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知识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吗?(文末附资源推荐)

 

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这三点最容易被忽视...



科学家01
孩子天生充满创意

微博上有位妈妈说:
大家一片点赞,觉得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的好有趣,太丰富了。

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托尼·瓦格纳说: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源:
unsplash
既然孩子天生充满想象,为什么越长大越看不到这些创意的闪光

02
学知识
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和前面这位妈妈一样,我经常会被我家豆豆创意的闪光惊艳,也希望能帮他好好保护这份创造力。

不过,最近我面临一个「创造力 VS 知识」的难题:学知识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吗?

豆豆今年 5 岁,最近在上乐高机器人课。课堂上老师会教他认识一些简单的元器件,并按步骤来进行搭建。在欣喜他接收更多新知识的同时,我担心:

这种按部就班的拼接,和科学知识的输入,会不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这个疑问在《孩子如何思考》书中得到解答,作者高普尼克指出:正是知识让想象有了力量,让创造成为可能

 
孩子探究世界,学习并逐渐掌握世界和事物的规律,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他们才有可能发现多种可能性,想象不一样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比如年初看了「流浪地球」电影,豆豆运用机器人课了解的知识和拼接步骤,回家画了一张图纸,自己拼接了一个国际空间站。

之前,豆豆只限于在他日常了解的船、车、飞机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的拼搭,如果没有电影中的素材和课程上学到的搭建的知识,他也没办法自己做出这样的创新。

由此,知识可以让孩子认识并体验世界的规律,为想象力、创造力输送必备的养料。

03
谁偷走了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是知识,那现实中哪些行为和方式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呢?

元凶一:补习班太满让孩子没时间发挥想象

提到创造力,有个绕不开的话题——「灵感」。


来源:
pexels
神经科学家马库斯.雷切利(Marcus Raichle)发现:灵感来源于我们大脑的内部——大脑默认模式神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举个例子:

当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在户外散步时,你的大脑默认网络模式就启动了。

当回到电脑前,继续工作时,你的大脑又切回到了执行网络模式。

上培训班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不要给孩子排的太满,让他没有留白的时间。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适当让自己抽离,启动大脑暗能量,为创造力留出滋长的空间

元凶二:标准答案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最近刷屏的《他乡童年》记录片,其中一幕让人感同身受。

节目中,曾在中东当过战地记者的周轶君,竟在芬兰一堂普通的画画课上现场崩溃。


来源:《他乡童年》
当她哭着说出埋藏心中多年的委屈,想想,我们的孩子也许有同样的感受。

「你看 XX 画的多好!这个桥不是这样画的!你就不是这块料!……」

当我们评价孩子画的好还是不好,会让孩子感到:我需要达到某种标准,这个标准是唯一(最好)的

如果孩子认为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失败的,自然就会觉得自己不会画,画不好

一个个充满创造和想象力的萌芽就这样枯萎。

元凶三:不容许试错和探索压制了创造原动力

对于孩子的探究或一些逾规的操作,我们常常会马上压制。

最近和孩子看《超级工程》纪录片,刚看完和船相关的一集,豆豆马上冲到洗手台接了满满一池冷水,还拿了一堆玩具倒入水池。

那几天刚变天,我担心他着凉,没忍住,立马制止他玩水的行为。

豆豆委屈的说:「妈妈,我是想做实验,看看我用什么材料做的船不会沉!

听完孩子的解释,我马上意识到自己无意伤害了孩子的探索热情,于是和他讲了我的担心,把凉水换成热水,约定这个实验今天只做 15 分钟。明天可以继续观察。

其实,孩子的越矩行为没有涉及安全或危害他人,我们可以按捺住自己,别急着阻止。

此外,我们也经常喜欢「指导」孩子,让他们失去探索的兴趣。

让孩子专注的尝试一件事情,由此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成就感,才是让他们持续探索世界奥秘最强劲的动力

04
培养想象和创造力
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天生好奇,有创造潜力,但真正的创造也需要被引导。

爱贝睿许逸红老师在「世界上最好的创造力教室在哪里?课程中说:家庭就是孩子最好的创造力教室,爸爸妈妈就是创造性环境中最关键的一环。

如何去做呢?给大家分享 3 个小方法:

❶  发现孩子的创意表现,记录创造力高光时刻

生活中,如果你留意,一定能发现孩子闪光的想象和创意。也许是一句话、一段自编的歌曲、用积木搭建的模型或者一段魔性的舞蹈……

每当这时,我都会做一件事:拿出手机拍!拍!拍!

