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身体,最终是自己负责的

 

医生只是帮忙而已...

点击上方“羊爸爸”↑关注我们
文 | 杜阳
编辑 | 郭莎拉


有一天中午,办公室有一大袋桂圆,同事就对我说,她好想吃桂圆啊,我说那你吃啊,她说,自己在咳嗽,嗓子干痒,感觉不能吃。但是她还是忍不住摘了两个,说自己可喜欢吃桂圆了。于是,我说,想吃就吃吧,大不了吃完多咳嗽一下。说这话的意思,真不是想让她咳嗽加重,当然她也是很克制,并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也就是在身体和当下的欲望之间,她选择了身体健康。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这么克制的,人都有懒惰的时候, 也有心情不舒适的时候。我也有明知道不可为而想为的时候,所以我就会取舍,如果做了就承担后果。这就是我的一个态度。

人这一生要做的事情有许多,有的大有的小,可是谁也不敢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事无大小,为与不为而已。

比如在医生眼里,自己患者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大事。如果患者告诉自己,他的吃喝拉撒睡都很好,基本上医生可以放一大半心。但凡吃药下去,或是饮食胃口不佳,或是拉撒不畅,或是睡不安稳,总能够让医生耗上一大半脑细胞的。吃喝拉撒睡,于正常人而言,感觉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在医生眼里,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恰恰是身体本身一个良好秩序的体现。就好像逢年过节,各条交通枢纽的良好运转,正好体现了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领导就比较放心。

作为医生,我也希望将这样的理念传导给我的患者,我特别希望他们能理解,我只是一个辅助,于身体而言,他们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我能给到一些建议,合适的时候给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更多时候,是需要他们自己的关照、安抚自己的身体的。

我也是个年轻人,只有面对疾病的时候,我的身份是医生,除此之外,我还是女儿、姐姐、妹妹、朋友、同学,我也听歌、打球、做饭、逛街、看电影、追剧、聚餐、喝酒、熬夜、追星......但是不同的是,学医之后,从身体这个层面,我对自己关照会细致一些。

比如,某一天打了喷嚏,我意识到降温了,我该加衣服了,但是手边没有衣服及时加上,自己受冻了,后续有可能就会感冒,而我会下意识回家冲暖暖的热水澡或者烧一壶水泡泡脚,让自己身体彻底暖起来,也许还会配合喝碗姜汤或者热粥。或者被子或多加一层。

又比如,我某天和朋友聚了餐,吃得多且杂,本来体质偏寒,一嗨冷饮水果也吃得多,加上还熬了夜,那第二天早晨我可能就意识到自己嘴巴里面不是很清爽,于是我在刷牙时候就会看看自己的舌头,就这一眼我就可以给自己一些方案。或者白天减少工作量,给身体一个缓冲休息的时间,或者清淡饮食,让胃肠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或严重的,我可以吃点消食的、去寒的、去痰,或者给自己泡点茶什么的。
总之,利用自己职业学识之便。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对自己身体的感知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回到自己身体本身,去体会身体的疼痛、僵紧、冷热等等不适,如果我没有对它产生关爱,如果我没有想要去避免可能病后的不适,我可能就不会去做那些动作。

很多人会把事情想得特别严重,比如一些脾胃不好的孩子,我们会告诉家长少零食生冷等,于是一些家长都忌口得很好,但是也有偶尔孩子特别想吃的时候,家长就会纠结孩子吃了会不好,会怎么样。于是就来问医生。其实有时候我也挺难,从我的角度,孩子虽然脾胃有不好,但是不至于差到真的吃点东西就垮掉,另一方面,我又想着如果孩子生病,家长照顾起来会麻烦。

所以想到这些,我就会给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实在想给就给一点嘛。这话太欠了,什么叫实在想。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说辞,到家长实际操作的时候,还不是由家长取舍,吃了有可能没事,也有可能真的就生病了,于医生而言也就是开处方,可是在家长,还是该照顾的要照顾。所以,家长问与不问,最后孩子还是自己的,该怎么护理还是得家长自己来。

这就是说,其实,我们轻松一点,大体知道一个走向,最坏的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承受,有什么方法可以采取一点预防。即可。即便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你也要知道,仍然有许多事我们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所以,医生是一个助力,身体的事,还得我们自己上心管着。

冷了热了,开心了不开心了,紧张了放松了,你都应该有意识去体会。冷了加衣,避免感冒,也就避免了可能感冒后还要处理工作、辅导孩子作业、没人递水递药的失落等等;紧张了就有意识放松,肌肉松下来了,可能肩颈不适也就缓解了,头也不晕了,也能感受到自己饿了,眼睛疲劳了等等,也就避免了可能的颈椎病肩周炎胃炎便秘等等。

以上这些,医生只能是你在生病的时候给你辅助,但是如果你能意识到身体是自己的,那么在生病之前,你可能也会能感知到。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相信我,即便你没有学医,只要你能开始对身体感知,你自然都会做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比如不用医生告诉你要保持心情愉悦,你也知道心情愉悦时候身体的舒适;不用医生告诉你要多锻炼,你也知道工作间隙动动全身都是舒畅的;也不用医生告诉你少生冷寒凉,你自己能感知温热的东西身体更喜欢。

最后附上一个小练习,送给经常紧张的妈妈们:

相关阅读

咱们的育儿焦虑,可能是因为太想坚持 “对” 的

从焦虑新手到佛系老妈,把“敌人”变成了盟友

点开下图,长按扫码
寻求更多帮助▼


    关注 羊爸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