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产量屈指可数,历史正剧的春天要来了吗?(2053期)

 

限古令频发,大古装剧播出遇阻。而历史剧作为古装剧中兼有市场风险与政策风险的特殊一类,也在这几年的荧屏上消失殆尽。但近期,历史剧正迎来政策红利。

10月18日,广电总局在浙江横店召开重大题材创作座谈会。有媒体报道,总局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摄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机构参与,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开启重大题材创作的新起点。
10月30日,广电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报送第三批2018—2022年重点电视剧选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聚焦四个方面进行策划、申报。其中第四个便是聚焦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深入挖掘蕴涵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着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在第一批重点电视剧名单中,100部选题中只有《北斗南箕之歌》《北魏王朝》两部历史剧,第二批名单新增加了《大秦帝国之天下》《圆明园》两部。而随着政策导向的支持,历史剧也将在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中更多地出现。

5年完成2部,“重大历史剧”常年断档

尽管和“重大革命”同属于“重大题材”,但是“重大革命”电视剧创作持续而稳定,而“重大历史”电视剧创作却经常会出现断档。


与一般题材电视剧只需立项备案不同,“重大题材”要有立项、同意摄制两个公示流程。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在总局官网立项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有13部,被同意摄制的剧目只有6部。

而在这6部剧中,真正完成拍摄的,其实只有《少帅》《大秦帝国之天下》两部,其中《大秦帝国之天下》尚未播出。也就是说,这5年来,真正完成从立项到摄制,再到播出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只有《少帅》1部。
在总局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名单中,《北魏王朝》《大秦帝国之天下》属于“重大历史”题材,《北斗南箕之歌》尚未立项,而《圆明园》则是以一般题材中的“古代传奇”出现在立项公示表中。

尽管“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硕果仅存,然而历史剧的立项与创作其实并没有那么寒碜,它们更多分散在一般题材中的“古代剧”当中。



按题材划分,在总局的备案公示表中,国产剧一般分为当代、现代、近代、古代四大类,而“古代剧”又有“古代传奇”“古代传记”“古代宫廷”“古代武打”等分类。
从2018年至今,以“古代传记”备案公示的就有30余部。其中张黎导演、姜文主演的《曹操》便是“古代传记”,柠萌影视的新剧《少年天子》也定位为“古代传记”。《尚食》《长安诺》《大明风华》等剧则是以“古代宫廷”来备案的。正在待播的《孤城闭》《天下长安》《大宋宫词》等剧则为“古代传奇”。

与一般题材电视剧不同,广电总局成立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我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组织指导、剧本立项把关和完成片审查。
2010年7月1日施行的《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第11条


从生产流程上来讲,“重大题材”更为严格,创作者面对的挑战也更多,这也是不少历史剧避开以“重大历史”题材来立项的主要原因。

历史剧凋零背后:资本与政策博弈

即便我们把历史剧的外延放宽——剧中有真实的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就算历史剧,在2019年播出的国产剧中,能够称得上历史剧的也屈指可数。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服饰、造型按照宋朝来打造,但剧中的时空无法和宋朝完全对照上,本质上还是一部架空剧。《皓镧传》虽然是发生在秦国的故事,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但这部剧的旨趣还是一部“古偶剧”。
最符合人们传统印象中历史剧面貌的,似乎是央视电视剧频道在2018年底播出的《沧海丝路》。然而,这部在非黄金档播出的中等投资历史剧,声响不大。

如果非要以历史质感与历史精神而论,那么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应该是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历史剧”。

但是,你会发现,在这部剧中,原著小说中出现的历史人物都被改成了谐音字:贺知章—何执正、李泌—李必、李林甫—林九郎、高力士—郭利仕、杨玉环—严羽幻……也就说是,这部“历史剧”又被架空了。
历史剧的退潮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网络小说和英美类型剧对国产古装剧冲击很大,传统历史剧在国剧中很快就失语了。近年来,真正提振历史剧余威的其实是《军师联盟》,但它在表现形态上,也已经和人们熟知的三国故事大有不同。

