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发展要回归应用 ——院士圆桌会议热议中国集成电路发展

 

10月18日,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下的上海集成电路”为主题,2019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多位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



记者:刘禹

10月18日,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下的上海集成电路”为主题,2019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多位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

会议讨论了《中国集成电路技术路线图(2019版)》。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此类技术路线图。面临新一代芯片架构和新一代的半导体材料,打造我国自主制订、适合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恰逢其时。

集成电路需要长期稳定投入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总额上千亿元,第二期已经募资完成,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市级层面投入同样规模浩大。但不争的事实是,2018年中国进口芯片超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连续十年金额超过石油。

中国集成电路投入这么大,怎么还是发展不起来?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02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认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无法一蹴而就,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并且未来几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投入,“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可行,以往犯的错更不能再犯。”
和其他产业不同,集成电路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政府投资产业切忌短视。这也是叶甜春提醒的“以往犯的错”。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中科院的一批老一辈半导体专家在晶体管半导体的研究,起步阶段和国外差距并不太大。但此后几十年,国内和国外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是集成电路行业更新速度太快,同时基于“巴统”和“瓦森纳协议”,欧美国家对中国长期实施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封锁;另一方面,国内八九十年代的国家项目急功近利,“一会儿搞个工程,一笔钱砸进去,看不行又砸一次”,“挤牙膏”式投入,“导致整个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崩溃”。叶甜春说。

除了追赶新工艺,还有注重应用驱动



目前国外集成电路7nm节点技术工艺已量产,中国大陆14nm工艺即将量产”。落后这么远,中国还要不要追?“集成电路产业,工艺是基础,产品是核心。”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主任张波认为,“先进工艺必须追,但必须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发展非尺寸依赖的特色工艺。”
对此,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市科协集成电路专委会主任许宁生解释说,以往芯片只能用在计算机、手机等少数领域,如今手表、汽车等设备传感器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智慧城市、物联网、5G等产业和领域的发展,为集成电路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中国完全可以发展这些产品的特色工艺,并且大有可为。

虽然我国集成电路先进水平和国外还有很大差异,但值得一提的是,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我国有着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叶甜春看来,中国要把已有体系做实做强。“自主可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做,要根据中国市场特色和优势,做出具有‘杀手锏’地位的创新产品,打造中国独特的应用生态。”

汽车制造是上海的传统优势产业,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车用控制器的核心零部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命脉”,但被英飞凌等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问题,市科委连续4年每年投入3000万元,培养IGBT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封装全产业链企业。市科委副主任干频介绍说,目前上海在集成电路的这一细分领域已经做出很大突破,实现了IGBT产品30%的国产替代。这是一次应用驱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很好案例。

以应用引领、产品需求驱动的中国特色集成电路发展路径,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我国3000多亿元的芯片进口额,也证明了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巨大缺口。

留不住的人才



在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看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除了技术和资金,一方面是应用引领,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支撑。
但人才的缺失,恰恰是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徐伟秘书长透露,我国每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有30万人左右,但进入该领域从业的人员不到15%,尤其是制造企业缺人现象更为严重。

高端人才更为缺乏。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立强说,仅在封装领域,美国从业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博士人才是中国的10倍,仅英特尔一个公司的封装部门工程师就有3000多人,这是国内很多企业非常羡慕的。
张波对此也深有同感。他今年共有80多个研究生毕业,但只有1/3的学生愿意进入集成电路制造相关企业工作。而在台湾,当地大学优秀人才毕业后都愿意进入台积电工作,深耕工艺制造。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他觉得,主要原因是工艺领域从业人员的收入远低于设计领域。“为什么愿意花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美元去建芯片制造工厂,却不能在人才上加大投入呢?”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张波建议,通过政策和利益机制驱动,加大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让他们安心做技术开发,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做深做强。


    关注 上海科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