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屹立中国顶尖高校之列,这所大学100岁了!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10月13号,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亮起,几个汉字出现在纳斯达克大屏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几十张中国面孔自发地聚在一起,久久地驻足在屏幕前,抬头望着那几个简单的汉字心潮澎湃,不肯离去。

屏幕上写着:百年南开




/ 图源:美国中文网大约100年前,另一个中国人曾同样踏上这片与中国远隔万里重洋的土地。

1917年9月初的时代广场刚具雏形,留着小胡子的张伯苓站在纽约的街头,在他的目光里,尚看不到这所学校今天恢弘的模样。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所完全属于中国的新式大学,将呼之欲出。

2019年10月17日,南开即将迎来百年校庆。

100年了,南开大学那些厚重而深邃的过往,那些只有穿越漫长的时间才能积累下来的精神、理性和智慧之光,此刻,正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照耀在这些后来人的身上。



/ 图源: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教育救国

远渡万里重洋来到美国时,张伯苓已接近不惑之年,但人们仍评价他为当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里最勤奋,最有活力的学生之一。

到美国一年后,张伯苓再次见到了阔别一年的忘年交严修。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同走访了美国东西两海岸近50所大学和中小学。在陌生的西方世界,他们正在寻找一条面死求生之路,这条路就是教育救国

1918年11月回国的渡轮上,他们逐渐设计出一所中国大学未来的模样:这所大学是为国难中的中华而生,要为中华培养人才。




/ 图源:@摄影师枉言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正式开课。周恩来闻讯从日本回国入学,注册号:62,成为南开大学的首届新生之一。

1919年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南开大学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届新生还没毕业,好名声就传遍天下。



/ 南开大学首届新生合影(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图源: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

教育救国!

肩负着这样使命的南开没有时间慢慢地学走路,它自出生起就奇迹般地一路狂奔。成立不到20年间,它就已经跻身名校之列。

1926年夏天,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从温哥华来到南开。这位西装革履,仪态儒雅,说话常夹英文的新晋教授不喜欢待在自己的办公室,反而常去天津南市、地毯批发市场、货运码头这些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闲逛”。

那几年,同他一样在“闲逛”的还有张伯苓。




/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敬业广场 

图源:南开大学微信公众号

1927年,张伯苓来到大连,所到之处目睹“日人经营满蒙之精进与野心”,受到很大震动。他感慨:“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险。”

这位时年已51岁的长者敏锐地发现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意图,于是,南开“满蒙研究会”在这一年成立(后更名为“东北研究会”)。

1927-1929年间,他们先后4次到东北进行大规模调研,搜集整理大量第一手资料,完整全面地了解了日本国情及其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情况。

20年代末,南开率先发现了日本的侵略中国的野望,并最早开始向世人大声疾呼

1931年,南开大学组织编写的《东北地理教本》面世,一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东北的战略图,在南开学生的调查研究下,终于提前曝光于世。

而何廉“闲逛”的成果此时已经连续发布4年了。市井之中一步一步“查”出来的“南开指数”1928年就首次发布,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将享誉中外




/ 图源: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这是一套依据家庭消费品、食盐、酱油等40多种家庭日常消费品做出的指数,它包含了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天津对外汇率指数等内容,率先为国际学术界了解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窗口。

一场“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救国蓝图,在南开大学徐徐展开。

▎“毋忘国耻”

1931年,“南开指数”发布的第四个年头,何廉等南开经济学人在天津《大公报》上创办“经济周刊”,研究日本对华经济掠夺,有力揭露了日本所谓“中日经济提携”的实质

1934年,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化工系则在忙着支持爱国企业。在南开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天津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创办了中制酸厂打破了日企对华北市场的垄断

日本占领东北3年后,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东北选手入场时,忽听场上一声哨响。南开学生啦啦队手持黑白两色手旗,在观众席打出“毋忘国耻”、“收复失地”的字样,并在全场观众和日本领事面前高喊“毋忘国耻”“勿忘东北”,全场沸腾!