2017年,央视一套非常少见地播出了《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天下粮田》三部历史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央视此举大有激浊扬清,为历史剧招魂之感。
2018年,央视八套播出了《开封府》《龙门飞甲》《一代名相陈廷敬》三部古装剧,似乎只有最后一部符合人们对于历史剧的期待。原定于去年7月16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的《天下长安》,在播出当天撤档之后再无音讯。

尽管在玄幻、魔幻、奇幻等风潮的冲击下,正统的历史剧也做出过反击,然而囿于成本和制作,这些剧砸出的声响很快就淹没在资本涌动的商业剧大潮中。市场调整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能靠行政来兜底,于是,古装剧的政策调整周期很快就来了。
历史剧的两大困局
国产历史剧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双向的。

一方面,影视公司为了压缩制作周期与流程,倾向于“走捷径”。把一些应该交由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把关的剧,按照一般古代题材来立项。但是“宽进”却依旧“严出”,最后还是卡在了成片审查上。

其实,一些制作公司还是吸取了教训。欢瑞世纪的《天下长安》是按照“古代传奇”来备案的,如今档期迟迟未定,由其出品的另外一部历史剧《山河月明》就以“重大历史”题材来立项。

《山河月明》其实就是就是讲述明朝“永乐盛世”的《江山纪》,该剧最早也叫《江山永乐》,刚好和《天下长安》对仗。从剧名的更迭,也能看出古装历史剧在当下的一波三折。

由汤唯主演的《大明皇妃》,后改名《大明风华》。这部剧是以“古代宫廷”的类别来备案的,如今也处于待播阶段。出品方好酷影视另外一部历史剧《天下长河》,便是以“重大历史”题材来立项,该剧讲述的康熙年间的名臣陈潢治理黄河的故事。
另一方面,面对新兴事物,管理部门也有找不准参照系之嫌。一些原本属于一般“古代题材”的剧,在审查时也可能由于成片涉及重大的历史时期、人物、事件,而予以重点关照,严格把控。

金庸的名著《倚天屠龙记》,翻拍过很多版本,是武侠剧的代表之一。然而今年播出的最新版本中,“波斯”明教改为“帕莎”明教,小说中的朱元璋则改为“朱老四”,之前播出的版本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改动。明教和朱元璋的关系,那是金庸小说家之言,观众是可以分得清的,没必要做修改。
2019版《倚天屠龙记》中的“朱老四”

而《长安十二时辰》中历史人物名字的改动则更为典型。这是一部借鉴美剧形式的类型剧,历史只是强情节戏剧冲突发生的场域,原著作者马伯庸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虚构,但是这些虚构是建立在很多历史细节和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对历史有敬畏。

这样一部“活化”了出土文物、再现了大唐独有的时代气象、唤起中国人文化自豪感的剧集,其实十分少见。《长安十二时辰》称得上是一部“丝绸之路”的科普剧,对于理解中国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十分有益。

但是为了“帮助”观众区分历史真实和戏剧真实,剧中历史人物的“谐音处理”对于普通观众其实会形成很大的阻碍,无法融入历史情境中。这样的结果只能说是相当遗憾了。
究竟什么是“重大题材剧”?其实,2003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立项及完成片审查办法的通知》,有过解释。

“凡以反映我党我国我军历史上重大事件,描写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党政军领导人及其亲属生平业绩,以历史正剧形式表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电影、电视剧,均属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

可以看出,“重大革命”题材的界定相对比较清晰,而“重大历史”题材的界定相对模糊。它强调形式——“以历史正剧形式”,对于内容的框定只有“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寥寥数语,这很难让从业人员自己把握。

这样的问题,相信会在将要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立项、摄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得到一定解答。

责编 | Nellie
E N D 
商务及相关合作联系 ◇gangqinshi01 (添加时请注明身份)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号 | 百家号 | 微博 

一点资讯 |  界面 | 
搜狐号



    关注 编剧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