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学中医,治好自己的病,还写了一本书

 





这是一位铁杆中医,也是《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希望很多的人能够收到启发,感受中医之神奇,敢于跨界,爱好中医,学习中医!一个病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与诊断,并使之汤药治愈疾病,可谓一奇耶?



01跨界之源——一个敢于跨界的工科生八二年高考时,我因为语文不太好,出于对数学与机械的爱好,本科报考了北京航空学院的航空发动机专业,大学期间又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兴趣,遂转而攻读计算机图形学专业硕士。八九年留校任教。十年后,九九年出于对互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的热爱,旋即投身当时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不服权威”的性格,使得我敢于屡屡“跨界”。但也终因性格使然,不幸成为第一代互联网浪潮的“先烈”。互联网企业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了身体的极度疲乏甚至伤害,为日后自学中医埋下了伏笔。

02

跨界之始——为什么要自学中医?互联网企业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尤其作为技负责人的我,长期的不规律饮食、睡眠严重不足、没有运动、常常处于崩溃边缘的压力,几年之后就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身体问题,经医院检查,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双手长期发麻)、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超标)、荨麻疹、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虽然看起来都不严重,但因为日夜折磨,严重影响了睡眠、学习与工作,苦不堪言,精神压力巨大。

与所有患者一样,首先寻求的必然是一般(西医)治疗。结果也肯定差不多,那就是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其次也寻求过一些中医治疗,结果并不理想。在经过不成功的就医经历后,我反问自己两个问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凭什么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且繁衍生息、生生不止?我怎样才能掌控自己的身体?唯一答案就是中医。既然如此,那就让我再来一次从“工科”到“医科”的跨界吧!

03

跨界之难——自学中医的难点初次接触中医,因受当时一些大咖的影响与推荐,首先阅读的是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本草纲目》。初始可谓兴趣盎然,志高意满,但这四本书很快就成为横亘在眼前的四座大山,虽历经月余却无丝毫长进。大约是因为我读书喜欢字斟句酌,不放过一个字的确切意思。所以,书中的难字、偏僻字、通假字、人名、地名、书名等等如同漫天之荆棘密布于前进的道路。显然,直接阅读经典,此路不通!

分析问题之后,我做了几件事:(1)恶补医古文,尤其是古文训诂;(2)编辑字典软件,用于检索难字、偏僻字;(3)下载、购买了三千多册中医古籍、现代书籍,进行分类,每本书粗读一遍,了解其大概内容,以便选择。慢慢地就云开雾散啦!

医古文的每一个进步都可以大大促进典籍的阅读理解。

04

跨界之选——自学中医的应该看哪些书?阅读中医典籍是取得中医技艺升级,突破自身中医水平“天花板”的唯一选择。但初学者不适合阅读中医典籍。我建议的自学路径是:(1)细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权威机构的《中医基础理论》;(2)粗读《中药学》《经络腧穴学》;(3)精读《中医诊断学》。待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并自修了《医古文》有一定的汉语训诂基础后,才可以阅读中医典籍,并且应该以医理类、医论类、诊断类典籍为主,方剂类、医案类典籍可少涉猎。

05

跨界之乐——自配组方治好胃病。浅表性胃炎,症见:纳食尚可,胃腹隐痛,大便稀溏不成形,偶有哕逆。

经西医检验“幽门螺杆菌”超标!经过一番搜索与学习,发现这个“幽门螺杆菌”可是诺贝尔获奖者发现的,并声称是导致“胃癌”的罪魁祸首!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西药的治疗过程就不赘叙了,无效。最后是自学中医后自行组方,比较成功地控制了胃炎。

学习了多年中医之后,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分析:(1)“幽门螺杆菌”如同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内经》曰:治病必求本。因此,胃炎的根本是胃内的环境不好。改良胃的环境才能彻底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滋长。具体措施是,严格控制晚餐食量,睡前一杯白开水。(2)胃病(腑)多因脾、肝等藏器引起,因此首先应治脾、肝。本人属寒滞,故需燥脾散寒。(3)《内经》曰:脾主肉。我认为,“肉”反过来可以“促脾”,所以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

知道了“病之本”,那么治则就可以拟定为“散寒燥脾”,从中医典籍中查到“枳壳”“白朮”乃脾之要药,炮姜散寒。最后我的组方是:枳壳、白朮为大将,炮姜为副将,菟丝子为工程兵兼运输兵,甘草为参谋,组成了一个特遣队。效若桴鼓!

更为惊奇的是,盘桓多年的荨麻疹,也逐步烟消云散,彻底治愈!

莫非“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06

跨界之喜——用华佗五禽戏治好颈椎病。因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长期使用,颈椎病将是未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近视)。颈椎病,症见:日常及躺卧,颈部及肩部极度不适,僵硬酸痛,影响工作、睡眠,严重者单手或双手发麻,眼花,步虚,甚至有濒死感。部分患者精神萎靡,导致抑郁。

因为颈椎之特殊位置,其影响非常广泛,需引起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我的颈椎病属于严重级别,治疗起来却很简单。受华佗“五禽戏”的启发,抬高臀部,每天爬行15分钟,两周后彻底治愈,至今未犯!

07

跨界之得——治疗高血脂的得与失。大概是因为喜欢使用油炸食物、高脂食物(动物内脏类、黄油等),喝酒抽烟,导致高血脂也是常见病。我也有高血脂,症见:头晕迷糊,恶心,眼花目眩等。研读中医多年之后,便给自己组方:刺五加,黄芪,杭白菊。三天见效,心中窃喜,遂继续服药至两周。然而两周后出现了明显的“气虚证”:疲乏无力,畏寒,纳差等。经查,刺五加为下气之峻药也,虽有黄芪佐以补气,但力度显然不够。最终停用刺五加,使用适量的补气之药才恢复元气。可见任何中药都是具有双面性的,不能长期使用。阅读典籍时既要注意其“性味升降”,也要注意其“畏”、“反”,尤其是其自身的“副作用”,则中药水平长进耶!

08

跨界之成——出书的故事。自学中医期间,结交了很多中医爱好者,其中多数和我一样,属于老年工科男,语文水平有限,因此在阅读中医典籍时就必然常常遇到难字、偏僻字、通假字、书名、人名、地名不清的问题。我们在阅读中药类书籍时发现,几乎所有中药类书籍的鼻祖都是《神农本草经》,可谓言必称《本经》。但古之《本经》早已佚失,仅散见于诸如《吴普本草》《名医别录》等著作中,清朝孙星衍、孙冯翼父子,顾观光等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遂重新进行搜集整理,刊行了《本经》辑本。但这些辑本,同样留下了一些重要的疑问:(1)《本经》中的某些药,到底是什么?没有明确答案。(2)原文、辑本中提到的人名、书名、地名,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需要给予详尽的注解才能搞清楚的,学透彻。(3)大量的难字、偏僻字,不会读,没有注音与注解。

《神农本草经精注易读本》由此而来。此书冠以“精注”,是因为三年的不懈考证,使得书中的问题得以有相对明确的答案。冠以“易读”,是因为清晰合理的注解与严格的注音,使得阅读难度大大降低。

版权声明

本文源“神农本草经”,辑/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青年中医 好文选读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meleyan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关注 中医同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