进大厂的能力。

所以其实不必那么在意,校招过程中确实有很多运气成分。有的你觉得很菜甚至简历造假、人品有问题的人也能拿到大厂offer,这种事每年都有。没实习经历的人和有大厂实习经历的人拿着一样的offer,双非本科薪资比清北硕士还要高,这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你该做的就只是做好自己,做到不留遗憾。我的做法是:能不能面到不一定,一旦面到就要面过。

还有个事情有必要提,之前有朋友问我“他该投什么产品经理?”,因为市面上的XX产品经理太多了,用户产品经理、策略产品经理、数据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体验产品经理,实在太多了。现在招聘市场确实分了很多的产品经理类别,结合到不同的业务和组织架构上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样是用户产品做的事情可能会完全不一样。而且最关键的是:有时候你做什么业务做哪些工作内容,根本不由你选。所以我对他说:尽可能得挑适合自己的业务,能挑就挑,不能挑也得好好干,反正产品的工作说白了都是那个样子,佛系一点。

其实到最后阶段你会发现,身边还是有不少人都去了知名的企业,大家都看似有着很不错的未来。毕业,其实就只是收拾好东西,重新在一个地方生活而已。
第三个词:社交
如果有什么是招聘期间一定要做的,我一定会告诉你:交朋友,多交朋友,交优秀朋友。

什么样的人值得交?

在没有面试的时候:你从事互联网的校招生校友、跟你同岗位的校招生校友、和你同一领域同一届的校招生网友、其它年级比较拔众的同一领域网友。

在现场面试的时候:群面里表现不错的、聊得来的,面试组团的校友、朋友的朋友、感觉挺厉害的,网友见面、网友的朋友,以及一切主动找上你的人。

这一方面留学的小伙伴比较吃亏,他们相对没有非常多的招聘信息,对国内的招聘流程不够熟悉,也找不到同一个方向的求职伙伴,通常情况下都是单干。这种情况下建议多通过国内的朋友加入一些专业方向的求职社群和校招求职群,实在不行市面上那么多校招公众号,按着人家的流程一步步走也能得到不少资源。

另外要提的一点是,多认识一些你这个领域的“前人”。保持好你跟你上一届或者上n界朋友的联系,他们往往会给你提供非常多的帮助,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在我招聘的整个完整阶段,都一直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在帮我指导,包括:最初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听我电话面试的录音提意见、实习时的谈心和建议、秋招的简历修改、招聘过程中的关心,他是除我以外对我的招聘最了解的人。因为我们之前做学生招聘的创业项目,席下打趣到这样的服务放到市场上得值多少钱,当时的答案是起码两千吧。

现在还有很多公众号在做付费咨询,我朋友圈也有些人在自己做,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对于那些卖课卖得好的都有种天然的反感。反正我给别人指导的,改改简历呀,提个简历修改意见呀,聊天给解解惑呀,都没要过钱。如果有新朋友觉得我们可以长期来往的话,可以认识一下,不一定是我帮你招聘或是干什么,你是大佬也希望能带带我。


    关注 星闻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