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医】陆颖理:告诉你糖尿病的一些“真相”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慢性疾病,但其实对于糖尿病的病因、机理、治疗等...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慢性疾病,但其实对于糖尿病的病因、机理、治疗等还存在很多未知的地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陆颖理教授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糖尿病“真相”。
[b]同位素示踪剂发现糖尿病“真相”


[/b]

2009年,陆颖理教授到美国学习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糖脂代谢调控机理,回国后首次引入该方法。建立了中国首个完整的示踪剂代谢研究室,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及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组成,如果把正常的碳12变成同位素碳13,葡萄糖就可以被定位、定量跟踪,它的分解、代谢过程就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这一技术,就能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为什么有些患者并没有过量饮食,也出现了糖尿病?糖尿病究竟是因为饮食过量还是肝脏代谢异常引起?

“有些患者是因为吃得太多导致血糖升高,但有的患者吃得不多也得了糖尿病,这是因为肝脏合成葡萄糖过多引起。”陆颖理教授解释说,“有些患者不吃晚饭或者晚饭后血糖正常,一早起来血糖还是超标。这是因为,血糖并不是因为吃得多就会超标,而是因为合成过多才超标的。通过同位素示踪剂检查,就能发现这一机制。”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进食葡萄糖后,吸收葡萄糖的量确实比非糖尿病患者要多。而在肝脏中合成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也更多一些。

有些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肌肉吸收葡萄糖障碍,通过同位素示踪剂检查,就能精确了解糖尿病患者肌细胞是否吸收了葡萄糖,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的病理机制。

陆颖理教授表示:“同位素示踪剂不但可以跟踪葡糖糖,还能跟踪脂肪、蛋白质等其他多种代谢物质。通过药物跟踪研究,还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b]“两次打击”会导致
糖尿病发病风险暴增
[/b]

糖尿病其实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出现拐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仍处在上升趋势。

2014年,陆颖理教授就带领着她的团队,对华东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尤其是环境因素的调查。

在对经济环境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儿童时期经历1959年~1962年中国经济落后、人群营养状态最缺乏的时期,成年后经历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大吃大喝导致营养过剩的时期,同时经历过这两个时期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最高。陆颖理教授将其称为“两次打击”理论:童年期过饥、成年期过饱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同样的,一日三餐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跟“两次打击理论”相符。

据此理论,陆颖理教授提醒说,有些爱美的减肥人士崇尚饥饿疗法、辟谷疗法,一星期中持续饥饿5~6天,然后再集中进食1~2天,这种饮食方式也会对细胞造成“两次打击”,从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另外,有些孕妇在妊娠期为了保持身材,过度控制饮食,使得胎儿处在饥饿状态中,这类婴儿出生后,也容易罹患糖尿病。

陆颖理教授还指出,“两次打击”理论并非糖尿病发病的唯一病因。调查还发现,环境污染中的铅暴露与肥胖相关,其机理可能与免疫相关。



[b]糖友出现颌面肿块可能是感染


[/b]

众所周知,上海九院是国内口腔医学的高地,患者来自五湖四海。陆颖理教授发现,其中口腔肿块患者中有一大部分合并糖尿病、合并感染。她介绍说,血糖一旦升高就容易引起感染,而且感染会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当口腔颌面内感染时,由于包膜较厚,内部的感染因子无法渗透出去,就容易形成肿块,会被误认为是肿瘤。实际上,这类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和降血糖治疗后,肿块就会逐渐消失。

有了这一发现,九院内分泌科就与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开展合作,救治了众多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患者。陆颖理教授介绍说,口腔颌面部感染容易引起蜂窝织炎,而蜂窝织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容易引起败血症,导致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且死亡率较高。

除此之外,牙周病、牙体牙髓病等多种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相关。陆颖理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牙齿都有严重的缺失,有些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满口牙齿都脱落了。但是,由于存在糖尿病的基础,这类患者的牙齿种植成功率相对较低。她指出,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牙周病、牙体牙髓病、口腔修复、口腔黏膜病等的治疗也都非常困难。

曾有一位来自温州的患者,因外院诊断为舌癌而慕名来到上海九院就诊。在后来的检查中发现,患者血糖很高,陆颖理教授会诊后认为,患者的“舌癌”可能只是口腔舌头的严重感染。在她的建议下,经过抗感染和降血糖治疗后,果不其然,患者的“舌癌”逐渐消失。

口腔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靶器官之一。为此,陆颖理教授将这些知识汇集、编写成一本专业教材——《口腔疾病与糖尿病》,让全国的医生和患者都能从中获益,该教材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口腔疾病与糖尿病的教材。



[b]勇于为患者担当风险


[/b]

曾有一位4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因重症肺炎肺部弥漫性炎症渗出,呼吸极度困难而生命垂危,很多医生都认为没有希望了、不敢接收。但是陆颖理教授看着正当壮年的患者,不忍就此放弃,将其安排在抢救室的一间独立病房中,并迅速使用呼吸机、激素等综合抢救治疗方式,最终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命。

事后,患者和家属对陆主任感激不尽。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再见到患者时,陆颖理教授已经不记得,但是患者脱口而出:“陆医生,我的命就是你救回来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

“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任何指南、专家共识、教科书上都找不到治疗方法时,作为医生应该敢为人先,勇于为患者担当风险。如果一种药物从药理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来分析,符合治疗机理就可以尝试使用。”陆颖理教授认为,这种担当、冒险是以患者利益为目的、有理论依据的冒险,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盲目冒险。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医生敢于承担风险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当然,在此之前,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也是必不可少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建立规范的诊疗制度,社区医院都可以进行有效治疗。而作为三甲医院,陆颖理教授认为,应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工作。

陆颖理教授年轻时曾在ICU工作,对“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她经常跟学生说:“当你走进医学的殿堂,身上就要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意味着良心、责任和担当,还有努力地学习。”

自2006年到上海九院内分泌科任职后,陆颖理教授带着一批懵懂的学生“白手起家”,从科研到临床,培养了一批“上海市优秀硕士毕业生”、“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在交大医学院中成为佼佼者。

陆颖理教授每天都跟研究生一起在不断地努力,自强自立。她说,生命的“真相”就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求。
专家简介

陆颖理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九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上海“三八”红旗手。为我国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有效预防措施,具有国家医学科学重要的战略意义,主持国自然4项、973子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和卫计委重点课题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119篇,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症、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特需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2020年《健康财富》火热征订中!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订购方法)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年纪大了忘性大?专家教您怎样让大脑更“年轻”!


孕期吃得太任性 当心糖尿病来袭


登高最伤膝关节  悠着点





    关注 健康财富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