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霓虹旅行团吹爆烤鸭,中华美食征服日本:不是菜,是艺术品!

 

食在中国真好。...






点击题目下方“bestlist”,帮你搜罗全球好物

本文授权转自:Pinterest优选

ID:pintchina

10月12日
重制版的《中华小当家》终于开播了
几十万人凌晨相约B站
就为了看一眼这份熟悉的味道
《中华小当家》里的美食到底有多好吃?
在评论区随便一搜
就是“口水三千尺”的留言
由于对美食讲解得头头是道
许多人一度以为这是国产动画片
其实原作是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在1995年创作的故事
为了把中华美食描述到位
这位吃货作者当年熬了好几晚的夜
看书、查资料……
上个世纪末
对中国美食抱有极大好奇的日本人
远不止他一个
早他10年就有日本纪录片
团队
来到中国取景取材
跟写论文扒资料一样
扒出了一部《中国之食文化》
而它当年刚在
日本飞抵中国的飞机航线上播出
就差点导致旅行团挤爆了卖烤鸭的全聚德:
“爱到极致”
“简直不是一道菜,是‘艺术品’”
时至今日豆瓣都有9.3
网友看完反手发给朋友:
“深夜看,销魂”
1985年秋天的早晨
北京隆福寺广场
聚集着一大群赶着吃早饭的人
小吃店一角
辣椒油和芡汁刚淋在豆腐脑上
简单制作的双色馒头正好出笼
热气升腾的蒸笼旁
师傅拿着钳子在油锅里捞几下
油炸小麦粉立马变成酥脆焦圈儿
地道的北京儿
得先干一碗豆汁儿才能醒神
但加入砂糖的豆浆
和刚炸好的油条才是公认的人气搭配
在这里
眼睛随便一扫
就能捕捉到作家笔下的美食世界:
“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
被雪白的热豆腐一烫,
发出点顶香的味儿。”
这再平凡不过的人间呐
就是靠着这股烟火味儿
留住了无数个想要远去的游子心
入秋后日头渐高
兜里有钱的开始琢磨带家里人下馆子
全聚德的师傅在片烤鸭
几秒前他刚带上了烤好的还在滴油的鸭子出去溜了一圈
向食客表示OK
然后便回到后厨
开始动手切肉
从前
他只需要把鸭皮薄薄地切下来
最近大伙儿开始吃鸭肉
师傅便也开始连着鸭肉一起切
切下来的鸭肉
和葱一起蘸点“甜面酱”
再用薄饼或芝麻饼包裹着
吃起来倍儿香
隔壁清真烤肉宛的烤肉香飘过来
腌过味儿的羊肉倒在特制的铁板上
油脂在凹槽中流走
加蛋加葱加香菜
由筷子熟练地挑拨
最后撒点麻油
香气瞬间变成大规模排放武器
扰得前座的客人都忍不住回头闻
走远点
做山西菜出名的晋阳饭店里
拉面、刀削面、拨鱼儿、制猫耳朵的师傅
正乱中有序地忙碌着
拉面
刀削面
拨鱼儿
制猫耳朵
不一会儿
面出锅了
摄影师握机的手抖了抖

龙须面
三鲜打卤面
韭黄汤面
木须炒猫耳朵
几千里外的广州
一天也像这样充实地行进着
荔湾湖公园旁的泮溪酒家里
满是在饮早茶的广州人
爱吃什么自己去台上拿
偶尔有热门的糕点被服务员推出来
不用一分钟就被抢光
手快有手慢无
给钱的不是大佬,手快的才能吃好
80年代最热门的糕点叫“奶油百篇糕”
由蛋糕、椰蓉、橄榄混在一起做馅料
摊在薄片上
叠出两层高
最后再放上咸蛋黄和鸡蛋松一起蒸
出炉后切块
就是市民疯抢的泮溪独家点心
要知道当年
它还被市内的食品品评会选成代表
会吃的广东人
折腾的当然不只糕点这一处
烤乳猪
底下的肉是一种吃法
最上面的脆猪皮又是另一种吃法
清甜的炖冬瓜盅
厨师费尽心思地给冬瓜雕出图案
掏空冬瓜心
逐一往里放鸭、鸡、猪肉、虾、草菇、烧鸭粒
这些具有鲜味的配料
加水炖上4小时
出锅后有汤喝、有菜吃
想吃哪儿吃哪儿
美滋滋
走出广州
往天府之国走去
物尽其用的四川人
把豆制出了“百味豆生”:
豆豉、腐乳、豆腐干、麻辣香干儿、百页、油果子、软豆腐……
他们对香料的制作
还吓坏了日本人:
“四川料理以常识无法想象地大量使用多种香辛料。”
然而
这并不妨碍
他们一看到用料“非常多彩”的麻婆豆腐
就要吹爆
毕竟水煮牛肉从一坨不知名物体变成下饭神菜
也只有加不加辣椒、花椒碎和一勺热油的区别而已了
川菜
香料是灵魂
一共5集
的《中国之食文化》
前4集分别讲了
北京菜、江南菜、广东菜、四川菜四地的料理文化
最后一集介绍了烹饪技艺
舀汁水、“点”配料……
大厨们可以用一把大勺
勺遍天下
同样的
一把大菜刀
他们能把菜切成丝、片、条、块、末……
刀刀花样不同
 
食材可以蒸、炖、炒、爆、烧……
一菜几制
已经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操作
眨眼间34年过去
流逝的时间有带走什么吗?
很多人抱着这份好奇看片
最后发现
除了食材少了点
(很多野味不能吃)
剩下的几乎没怎么变化
那些因为美食而泛起的笑容啊
一如既往的温暖
眉梢都藏不住的快乐分明在讲
“食在中国,我很幸福”
1985
2018



    关注 BestLis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