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4000多个好友后, 我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微信号卖了

 

我用一个行为艺术,结束了一场大型的生活失控。​...

我用一个行为艺术,结束了一场大型的生活失控。
口述
 | 
陈绮 整理 |
阿树
编辑 | 胡雯雯


我卖掉了我的微信号,很干脆的买卖,4013个好友,2000块钱。真可笑,一个好友值五毛。

起初是我在百度上搜索怎么清理好友。无意间点开一个链接,发现还有人收购个人微信号这种神奇操作。其实我有一百种方式来处置这个号,也不缺那两千块钱,但5毛钱卖掉一个“好友”,有点像某种行为艺术,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

所以我就把微信号给卖了。

捆绑有一段时间,微信让我极度恐慌。

早上八点钟,老板在群里发了条很常规的通知,三分钟内,齐刷刷的“收到”就刷了几十条。一个@我的信息五分钟没回,老板就在群里发火了。

但我又不敢设置静音。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同事间会有竞争,需要随时沟通,错过消息,可能就落后了。三次考核后,小组排名垫底的,会被直接淘汰。

我是一名公关,一个月平均同时跟进三四个项目。除了同事群,每月那些杂七杂八的客户沟通群就有30多个,都很活跃。关键是,老板还告诉我们,你能屏蔽亲爹亲妈,但决不能屏蔽客户爸爸。

另外,很多生活类的群聊,吃喝玩乐的好友群,闺蜜间拉的各种群(5个闺蜜能拉4个群),还有种草群、兴趣群等,也是不能屏蔽掉的。

所以,我每天过日子的状态就是这样:从早上还没起床,到晚上睡觉前,任由各种信息肆意轰炸,叮叮叮叮,一有消息来,手就得习惯性地点开,没得选择。

我做过统计,早上八九点工作群里干劲最足,五分钟可以产生300多条信息。午间和晚上睡前,是生活群上线的时间,各种八卦和生活话题疯狂刷屏。

我曾看过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发现微信占据了屏幕时间的80%,我很久没有好好刷一下微博,看看喜欢的爱豆有没有新消息;当初踌躇满志地下载的阅读软件、英语学习软件,也几个月都没有点开了。

这种被微信捆绑的状态太吓人了。我才工作两年而已,感觉自己快被它榨干。

失控我的QQ现在有300个好友,是用了12年积累起来的,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同学和线下认识的朋友。但我的微信只用了五年时间,通讯录就已经爆满,突破5000人。

后来每当有人加我,我就得花几分钟时间从列表里揪出一个倒霉蛋,把ta驱逐出去,永世不得超生。

微信好友的构成也很复杂,亲人(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闺蜜朋友+同学(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 + 同事(工作以来的同事和老板)+工作合作 (客户和合作方)+线上朋友(豆瓣、微博认识的)+兴趣圈子等等。

对于一个疏于管理的人来说,拥有5000好友是怎样的体验?

答案是:全线失控!

每天群聊和私聊消息不断下沉,眼花缭乱,根本来不及回复。这的确会伤了一些朋友的心,也惹出了很多尴尬的时候。有时候明明记得自己回复了,但点开却发现,“草稿”两个红字后面,是一句还没打完的话。

其次就是朋友圈成了一个乱糟糟的菜市场。晒娃的,自拍的,旅行的,发广告的,还有转发自家公号文章刷屏的,场面堪称泥沙俱下。

我经常收到各种好朋友的责备,他们会于某天在朋友圈宣布恋情、婚讯,而我对此一无所知,最后聊起这个话题时,一定会收到这样一句话:“也太不关心老朋友了吧”。

拜托,我根本没法看到你的朋友圈好吗,5000好友滚动播报,平均每人每天发一条的话,我看完这些消息就得大半天时间了。

我现在回想,自己微信失控最大的祸根,是当初加好友时,没有分组、打标签。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结果可想而知。上次有个人跟我说了件事,我记得昵称是个猪头的符号,点开通讯录却发现,有20个人跟他同名。此外,昵称为“.”的,有8个人,叫Zoe的则有7个。

重名的烦恼还不算尴尬,要命的是 ,总会有人给你发一个亲切的问候,但你根本想不起这个人是谁,甚至怀疑他们会不会是骗子。

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时候,为时已晚,于是我亡羊补牢,重新过了一遍通讯录,把任何可能产生关系链的人,编在一起。

但当时四五千好友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忙活半天,我也只完成了家族成员的分组。这样也并非绝对安全,惨案终于还是发生了。某次我发了一组新男友的照片,因为恋情不稳定,不想过早被家里知道,所以屏蔽了家族成员组。

但不曾想,漏网之鱼出现了。我一个远房亲戚把截图到家族群里,那时我爸妈正在张罗我的相亲,看到这条朋友圈时,当即怒了。

怒的原因不是我偷偷谈男友,而是他们发现,骨肉相连的亲生女儿,竟然反手就把他们给屏蔽了。他们为此伤心了很久。

脱离刚注册微信头两年,我还在学校读书,加的都是同学、朋友。功能很明确:聊天,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因为闲,再琐碎的话题,大家也能叨半天。

那时我天天发朋友圈吐槽,发自拍,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当然读书和旅行也必不可少。

现在回头看,最开始那两年里,朋友圈的确记录着我许多想法,吐槽的、严肃的、文艺腔的、甚至沙雕的,全都有。它真实地保留了那个成熟和不成熟的自己,也记录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轨迹。

但慢慢我发现,微信性质变了。我再也没有在朋友圈流露过什么个人心事,甚至任何带情绪的话,都需要慎重和警惕。

某次方案被反复要求修改,加班到深夜,饿到胃痛。我想着发个朋友圈,释放一下心情。大意是:可不可以睡个昏天暗地!配了加班场景的图,空空荡荡的办公大楼。

几条消息同时发了过来,我爸妈各发了几串语音,各种担忧加责备,领导发了一杯咖啡和微笑的表情,让人发毛。

客户呢,是一如既往的,给我来了个林志玲式的鼓励:“我们一起加油喔,胜利就在前方”。

拜托,我只是发泄一下心情,根本不想揣摩各位的心态。现在还要制定不同的话术来回应,惹了一堆麻烦。最后,我果断把那条朋友圈删了。

自那之后,我再也不发工作以外的朋友圈了。这也让我认清了一个本质:微信,不宜社交,只是个工作工具。

去年9月,我考了个硕士,回到学校专研学术,彻底从那份工作里解脱出来。但微信还是个麻烦,我找了软件来清除好友,从5000减少到4000,但还是不让人放心。

把家人和好友转移到新号后,我跟那个微信号彻底告别。索性把那些无关的好友,卖给了营销公司。

一切重新开始,这一次,我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分组和标签。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    


    关注 南都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