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听诊器的进化史

 

从1819年被在法国发明起,听诊器已在人类医学史上走过了近200个年头,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听诊器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小编盘点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那些听诊器,一起来看看吧。...



从1819年被在法国发明起,听诊器已在人类医学史上走过了近200个年头,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听诊器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小编盘点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那些听诊器,一起来看看吧。

何内·希欧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在法国出生于1781年2月17日。雷奈克就是在内克医院发明了使整个医学前进一大步的听诊器。他的一位名叫格拉维尔的学生在关键时刻正好在场,这个来自英格兰的年轻人记下那天是9月13日。格拉维尔的记录带有几分野史意味:“早上雷奈克医师在卢浮宫广场散步时,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他在孩提时代常玩的一种游戏——一个孩子附耳于一根长木条的一端,他可以听清楚另一个孩子在另一端用大头针刮出的密码。

他使用了一张厚纸卷成的圆筒来过滤声音,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听诊器原型。雷奈克亲自制造出第一个听诊器之后,有人称之为“独奏器”,也有人称为“医学小喇叭”,他的叔叔建议命名为“胸腔仪”。几经考虑后,雷奈克最后决定定名为“听诊器”。



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雷奈克设计的单耳听诊器。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诊器是一个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



1851年,美国纽约的医生乔治P卡曼(George P.Cammann)对听诊器的改进——设计出了首款带左右听筒的听诊器,成为沿用至今的听诊器基本模型。这种设计一直延续使用了100多年,期间鲜有改进。


直到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它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医师们普遍爱用的仍然是由雷内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1960年,还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大卫.里特曼(David Littmann)博士——一位杰出的心脏学医师和国际公认的心电图权威人士,革命性地推出了一款新的听诊器,并申请了专利。相较于以往的听诊器,这款听诊器的声学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里特曼博士使听诊器由原来的基础听诊设备转变为一款功能强大的诊断工具。

20世纪80年代,美国3M公司的科研人员研发一款悬浮式可调震动膜技术听诊头的听诊器,只需要医师通过改变听诊头上的压力大小,来听取不同频率的音源而无需翻转听诊头。这种技术把两种频率的听诊模式(听取低频音的钟型和听取高频音的膜型听诊模式)结合在一个胸件上。这一设计一举解决了因为听取不同音频而需要更换听诊器的繁琐,而单听诊头使得医师携带起来更加便捷。

1987年推出的Littmann®(名称也是为了纪念David Littmann博士)大师级心脏专科听诊器,成为听诊器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1999年,听诊器的里程碑产品——Littmann2000诞生了,这是美国3M公司公司研制生产出的首台电子听诊器。

1、这款听诊器听头尺寸较普通听诊器大些,听头和病人接触部分是橡胶材质的,导热性能远低于金属,应该不会像普通金属件那样有冰冷不适感觉,但我们这现气温都有30度,所以感觉不出来,只有在冬季才能体验一下。

2、这款听诊器听头的膜设计有点特别,中间大部分和普通听诊器一样是硬质的PVC膜,正中央有一小孔,外周一圈是弹性很好的橡胶,使用时按压力度不同,听诊膜的紧张度就不同,适用于听诊不同的音调声音;(这应该就是其专利的悬浮式可调震动膜技术吧)另因为外圈是橡胶可以避免全硬质膜用久了边缘开裂或变形现象,比较耐用。但橡胶也有老化的时候,更换时就不能随便找块X光片裁剪一下替换了。

3、Y型听诊管一体成型,省了很多驳接的地方,管径很粗,较柔软,捏一下有一个方向上有棱边,由于是双腔管,传音清晰。

4、耳塞有软硬两种配置,软耳塞较好用,带着很舒服,用软塞时密闭性好,外界杂音干扰少,传音效果不错,且戴久了不会耳痛。

2000年,基于声学基础的震荡反应成像系统应用于临床。



2009年,电子听诊器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巅峰,Littmann®3200型电子听诊器(上图)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首个运用蓝牙技术的电子听诊器,它能够将心脏、肺部和其他身体器官的信号无线传送到医师使用的电脑,并通过Cardioscan软件实时地将声音曲线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更准确地揭示患者心脏可能存在的异常现象。随后,软件会对声波曲线进行分析,并将代表有害杂音的异常部分的细节突出显示出来。医师能够将回放速度降低一半来更仔细地分析问题,还能将文件保存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中,并通过电子邮件和Scope to Scope远程听诊软件,将其发送给心脏病专家来确认诊断结果。这套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捕捉到危险的杂音,还能减少更为昂贵心电图检查费用和不必要的心脏病专家的诊疗工作。从此传统的电子听诊器变成了先进的医疗工具,取代了医师对心脏杂音的猜测,提高了诊断能力。



几年来

人类听诊器的发展历史又再次被刷新了——智能医疗器械新创公司EKO Devices宣布,他们的智能听诊器材"Eko Core"已通过美国FDA认证。全美医生将可使用此智能听诊器,诊断病人情况。



核心硬件
此番的最大革新是“向下兼容”——医生将独立的Eko Core(本质是一个数字化的电子传感器附件)插入一般传统的气压传感听诊器中(连接病人端和听诊端),就能够利用蓝牙连结,将病人的心跳数据记录,自动传输到与Eko智能APP链接的手机与计算机。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实现了无缝过渡传统模拟类传感到数字传感模式且可以无线连接到一个移动设备的唯一的听诊适配器。

移动端APP



通过最新高速蓝牙技术的无线连接EKO CORE适配器和EKO移动端应用程序,友好的用户端和HIPPA标准一致应用程序使心脏声音可视化,便于随时随地的共享、整合保存电子病历。
将古老的听诊器与全新设计的智能听诊器材链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医生能够持续追踪病人的历史心律记录,这是当代人类先进科技必然的融合趋势。

EKO 网络仪表板



梅奥医院医生Rihal 说,以往的医生,都必须努力回想之前诊断病人时,从听诊器当中听到了些什么,才可以诊断康复情况。现在有了智能听诊器,以后不需回想,只需要将历史数据找出来比对即可。
总之,互联网化的EKO CORE的诞生使虚拟协商诊断(远程多人听诊)和听诊培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更方便(已经有医疗机构开始将它的应用融入日常的教学会议)。这种创新的应用注定将改写传统的听诊模式、临床培训学习模式,正如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乔巴博士评价——“无缝对接而无需任何额外的努力!”




    关注 Medtec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