孩子一两句让你惊艳的话或故事,你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


来源:giphy
比如,有一次洗澡,豆豆全身涂满了沐浴露的泡泡,他边洗边自言自语说:

我身上的泡泡是细菌在给别的细菌发射信号,大水要来了,快逃命啊!

哗啦,我冲水了,把泡泡弄破了!哗啦,细菌被我消灭了!

妈妈,快看我洗的干干净净了!

这段有意思的话就被我收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

鼓励是门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任何一点优势,并表扬他,让它变成可复制的行为,不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量,形成优势积累

❷ 帮孩子理解因果关系,为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养料

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知识作为源泉。我们需要让孩子先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更多的想象和创造

也许你要问,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吗?

比如,当我问豆豆:「晚上天为什么会黑?」

他回答:「天黑了我们才能睡觉呀。」

这个充满童稚的答案,似乎并不符合成人的逻辑标准。

高普尼克指出,这是因为我们问的是孩子并不熟悉的因果现象;当问他们比较熟悉事物的问题时,孩子能回答出很好的因果解释

孩子知道:因为生病了,所以要看医生;因为下雨,所以地面湿了。

入秋后经常下雨,和豆豆走在路上,他会问我:「妈妈,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

为了解答他的问题,我找来了《神奇校车》绘本,和他一起在书中了解水的形态,以及水是如何循环的。


豆豆在看《神奇校车》了解水是如何形成的
看完后,我又假装学生去请教他:「天上的云是怎么形成的?」「雾里面有什么?」「海水可以喝吗?」

当他用自己的话回答了这些问题,同时又激发了他更多的思考。

例如他会问:「妈妈,地球上的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洗澡时的水蒸气不会让线路短路?」

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问题可以挖掘和探讨。孩子经过自己的话讲述,就是他吸收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整合,最后又激发更多思考和想象。这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体现。

❸ 反事实想象游戏,激发创造力

在孩子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有一种思维方式尤为重要——反事实思维

什么是「反事实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假设、猜测、思考世界可能存在其他方式的能力。

比如我们大人经常会这样想:

如果昨天早点睡,今早起床就不会迟到了;

如果每天我都运动半小时,就不会又长 1 斤赘肉了……

上面的句式就是在运用反事实思维。

思考「如果……会怎么样?是在思考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创造力的体现。

那么,反事实想象游戏怎么玩?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现实中的一个条件替换掉,然后想象会发生什么。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创造力。

平时可以问孩子一些反事实的问题,比如:如果狗比人聪明会怎么样?、如果猫会飞会怎么样?

还有一本趣味绘本——《咦!原来我们周围全是怪物》,也非常适合拓展孩子想象力:高大结实的楼房如果和人类一样会怎么样?冷冰冰的公交站台如果长了眼睛、嘴巴,会不会偷听别人讲话?……
《咦!原来我们周围全是怪物》
|图片来源当当图书网


这些问题既保留了孩子熟悉的一些因果关系,又加入了新奇的因素。相信孩子的回答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小结

你以为孩子的想象力只是小屁孩儿的白日梦吗?英国设计师 Dominic Wilcox 曾邀请 450 名孩子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画下来,最后联系制造厂商把创意变成生活中真实的物品。
设计者:12 岁亨利·休斯

「挤牙膏的牙刷」

以上图片来自 Little Inventors 官网
创意设计:像注射器一样,将牙膏置于刷柄内,挤压底部可以推出牙膏
设计者:11 岁的 Georgia Dinsley

「品客薯片挂钩」



以上图片来自 Little Inventors 官网
创意设计
只需轻轻一拉就可以很方便吃薯片了


是不是很特别呢?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身边这个小屁孩儿哦~说不定,未来脑洞无边的杰作,就是你现在这个小人儿的创意哦~
小 爱 说
爸爸妈妈,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你都有什么妙招?

小爱为你准备了一个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大礼包(精选推荐:创意绘本+创意纪录片),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提供想象力和创造力滋养、包容的环境吧!

你只需可根据以下步骤获取完整清单:

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爱贝睿」公众号;2.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创造力,立即获取资源清单!
▼ ▼ ▼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


    关注 爱贝睿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