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他们都不和我玩?”我 3 岁的女儿在幼儿园被孤立了

 

孤立不可怕,选择“毒友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学校都没有人喜欢我,我不要去上学!”

国庆归来的第一天,辣麻麻就在微信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连环求助”消息。



这位妈妈 3 岁的女儿在学校被孤立了,没有小朋友和她玩,只是因为她不愿意将最喜欢的棒棒糖分享给班级里的“老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宝贝其实已经厌学很久了,但这位妈妈却在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并打了孩子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在学校遭受了整整一个月的“冷暴力”。

一个月的“校园冷暴力”足以让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孩子变得抑郁萎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展,孩子还会变得更加内向孤僻,甚至有一些过激行为,比如莫名其妙咬人、打人、撞墙。儿童时期没有好朋友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常常觉得是个“局外人”,对其以后职业发展、婚姻生活都有极其大的影响。

比起“校园暴力”,在 3-10 岁的宝宝间其实“校园冷暴力”更是常见。

小小孩们还没有明确的友谊观,对朋友的认知没有成人那么深刻,他们还没学会如何包容,如何原谅。

他们会孤立一个孩子常常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不愉快,可能只是因为小朋友 A 不小心撞倒了她好不容易意堆高的堡垒所以就生气的和自己关系的好的几个小朋友说“以后不和她好了”。

很多孩子也只是从众,只是因为某人和她说“不要和 XX 玩”,她就真的不和 XX 玩了。

辣麻麻的大女儿也曾经因为同样的事情“被孤立”过。
如何发现孩子被孤立?
因为分离教育做得好所以大宝是很顺利入学的,没有哭闹、没有不舍,每天都是很开心的,但是上学 3 周后的她却很明显的有了厌学情绪,每天晚上他都会问我:

“妈妈我明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吗?我想在家陪奶奶”

“妈妈,我还要上几天幼儿园呀,明天上完还要去几天?”

“妈妈我生病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不去幼儿园了。”

……

在孩子持续一周表示不愿意去学校后,我才警觉事情不一般,于是打电话给她的班主任询问大宝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刚开始还挺活泼的她,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爱说话了,课间也都只自己呆在位置上不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也没有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不大合群。”

不合群?不爱说话?没有好朋友?这怎么可能是我的妞妞。

因为大宝开学几周时我都忙着小宝和工作的事,所以几乎都是由老公照顾大宝,马大哈的老公也不曾发觉女儿的异样。

不愿意上学、装生病、变得不开心、经常发呆、经常紧锁房门、逃避郊游和运动会等在校外开展的活动。回想了下女儿最近的反应,我笃定她一定是在学校被“欺负”了。为了能从孩子口中知道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哄她睡觉的时候,一点点的引导她和我分享学校的事,慢慢套出了她的话。

1、你在学校最喜欢和哪个小伙伴玩耍呢?妈妈明天给你准备 2 个苹果的话你最想分享给谁?

问这个问题可以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交友情况。孩子通常回答就是两种:

“我最喜欢 XX 了,因为他 XXX”

“我喜欢自己玩,因为 XX”

如果孩子是第一种回答,那你可以顺势问他为什么喜欢那个小盆友呢,了解一下孩子的交友观,当孩子说到好友值得肯定的优点时,妈妈们也可以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优点,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是第二种回答,那你就要小心了,孩子很有可能在学校“不合群”。

大宝就是第二个答案,当她说自己都是在位置上拼乐高,没有小朋友和她玩时,我眼泪不争气的飙出了。



2、你今天在学校学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了吗?可以教教妈妈么?或者你学习的时候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

这个问题是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上课情况,这样问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帮助他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了解学校老师的上课情况。让孩子教自己,或表达自己愿意提供帮助,可以鼓励孩子和我们倾诉更多,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学校生活。

妈妈可以拿起宝宝的书本故意求教,和孩子分享自己童年在学校的喜怒哀乐,慢慢打开孩子的心扉。

比如:

“妈妈小时候长得很瘦,班级里有个坏蛋总叫妈妈小猴子,妈妈可生气了,你班里有这样的孩子吗?”

