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不喜欢我”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自信还是自卑

 

有个周末,女儿很反常的没睡懒觉,早早跑到我们屋,怯怯地说:

“妈妈,我不想学舞蹈了”。

我猜孩子有心事,果真,询问之下,女儿神情低落地说:

“舞蹈老师偏心,她总叫依依到前边做示范,不叫我,我觉得,她不喜欢我!”

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他们喜欢老师,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捕捉到一丝“风吹草动”,就能上升到“老师不喜欢我了”的高度。



女儿的话,让我很警觉。

我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度过了漫长的学生时期,毕业之初,又做过几年老师。

老师和孩子之间,伴随着教与学,一定在无形中建立起评价与被评价的特殊关系。

我很清楚师生双方良性的评价,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孩子对老师印象如何,老师又怎么看待孩子,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精神状态。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人都需要归属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种精神需求,和吃饱穿暖一样重要,它非得被满足不可,否则,会使我们丧失安全感并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关于老师对孩子看法的问题,真的有必要好好跟孩子谈谈。



图片来源:电影《岁月神偷》
老师,真的会偏心吗?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一段老师采访的视频,培训机构、初高中等各级各类从教年限不等的10多位老师接受了采访。



当被问到“对学生你会‘偏心’吗?”,面对这“灵魂的拷问”,老师们的回答也都很真诚。

有的老师表示:“不会偏心,因为偏心学生是能感受到的,这样会影响课堂氛围。”

有的老师表示:“也有过偏心,但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因为对孩子最起码的准则是一视同仁。”

还有老师说:“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

我可能喜欢某个学生的积极活跃,喜欢某个学生的认真努力,喜欢某个孩子的孝敬懂事,但没有完全地特别疼爱某个学生。”

……

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喜爱孩子或有教育情怀才选择当老师的。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在“偏心”这件事上,没有老师会刻意而为之。

但因为教与学的课堂模式的特殊性,很多老师,虽然本意不会去偏心某个孩子,却会在“无意”中造成“偏心现象”,正如一位男老师所说: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最怕冷场,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在点子上,特别喜欢跟老师互动,老师也更愿意跟这些积极的孩子互动。

这在无形中,就会忽略一些其他同学。”

坦诚又扎心。

但总结起来,只有一点,那就是——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

而无形中造成老师“偏心”的,不是孩子的某种特质,而是孩子们的表现。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也把老师内心的想法传达给孩子,“老师不会不喜欢我吧”,这种担忧,就会成为一种可操作的、能激励孩子好好表现的动力。
鼓励孩子,搞好和老师的关系
我曾看过一项研究: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取决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了15%。

良好顺畅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更是能帮孩子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带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对孩子以后进入职场和社会,也有帮助。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孩子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老师共度的,聪明的父母,都会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并鼓励孩子维护师生关系的和谐。

那么,怎么样让老师“喜欢”上自己呢?

美国教授布吉林等人,提出了一条在人际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的“三A”法则,这条法则,对孩子社交一样适用。

第一个A (Accept):接受对方。

老师虽然代表着权威,但和孩子并不是对立的。

家长和孩子,能放下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坦诚的看待老师这一身份,是对老师最好的接受。

比如,孩子能意识到老师也是个平常人,他们也有正常人都有的喜怒哀乐和个性喜好,当老师不能周全到每个孩子的需求时,孩子能做到不戴着有色眼镜去衡量老师,必要时,还能心平气和地跟老师沟通。

第二个A(Appreciate):重视对方。

作为师长,老师每天传道受业解惑,教孩子们知识,滋养孩子的心灵。

老师们教书育人的付出,是一份无法量化的劳动,饱含着感情和奉献。



图片来源: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孩子真心尊重并重视老师的劳动和付出,这是一种双向的爱和感情的流通。

也是教孩子学会感恩,更是孩子求学时代,最珍贵的一段回忆。

第三个A(Admire):赞美对方。

人和人之间的气场,很微妙,当孩子真心感激并赞美老师时,老师会从内心感觉到,也会把尊重和赞美反馈给孩子。

这是师生关系中最好的润滑剂。

人际关系,总是动态发展的。

当一个孩子一心向上,善良礼貌,做事得体时,即使开始不被老师重视,在慢慢相处中,也会改变老师的看法。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人际交往,贵在赢得尊重
很多孩子在衡量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时,判断都难免不准确。

当老师的行为“突破”孩子的期待时,孩子内心会失落,会认为老师不好或老师不喜欢自己。

更极端一点的孩子,会处处按老师的喜好标准,去“塑造”自己。

就像开头的舞蹈班事件,女儿在怀疑老师对她不喜欢后,十分沉沦,她还认真地跟我探讨过:

“妈妈,世界上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我真想做个十全十美的人,让许多人都喜欢我。”

孩子虔诚地想和老师、想和全世界交好的愿望,让人觉得可爱又可怜。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男孩》

可很多时候,错不在老师,而在于孩子太过“敏感”。

这时,我们除了及时找老师了解情况,帮助孩子做好心理疏导,还有必要告诉孩子:

“对待老师一时看似‘ 不友好’的态度,不要太敏感,有时候,老师只是提出问题,希望你能改正,并不会否定你这个人。”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

如果一时不能赢得老师的喜欢,就教孩子低下头走正确的路。

一个不骄不躁,不亢不卑的孩子,即使一时被偏见禁锢,也总能在时间的帮助下,走出偏见,赢得尊重。
孩子的社交质量,来源于父母的爱


相信除了成绩,恐怕没有比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更让父母们担心的了。

怎么预见一个孩子未来跟老师或同学的关系呢?

美国心理学家Mitch Prinstein曾有个5分钟预测法。

他们请妈妈用5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孩子。

当妈妈们评价自己的孩子,使用的词汇大部分是温暖、喜悦或充满自豪时,可以预测,这个孩子的人际交往不会差。

当妈妈谈论自己孩子时,充满抱怨贬低和负能量时,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程度就较低。

看上去,这种预测法很“玄”,可它的依据却是:

当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如何表达爱,接收爱,感知爱,孩子就能学会让“爱”传递和流动,社交也会更好。



图片来源:电影《小屁孩日记》

一个人,被接纳,才能接纳更多。

被拥抱,才能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缺爱的孩子,也难以建立较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起步之初,想要孩子自信、乐观、大方地去赢得老师、同伴的好感,父母就一定要在情感上,多接纳孩子,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

一个能接纳不同,尊重老师,团结同伴,创造自己独特的社交网和关系网的孩子,是很了不起的,而这种能力和性格,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当一个孩子,怀疑老师不喜欢自己时,千万不要忽略这个问题,父母们一定要抓住机会,提前给孩子上上一节社交课。

因为,这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最好的切口。

— END —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删。责编:洛洛
精选热文

☞教师给自家孩子补课惨遭举报:家长的教育分五层,你在哪一层?

☞衡中校长开学致辞刷屏:我命由我不由天!

☞《小欢喜》海清一句话戳痛无数人:孩子,我为什么要求你用功读书


    关注 数学好教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