/ 图源:南开大学微信公众号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南开师生参与到“一二·九”运动的大潮中。南开学生先后两次“南下请愿”,希望政府积极抗日,沿途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

“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大学在为中华民族振臂高呼中,走完了艰难又辉煌的十几年。当时间即将转向40年代,等待南开的,却是更大的灾难。

▎越难越开

很多年以后,仍有一位南开的老教授每年的7月29号这一天,都要穿着一身黑衣服在校园里行走。

1937年7月29日,“七七事变”爆发后的20多天,“抗日基地”南开学校的头顶,日军炮弹呼啸而下。后来人回忆:日军的炸弹“头一个就炸在南开,南开大学一片火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被日寇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大公报》记载下学校被轰炸后的场景:“南开大学已成灰烬。”

南开被炸的当天下午,张伯苓向《中央日报》发表谈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资,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 图源:@摄影师枉言


张伯苓早在建校之初,就时常念叨:“南开,难开,越难越开”。

1938年4月,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三校陆续南迁至昆明,组成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神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战争结束,南开回到原址改为国立。风雨飘摇中,南开如同一叶扁舟,在时代浮沉之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归来南开大学得以重生。

抗战胜利后,南开校友会南京分会召集人、中央通讯社唐际清向张伯苓说:据我所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是战前的南开学校毕业生

张伯苓闻讯笑答: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这时的他已经垂垂老矣,送别严修22年后,他的人生也将走到尽头。

但所幸今天南开的发展,足以慰先贤。



/ 历史复建区 图源:南开大学2019年,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三座在战火中被损毁的老建筑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复建。南开人看到他们,仍会想起100年前那些艰难却又让人热血沸腾的日子。

而当时唯一没有被炸毁的思源堂,至今仍傲然矗立在南开的八里台校区。这里曾经承载着南开至今都引以为傲的化学、数学等学科

几十年前,从“两弹一星”,到“敌百虫”、“离子交换树脂”,南开没有一刻停止过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

几十年后,曹雪涛团队成果“炎症性免疫反应的新型分子与细胞机制”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陈永胜团队项目“光电转化效率达12.7%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入选“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赵新团队研发的“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入选“2018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百年南开依旧屹立于强者之林。



/ 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图源:南开大学2007年,中断近20年的南开指数得以恢复

“知中国,服务中国”,用实地考察调研记录和研究中国,南开大学经济学人的脚步,100年来也从未中断。



/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马蹄湖 

图源:南开大学▎参天巨木

许多年以后,严修、张伯苓的塑像静静地伫立在南开大学八里台的校园里,仿佛他们从未离开。

这所已经铭刻进他们生命的学校,现在是无数年轻人人生的起点。

几十年中,一代代学生从他们身边穿梭而过,在他们目光的注视下,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数学大师陈省身、物理学家吴大猷、剧作家曹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

今日之南开,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巨木。
/ 严修、张伯苓塑像 

图源:南开大学微信公众号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 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南开大学位列中国大陆高校并列第10

2019年,南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立项数213项,另有5个项目进入国家杰青公示名单。入围杰青项目数并列全国第9

近两年,南开大学在生命科学、材料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年内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

2019年10月11日,南开大学刘遵峰等在Science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2019年7月18日,曹雪涛团队(南开大学第一通讯单位)在Science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该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hnRNP-A2B1),帮助中国在天然免疫领域再获突破。



/ 图源:南开大学2019年本科开学典礼上,南开大学现任校长曹雪涛院士高声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南开学子的回答穿过百年历史的云雾破空而出:“是!”“爱!”“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



“爱国三问”的回答第一次回荡在天津八里台上空至今,已是百年。

百年前,南开最优秀的学子周恩来在东渡日本前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 图源:南开大学一百年之后,如果有办法能够穿破时间的迷雾,今日的中国和百年南开一定足以安慰他们的灵魂。


    关注 青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