“今天你们幼儿园有小朋友被欺负吗?”

“有没有哪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了?”。

很多孩子在自己被欺负或者批评时是不愿意说的,问问他别的小朋友的经历,还有可能多了解一些情况。
3、今天在学校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吗?或者今天有什么让你难过的事吗?

孩子们其实是很喜欢分享的,从他们开心和难过的事出发,可以挖出更多爆料,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情绪。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先告诉孩子说你今天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平等的孩子交流可以引导她说出更多自己在学校的喜怒哀乐。

我故意和大宝诉说了我今天的不快乐,求安慰:

“妈妈把我不开心的小秘密和你分享了,你也告诉妈妈吧,妈妈一定替你保密”

大宝听到我的不开心后,干嘛抱抱我安慰我,也说了些自己的不开心。但她只是说了在学校想我想回家之类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不开心得真正原因。

4、如果外星人到你们班带走一个人,并且永远都不送他回学校了,你最希望外星人带走谁?

“我想让他带走瑞瑞!”大宝开心的说。

“瑞瑞是谁呀,为什么你希望外星人带走他呢?”

大宝终于在这个问题上打开了心扉,我也终于知道她最近不开心的原因。

原来瑞瑞是他们班的同学,她有 3 个同小区的好朋友都在同一班级,刚开学的时候大宝和他们 4 个人都玩的特别好。但是有一次在选玩具的时候,大宝拿走了瑞瑞最喜欢的公仔,瑞瑞想和大宝换玩具,大宝拒绝了瑞瑞,于是瑞瑞并叫另外 3 个小朋友不和她玩了,一下子失去 4 个好朋友的大宝自然十分难过。

原来事情不仅仅是其他小朋友的错,知道了事情来龙去脉后,我开始对大宝进行了几天的心理疏导,并去学校做了沟通,现在慢慢的大宝又变回快乐的自己。
发现孩子被孤立
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间有摩擦有冲突是孩子正常交往的一部分,家长只需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适当地进行点醒他们,孩子们自然就很容易的想到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珍贵,也因为经历这样的友谊磨合,才真正的慢慢的走到对方心里去。

孩子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互动中习得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

那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后,应该怎么做呢?

1、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拥有倾诉的安全感,让他们学会自省

发现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通常会出现这样两种家长。

一种是一味指责型:“肯定是你不爱分享,别的小朋友才不和你玩”

“别人都可以相处的好好的,怎么就你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肯定是你有问题”

一种是莽撞冲动型:“敢欺负你,就是欺负我,我不会善罢甘休的,明天我去学校给你出头!”

这两种家长都是很不理性的,理性的家长应该先引导孩子讲出原因,然后联系老师验证事实,在给予孩子充分信任的同时也不要只相信孩子一面之词,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要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反省的机会。

家长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语气柔和地跟孩子聊聊知心话,引导他们讲出内心感受。

如果是对方的错,也不要直接给对方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引导孩子,让孩子选择是否原谅,

比如,可以说:

“宝贝,你原来不是很喜欢 XX 的吗?如果还有机会的话你还愿意和他做好朋友吗?”

与此同时,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这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历练,不一定是坏事情,而且你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帮助他解决这个困境。

“宝贝是不是特别难过,谢谢你愿意告诉妈妈”

“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妈妈陪着你”
2、帮助孩子恢复自尊心

受到孤立伤害的孩子常常会觉得“难以启齿”,并且常常处于胆怯状态。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恢复他们的自尊心。

首先,如果我们是受害方,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加害方才是错误的。才是应该“难以启齿”的。

“你没有像他们一样欺负小朋友做得很棒”

“妈妈最不喜欢爱欺负别人的小朋友了”

