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出血、妇女姨妈量大,皮肤有出血点,大都与一个脏器虚有关......

 

不要偷偷喜欢哦,点蓝字关注我!

昨天发了文章后,有个小姐姐后台私信说,自己每次来大姨妈量都很大,多到自己都有点害怕...问还有木有得救?


蛋蛋姐询问她的症状,她诉说每次来大姨妈都会感觉整个人非常疲惫、没精神,有时候还会头晕、心慌。

蛋蛋姐告诉她,她这是明显的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除了大姨妈量多之外,还会造成一些人的牙龈出血、鼻子流血,甚至大便拉血、小便带血皮肤有出血点等各种各样的异常出血性问题。

遇到出血问题,学过中医的你首先应当想到的方法之一,就是健脾温阳益,因为脾能统血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属于有火,这种情况得另当别论,咱以后再详谈。
统,就是统摄,就是说人体内所有的血,不管是哪里的血,鼻子里的也好,牙龈里的也好,甚至肠道、子宫、皮肤里的血,都要受到脾的统治,脾气旺盛了,才能把血给管住,让血液乖乖地在血管中运行。

脾气一虚,管不住血了,血就四处乱跑乱出。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脾就像大堤,血就像河流,脾气充实,大堤才会固若金汤,脾气一虚,河水就会泛滥溃决。


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蛋蛋姐,昨天你不才讲了,脾主运化吗?今天怎么又讲脾能统血了?

这个问题,大家只要记住脾是一个多功能部门就行了,就像民政局,它既负责我们的结婚登记问题,又负责社会救济问题,还负责未来我们死后的火化问题(我去,说的自己有点害怕...)。

可能还有人有疑问,脾气能摄血,请问怎么摄?一团气怎么把血液给围住不让它漏出来?

蛋蛋姐刚接触这个理论时,也是一脸懵逼,百思不得其解。
正如《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所说,气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这三个都好理解,唯有气能固摄,简直让人摸不到头脑,气又不是塑料方便袋,怎么能让血呆在里面不漏出来?

直到看到了中医老祖宗扁鹊先森《难经》上的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难经·四十二难》中写道“脾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裹”是包裹的意思,“脾主裹血”就是讲脾可以把血液给包裹起来,就像你寄快递需要缠胶带一样,缠的越严密,血液就越不可能漏出来。
如果脾虚了,就相当于胶带缠的少,有漏洞就会漏血、出血。

可以说,“脾主裹血”是“脾能统血”理论的刍形,后世医家受此启发,开始运用健脾益气、温补脾阳的方法治疗出血性疾病

譬如最出名的张仲景的黄土汤,治疗便血,里面就有甘草、白术、灶中黄土、炮附子,通过健脾益气、温补脾阳,达到固摄血液而止血的目的。

最近,我还在读《傅青主女科》,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妇科大师在治疗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固本止崩汤中就用到人参三钱、生黄芪三钱、焦白术一两、炮姜两钱

治疗少妇血崩的固气汤中,更是用人参一两、炒白术五钱、白茯苓二钱、甘草一钱(四君子汤),这些药全部是入脾而益气的。

他补充道,凡气虚而崩漏者,此方最可通治。这也表明了脾虚与异常出血的密切联系,健脾益气可以治疗出血症。
脾虚的出血有什么特点呢?


一、出血的颜色比较淡

脾虚,化生血液的原材料不足,所以导致出血的颜色比较淡,而且看上去比较稀薄,妇科月经过多,可以通过辨别血色来确定属寒属热。

二、患者的面容无光泽或者萎黄

脾虚化生气血不足,不能充养面部,会导致面色萎黄、暗淡无光泽。
三、常常伴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心悸失眠等症状

气血虚弱,不能充养头脑造成神疲乏力,血虚不能充养血脉导致心悸,血不养神导致失眠,这就是心脾两虚。
四、患者舌体比较淡、脉弱

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
脾虚出血怎么办?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问,有什么好办法能应对这种脾虚导致的出血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推荐一个著名汤药——归脾汤
方中的白术(炒)、人参、茯苓、甘草就是有健脾益气作用的“四君子汤”,加黄芪可以增强补脾气的功效。

生姜、大枣也能够补脾。脾气充足了,脾裹的才会严密,血就不会漏出来了。
当归、龙眼肉能够补血养心,远志、酸枣仁能够养心安神,再配合具有理气醒脾作用的木香,既能促进脾胃气机的健运,又能防止大量补气血的药物滋腻碍胃。

临床上,归脾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对于因为脾虚导致的异常出血,比如崩漏、月经过多、吐血、便血、尿血等症均可使用。




寻找中医有志之士

传递中医正能量


    关注 中医集结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