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CSCO学术年会】胃肠间质瘤(GIST)专场: 伊马替尼引领GIST靶向治疗,一线靶向治疗地位不可替代!

 

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较早开展靶向治疗的一类实体瘤,拉开了肿瘤靶向治疗的序幕...

编者按



2019年9月18~22日,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在厦门市隆重举行,这是国内肿瘤学领域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创新精准研究、探索智慧医疗”,旨在促进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及创新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较早开展靶向治疗的一类实体瘤,拉开了肿瘤靶向治疗的序幕,因此得到了CSCO的高度关注,故特设置了GIST专场会议。本次2019 CSCO会议的GIST专场会由全球肿瘤领域先驱诺华肿瘤独家协办,共设置了三大环节:session 1(学术专题报告)、session 2(GIST疑难病例讨论)及session 3(热点话题辩论)。内容全面且精彩,虽然已经进入会议最后一天,各位参会医生学习热情不减,会场依旧人气旺盛。「医学论坛网」特将会议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对本次GIST专场会议进行了深切致辞,沈教授首先对参会的专家及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指出GIST治疗在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的进展,手术+靶向治疗在GIST治疗中意义重大。并对本次GIST专场会议寄予了殷切期望。
Session1: 伊马替尼带来GIST治疗革命性变化,真实世界研究有利于解决GIST疑难问题


session 1版块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联袂主持。第一位讲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健教授,针对“BLU-285与DCC-2618为GIST治疗带来的改变”。李教授首先指出,伊马替尼(imatinib)带来了GIST治疗的革命性变化,使GIST进入了精准治疗时代,显著提高了GIST的疗效。在此基础上,BLU-285和DCC-2618的出现将GIST的治疗重新回到了对驱动基因的抑制,进一步推动了精准的分子检测,精准治疗也是未来GIST治疗的方向。
李健教授


接下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波教授的讲题为“真实世界研究下:GIST疑难问题的探讨”。张教授首先强调了真实世界研究(RWS)可更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治疗结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并且也是极为适合GIST的一种研究方式。但同时,相较于RCT研究,真实世界研究(RWS)存在样本量大、资料收集工作庞大以及统计方法要求高等诸多难点。此外,张教授从RWS的角度讲解了伊马替尼在GIST靶向治疗中的良好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了剂量优化的话题。
张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勇教授针对“手术与药物在转移性GIST治疗中的合理选择”。对于晚期GIST患者而言,手术只是作为辅助治疗的目的,而长期生存获益则需要依赖持续的靶向治疗。方教授认为:①应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来制定晚期GIST患者的个体化的靶向治疗策略,但值得指出的是,伊马替尼在GIST中的一线靶向药物地位不可撼动。②手术联合靶向药物可能是晚期GIST患者的较好治疗模式之一,有效的靶向治疗、R0切除及良好的体能状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点。
方勇教授


在session 1版块的最后一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的侯英勇教授,其讲题为“野生型GIST未来的诊疗方向”。侯教授详细讲解了野生型GIST的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而狭义的野生型GIST并不适合NIH评估生物学行为。此外,她针对12项指标对于分子靶向治疗中的指导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对于GIST的诊疗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侯英勇教授
Session 2:分享GIST疑难病例,MDT探讨带来诊疗水平提升
session 2版块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伍小军教授主持,各位专家针对两例GIST疑难病例进行了精彩探讨及交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姜建武教授分享了一例“小肠间质瘤伴肝脏转移”的病例,通过该GIST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进展过程,提出基因检测对GIST诊疗的重要性,当考虑GIST发生肝脏转移时建议再次行病理及基因检测的复查。在讨论环节中,周永建、丰帆教授针对该病例以及GIST肝脏的诊治进行了精彩的探讨,指出GIST肝转移的患者应准确评估是否存在手术机会。根据病例提到的信息,伊马替尼术前加量治疗,提高了R0切除率。
姜建武教授
丰帆、周永建教授参与讨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齐长松教授带来了一例“小肠间质瘤根治术后肝脏转移、盆底复发转移”的病例。该GIST患者在肝脏多发转移后采用手术/射频+伊马替尼联合治疗后,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疗效,获得了良好的长期生存,也突出了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转移/复发GIST中的重要地位。参与讨论的专家有吴欣以及赵岩教授,讨论中指出:①对于转移/复发GIST患者而言,一线治疗伊马替尼应持续应用。②再次强调基因检测对治疗指导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及交流,进一步掌握了转移/复发GIST的治疗策略及注意要点。
齐长松教授
赵岩、吴欣教授参与讨论
Session 3:观点碰撞,高危GIST辅助治疗时限应如何?
周岩冰教授、周烨教授主持辩论赛


Session 3是辩论赛环节,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周岩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烨教授主持。正方及反方辩手针对“高危GIST辅助治疗3年后,是否该继续用药?”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由南京市鼓楼医院王峰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建武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国生教授三位专家组成;反方由中山大学第六医院王怀明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谢建明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景斌教授三位专家组成。正方辩手表示,高危GIST患者的辅助治疗时限应超过3年。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的FAITH研究和已完成的PERSIST-5研究)结果显示,伊马替尼5年治疗可降低复发率并带来无复发生存率(RFS)生存获益。同时,反方也对延长治疗时间而带来的不良反应率增加等方面提出了质疑。随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海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鹏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吴欣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对该辩论话题进行了精彩点评。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叶颖江教授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肯定了双方辩手对于高危GIST的学术探讨的态度及能力,也期待Faith研究最终结果的公布,或许能对高危GIST辅助治疗时限的临床实践带来一定改变。
总结

 

本次GIST专场会议通过学术汇报、病例分析、辩论赛多种形式探讨GIST的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突出了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在GIST中的基石地位以及伊马替尼在GIST治疗中的地位,同时各位专家经过探讨一致提倡在GIST领域中更多地开展真实世界研究(RWS),同时应坚持贯彻GIST疑难病例的MDT诊疗模式。总体而言,这是一项非常圆满成功的学术盛会。希望未来更多研究的开展为GIST诊疗带来更多好消息。


文章不错?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关注 医学论坛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