家长要打消孩子的负罪感,坚决地告诉孩子那些欺负他的加害者做得有多么不对。3、和孩子的老师谈一谈

老师一般是最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咨询老师后可能就会听到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也是你协助孩子学习人际通则的盟友,经常和老师沟通,可能让孩子的老师注意到你的孩子。

4、给孩子提供社交机会

一个在学校被孤立的孩子,想让她短期内和所有的孩子交朋友是不可能的。家长可以制造些“社交机会”,比如邀请班级的同学到家里参加聚会,可以和班级家长协商组织户外活动,增加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机会。

也可以找到对方小朋友的家长,和她的家长沟通一下是否可以偷偷促进两个小朋友重修旧好。

如何帮助孩子交朋友?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

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父母不能替孩子交朋友,但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给他们提供交友的机会和帮助。

1、告诉孩子交友规则:友谊虽然很重要,但会伤害自己的“毒友谊”就算了

在美国的《今日心理学》,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了“毒友谊”的几个特征:

  • 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
  • 自信心萎靡
  • 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讨好对方
  • 被嘲笑、轻视
  • 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
  • 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
  • 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告诉孩子如果他的朋友让他有些反应,那这个朋友可以放弃了。

2、教会孩子如何和朋友沟通,融入孩子的朋友圈

6 岁以下的孩子都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情绪就只会用动作代替,所以经常造成小朋友间的“误会”与“伤害”。

如果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语言,与同伴交往时懂礼貌、会沟通、敢表达,可能就会减少很多冲突,与同伴交往也会更顺利。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绘本故事、卡通人物,和孩子一起讨论,尤其是人物的行为和想法,以此帮助孩子练习语言表达和了解社交行为模式。

比如当别人的你家宝宝看上别人的玩具想要玩时,可以鼓励孩子说“你去和小妹妹说,我很喜欢你的玩具,我们可以一起玩会吗?我家也有很多新玩具,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哦”。



3、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拒绝

有些孩子不敢拒绝小朋友的要求是因为害怕别人不跟自己玩,因此常常忍痛分享。

我们要告诉孩子,拒绝是自己的一种权利,不要因为拒绝别人而不安感到愧疚,发出请求的是他人,我们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

但我们要教孩子一些委婉的拒绝技巧,这样既不违反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又避免了矛盾冲突,维系了孩子之间的友谊。

比如,别人向自己借铅笔,如果不愿借,可以说“我一会上课就要用呢,我用完之后再给你吧?”

家长除了教孩子学会说“不”之外,还要教孩子泰然的接受他人说“不”。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别人同意的情况,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

4、不要强迫内向的孩子合群

内向并不等同于不擅长社交,他们有自己的交友规则与选择,他们只是比较慢热而已,甚至有些孩子就是喜欢自己呆着,自己一个人呆着他才有安全感。

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强制干预,只会适得其反。



5、不要替孩子选朋友

“我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



“XX 成绩太差,你不要和他一起玩”

“XX 又乖又聪明,你要和他做好朋友”

……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灌输这些“功利”的交友准则,

就怕所谓的坏孩子把他家孩子带坏了。

但他们不仅低估了孩子的判断能力,还破坏了孩子的选择能力。大宝虽然才 3 岁,但是她已经就会有自己的判断了,比如隔壁邻居家的小儿子总爱摘花,欺负别的小朋友,她就会自动屏蔽他,还说“他要是改不了爱欺负小朋友的坏毛病,我就永远不理他了”

对于孩子来说,交友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带来好处,这就象某些细菌可以促进免疫系统一样,一些别人的愚蠢行为,可以增强孩子自身的判断选择能力。


同伴关系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有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之一。友谊的缺失,会造成孩子性格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将来的社交能力。

友谊很重要,但是记得告诉孩子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一起变好,互相帮助的,被孤立不可怕,选择“毒友谊”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我有个小小请求,帮忙文末点个在看吧~


    关注 辣妈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