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3种习惯,可能危害孩子一生,赶紧改!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了解...

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状态就像缩小版的我们。

如此一来,最让人担心的是,家长一些不好的习惯会“传染”给孩子。

前两天,小编在网上看到一个孩子模仿家长行为的公益广告,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澳大利亚公益广告片《children see,children do》
视频中的大人抽烟、酗酒、对他人毫不客气、飙脏话或者家暴。这些生活中不太光彩却经常发生的一幕幕,被真实地还原到了视频中。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他们身边的孩子也表现得和他们一模一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对于0-6岁的儿童更是如此,这个阶段孩子处于模仿敏感期,他会模仿身边的所见所闻。

此时,家长的行为、语言、表情等更是他直接模仿的对象,这是孩子学习技能、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不过,也有可能“被传染”上一些不好习惯。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尤其应该注意的习惯有哪些?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01
说话不算数


对孩子说话不算数是一件较常发生的事:

  • 答应好给他买东西,结果反悔了
  • 约定周末去公园,却临时改了主意
  • 说好了给他讲故事,但找借口搪塞
家长这种有意、无意的说话不算数,会给孩子造成错误的认知,比如,会让他觉得一个人说话是可以不负责的,即使是答应好的事情,也不能放心,进而可能会养成孩子“轻言许诺”,也易失信于人,影响未来发展。

再者,也会消耗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如果孩子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家长再想承诺物质奖励他,他可能也不会有那么大动力了,即使你是真心的,他也很自然就会想到,你的奖品很可能不会兑现

下面的这个案例,来自于育学园用户@柠檬妈妈,这是她和她3岁孩子之间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中午,怎么哄孩子也不睡,为了让他睡觉,孩儿他爸承诺他:“你听话睡觉,下午睡醒了我带你去游乐园。”拉勾保证后,孩子乖乖睡觉了,其实孩儿他爸下午还要值班,只是为了哄睡而已。

过了1个多小时,孩子睡醒了,第一句就是问我:“爸爸呢?”我说:“爸爸上班去了。”他马上就哭闹起来,经过好一阵子才哄好。

如果这样就结束的话,我不会有这么大的感触,后来有一天,我准备带他出去玩,因为他有抢别的小朋友玩具的坏习惯,所以,出去前,我跟他约定好不能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他也答应的好好,不过,出去后还是撒泼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回家后我问他:“我们不是约定好,出不抢别人玩具了吗?你怎么说话不算数?”谁知,他说:“那爸爸之前还答应我去游乐园,也没有做到啊。”

经历了这件事,我非常注意对孩子说话算数这件事,生怕孩子养成了坏习惯。

其实,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在上面是精致的画作还是随意的涂鸦,都是家长一次次创作的结果。
可以这样做:

  • 不轻言许诺
当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前,要考虑承诺得是否合理,能否做到,如果能做到的话,家长可以认真承诺并兑现,当然,如果做不到的话,也不要随意承诺。

  • 及时补救
当事情发生后,家长要及时对这种行为表示歉意,并用其他方式补偿孩子。

  • 用小故事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选择些读绘本上说话算数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播种下一颗颗诚信的种子。
02
随意发脾气


有时候,家庭中会出现一些小矛盾,一不注意,没控制住,就可能当着孩子面吵起来,而孩子常会被吓得不知所措,甚至哇哇大哭。

有时双方在气头上,也没有管孩子哭喊,那么,孩子小小的心里,可能会觉得“是我导致他们的争吵。”

有时,家长也可能会对着孩子发脾气,就比如:

  • 孩子就是不睡觉,怎么说也不听
  • 孩子乱动不应该玩耍的物品
  • 把刚换好的衣服弄得很脏
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爱,就可能出现自卑、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等问题,而且在孩子长大后,也很容易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

孩子拥有乐观、开朗的是家长都希望看到的,因此,有些家长要额外注意的言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是行不通的。
可以这样做

  • 留意发火信号
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比如喉咙或胸口发紧,呼吸变得急促,咬紧牙关,产生负面想法或感觉不堪重负时,就代表将要发火了。家长首先意识到情绪的到来,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

  • 深呼吸
对孩子发脾气前,家长可以先做深呼吸,并在脑海中想象些愉快的场景,让自己冷静下来,处理好情绪后,再与孩子沟通。

  • 积极暂停
如果深呼吸后,仍然想发脾气,家长还可以用暂时走开的方法,待情绪稳定些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

  • 及时道歉
有些家长发脾气后,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必要或者拉不下脸来向他道歉,但如果你为你的行为而到道歉,他会知道这种行为并不正确,也会感觉自己被尊重。
03
不讲礼貌


除了随时发脾气外,有些家长也可能会有不讲礼貌的行为,比如在别人的背后议论他人、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说脏话等,孩子见到了就可能会有样学样。

比如小编朋友跟我讲了个他和孩子之间的事:




有一次,他开车带着孩子出去玩,旁边有一辆车突然冲到了他们前面,还好他反应快,不然很可能就撞在了一起,他很生气,爆了一句粗口“傻X,瞎XX开”。

谁知,隔天他带着孩子回家的时候,刚一上车,孩子张口就来了句“傻X,瞎XX开”,他跟我说:“从来没想过,竟然是自己教会了孩子说脏话。”

而且孩子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因为爸爸妈妈都这么做了,他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而不讲礼貌这件事,无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还是以后的学业、事业,都有不好的影响。

因此,家长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像培养一棵幼小的树苗,家长得用行动浇灌它成长。
我们可以这样做

  • 教孩子礼貌
其实很多孩子不是不讲礼貌,更可能是不知道哪些行为被称为有礼貌,因此,家长要教导他,比如:遇见长辈要打招呼、与人交谈直视对方、不说脏话等等。

  • 合理应对孩子说脏话
3~5岁的孩子可能特意讲一些脏话,如“大傻瓜、大笨蛋......”等,这个阶段又被称为诅咒敏感期,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当孩子讲这些话时,家长可能感觉紧张或是大声呵斥,这种巨大的反应让他感觉有趣,反而会更多地去重复。

这个时候,家长们要用忽视的方法来对待他,这样,孩子才能更快地度过这个阶段恢复正常。
除了以上不良习惯外,家长还可能边吃饭边玩手机、或者挑食偏食等行为,这也是不好的示范。

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我们以身作则,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正餐外尽量不吃零食,和孩子一起营养饮食等等。
小编说
宋庆龄曾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不断展示的父母对他的教育,别再让这些坏习惯,在无意间影响了孩子成长,共勉。

参考资料: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关注 崔玉涛的育学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