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搞定情绪失控的孩子?情感连接是关键

 

告诉孩子,我们爱他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我们始终与他们同在...

前几天,孩子因为发烧在儿童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儿子隔壁床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因为病情严重,医生要求孩子做个脑部核磁共振。

妈妈抱着孩子去相关的科室来来回回跑了三趟,孩子就是死活都不愿意做。孩子抱着妈妈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怕,我不去!”妈妈很不耐烦地恐吓孩子:“那就是个机器,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去,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下,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抱着妈妈不肯撒手。妈妈一脸不悦的表情,用力推开了孩子,跑到了病房外。孩子看到妈妈离开了,哭得撕心裂肺,鞋子都顾不上穿,跑下床哭着喊着要去找妈妈,那场面看了让人觉得揪心。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情绪失控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种种不当的行为更是固执、任性的表现。比如:带孩子去逛超市,孩子嚷嚷着要买玩具,大人不买,孩子哭闹不止、撒泼打滚,搞得父母一脸懵逼、措手不及。

对于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经常采取的应对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情感隔离”型

这类父母通常面对孩子的情绪,都是摆起一副冷峻的面孔,任凭孩子撒泼打滚、哭声震天,也能保持淡定的姿态。这样的父母,在自己与孩子之前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用情感隔离的方式保护自己,以避免自己卷入孩子激烈的情感体验中。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买文具,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哭着喊着要让妈妈抱,可妈妈就是不肯抱她,扔给她两个选择——要么自己走,要么坐手推车。任凭孩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引来路人围观,妈妈就是执意不抱孩子。


“暴力应对”型

这类父母本身脾气急躁,容易情绪化。在面对压力时,情绪波动较大,面对孩子的吵闹,更容易心烦气躁、发脾气。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受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承受父母的批评、责骂。

前两天傍晚,听到楼下传来孩子的哭喊声——“爸爸,别打我,我要妈妈!”孩子喊叫的声音整栋楼都听得见,一打听才知道孩子爸爸脾气不太好,最近又失业了,开起了出租车。爸爸忙了一天,回家听到儿子又哭又闹,还把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搞坏了,气得抱起孩子就打。



“忽冷、忽热”型

这类父母心情好,拿孩子当宝,心情不好,拿孩子当草。他们心情好,遇到孩子哭闹,还能抱抱孩子,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逗孩子开心。在外面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回到家就把脸拉得老长,看到孩子哭闹,火蹭蹭蹭地往上窜,三分钟就炸毛。
同事娜娜的老公就是这样的人,前两天单位领导给他穿小鞋了心情不爽,一回到家就“葛优躺”。老婆一个人忙着做饭,还得照顾孩子,他全当没看见,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一只碗,他就揪着这点小错误不放,口口声声骂孩子“没用”,还惩罚孩子“面壁思过”。

没过几天,升值加薪了,回到家看见儿子调皮捣蛋、撒泼打滚,他也不嫌烦了,抱着儿子又是讲故事,又是读绘本,那叫一个亲热。

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不管你是哪种父母类型,都只是停留在事的层面,没有进入关系,更没有进入孩子的内心,连接孩子内心的“渴望”。因为他们没有搞明白孩子的情绪为什么会阴晴不定、说变就变。
01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大脑的结构和发育有关
孩子的大脑就好比一个正在建造的房屋,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都是趋向变化和完善的,脑的发育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与疾病等。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出了被称为“Brain C”的三个关于大脑的基本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脑是变化着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脑干和边缘系统组成了通常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底层区域,它存在于头骨内大概从鼻梁到脖子上端这一高度的切面上。

构成上脑的部分叫大脑皮质,它存在于前额后头的位置,是大脑的最外一层,这一部分不像负责几个基本功能的原始大脑,上脑有一长串的关于思考、情绪和交际的功能清单——

•全面的决策和筹划能力

•身心管理能力

•个人洞识

•灵活性和适应性

•共情能力

•道德观

一个婴儿刚出生时,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虽说在外形上已具备了成人脑的形状,也具备了成人脑的基本结构,但在功能上还远远差于成人。
同时,大脑的发育遵循“从后到前、从内到外、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发展秩序和规律,不同时期的孩子,大脑发育的区域和水平各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要完全发育好,要到25岁左右。所以,当一个3岁的孩子情绪失控,要他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哭不闹,就等同于让一个3岁的孩子具备25岁的大脑,是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事
02

孩子的情绪失控与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有关
很多父母在养育和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不好好吃饭、坐姿不端正、写作业拖拉、不认真等等“不完美”的表现,动不动就“横眉冷对”、“河东狮吼”,轻则批评、责骂,重则大打出手。

比如:妈妈辅导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写作业,看到孩子口算错了好几道、写字不仅速度慢,个个还歪七扭八,提醒了孩子两句:“你看,这几道口算都做错了,字也没写在田字格中间,认真一点儿,把做错的题重新算一遍,字擦掉重写!”孩子听了,按照妈妈的吩咐做了,可修改过的作业还是一团糟。
这时,妈妈立马原地爆炸,开始怎么看儿子怎么不顺眼,于是指着孩子的鼻梁骂:“你看看你,写个作业都写不好,写的字像狗啃的,提醒了好几次,这么简单的题都能做错……”

接下来,孩子的情绪上来了,拿起作业本往桌上一扔,甩出一句:“我不写作业了,你天天就知道批评我,反正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妈妈一听,火更大了,气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把儿子拉过来就是一巴掌。

孩子之所以会闹情绪,顶撞妈妈、甩作业本,是因为妈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以不当的管教方式激活了孩子“下脑”中的神经元,引发了孩子激烈的对抗情绪。

然而,“上脑”和“下脑”两个部分,是一对相互支持、共同协作的系统,上脑的发育需要时间,善于接受信息,也更具包容性;下脑则倾向于被动反应,更具叛逆性。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心一急,越想管孩子,孩子反而越失控
所以,父母如果希望自己能搞定情绪失控的孩子,在平静的状态下与孩子进行沟通,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少刺激孩子的下脑,多激活孩子的上脑,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那么,孩子情绪失控,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呢?
03

孩子情绪失控时,如何与TA建立“情感连接”


向孩子表达安慰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比如:蹲下身,以低于孩子的视线,用充满柔情的目光注视孩子,拉着孩子的手,抚摸孩子的头或后背,张开双臂拥抱孩子,给孩子发出一个安全信号——“我和你在一起。


认同孩子的情绪

父母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要能及时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属于“烦躁、焦虑、生气、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哪一种,又或者是合并了哪几种负性情绪。

同时,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与接纳,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等等安慰的话,这种共情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理解自己情绪的同时,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感。
用心倾听孩子

当孩子讲述事情经过或是自己的感受时,父母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尽量做到“先听再表达”的原则,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用整个身心去倾听孩子说了什么,用自己的内在去体会孩子的心声。


反射孩子表达的内容

父母将孩子表达的内容重新传达给孩子,与孩子进行事实与情绪感受的核对。比如:我们可以对受挫的孩子说“他刚才抢走了你的玩具枪,你很生气,对吗?”、“刚才你们几个小朋友在一块儿玩,你的花裙子被她扯破了,你很难过,对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也能向孩子表明,他们不仅拥有我们的爱,还拥有我们的积极关注。

我们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孩子,我们爱他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我们始终与他们同在。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要坚信,只要头脑清醒,方法得当,同样有能力“救场”。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孩子上学被欺负,教他远离还是打回去?
睿智的妈妈这样做……
▲海清怒吼:“我就不该生你”:
你的说话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热门微课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3375761794(QQ)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