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奇葩说》辩手们身上学到的3个赢家思维

 

成为高手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 Taka

上周《奇葩说》第六季开播,看完前两期,很多朋友给我的反馈都是:精彩。

和上一季相比,《奇葩说6》赛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导师亲自带队打辩论,以自己的人气票数为基础,自己组建团队。

前几季的冠军重新回到海选,往日光辉不再作数,全看场上表现。

新选手里,高手更是层出不穷,各有特点。

虽说只是一个比赛,但在Taka 看来,却多多少少在模拟着真实的人生

充满竞争的残酷,也不乏多元的精彩,每个人都想用好手里的牌,打出一个漂亮的结果。

而每个导师和选手,都在调动自己以往积累的所有知识、经验和智慧应战。

今天,Taka 就认真分析了下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策略,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

资源有限,怎么办?

每个正在做事和想要做事的人,都会遇到「资源有限」这个问题:

  • 日程表上列了那么多事,但时间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
  • 看到心仪工作的招聘信息,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都不够
  • 想筹备一个活动,发现时间人手都很紧张


  • ……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被困住,很难找出突破的点。

面对这个问题,导师罗振宇给出了他的应对策略。

第一期节目刚开始,四位导师就拿到了自己的人气票数,这直接体现着选手们对加入自己战队的意愿度。

罗老师,只拿到了8票。



这意味着,很多有经验的优秀辩手,很可能不会加入他的战队。

面对这样的劣势,在海选过程中,他马上制定了自己的策略:

一定要争取把黄执中拉近自己的战队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黄执中还没开始辩,罗振宇就把自己手里仅有的两个能直接影响晋级的「杠」给了黄执中。

他解释了自己的目的:

黄执中是所有老奇葩里最有能力,也最愿意帮助别人的。

如果争取到了黄执中,就可以培训自己队里尚不成熟的其他选手,团队的竞争力就有了保障。



是的,每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于他们懂得,要把有限资源放在价值最大可以推动其他事情的杠杆点上

怎么判断哪个点最有价值呢?你需要问自己:

在这么多事情里,做好哪一件可以推动其他事情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

之前很多同学问我时间管理的技巧,其实我观察到身边很多做事高效的人,其实都没有特别刻意地运用很多技巧,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到这么一件事:

找到一件可以持续给自己补充能量的事情,比如跑步、读书、跟人聊天……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完成它

比如我自己,每晚睡前都要读半个小时的书,遇到有感悟的点就拿笔记本记几句。

虽然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却能让我保证每天都能吸收到新的东西,保持思考的动力,这就是推动我一天做事的「杠杆」。

又或者找工作,你觉得自己能力或经验不够,不妨问问自己:

在招聘信息的这几条要求里,哪一点、或者哪几点,如果我能做到不错,就可以让别人忽视我其他几个方面的欠缺?

筹备活动也是一样,哪个环节解决了,就可以有效推动其他事情的开展?场地、主题、还是邀请的嘉宾?

想明白这个问题,集中有限的资源做好这件事,这件事带来的成果就会帮你得到更多的资源,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努力了没效果,怎么办?

努力了,却没得到预想中的结果,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刚刚进入职场的同学都很困惑,觉得自己真的在拼命适应努力完成工作了,但好像就是做不到点子上,很苦恼。

这个问题,《奇葩说》里一个场景也给了我启发。

大王和哲逸辩论的一场,新选手哲逸的逻辑论点没问题,也不缺真情实感,从他举的例子,也能看出他做了大量的素材准备。

可最后,拿到的票数不高,没有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可。

原因,马东讲了:

3分钟的时间,加入了太多新信息,让观众接受困难。



这其实也是我们很多同学的问题:

初入职场,想把事做好,但只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努力」上,却没有认真思考过:

我努力的受众究竟是谁

我努力的结果能让他们收获什么?

这一点想不到,就很容易让努力变成自我陶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知道,工作不同于考试,每一个任务,最终都是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服务的。只有学会找到你自己跟你服务对象的交集,才能让自己的努力有结果。

按照这个思路,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思考的不是:

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而是要先明确:

我为谁服务?他们需要什么?如果我是他们怎样的服务能让我满意

然后,从这些需求出发,倒推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觉得自己没有优势,怎么办?

「找到自己的优势」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这个话题太大了,以致于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应该做、但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优势」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但其实,你现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在给你提供很多寻找优势的场景

不管是一次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一个择优录用的实习工作,还是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任务……这些,其实都是锻炼你挖掘自身优势、塑造竞争力的机会。

很多同学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没有优势,如果再遇到一些看起来就很厉害的竞争对手,就更没有信心了。

在这一点上,《奇葩说》上很多选手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心态上要坚信:不管面对的是谁我肯定是有优势的

比如雷哥,他的对手是黄执中,所有人都觉得,他一个新人,应该没有什么赢的机会。

但结果是,他在结辩环节反超,赢得了黄执中手里的5个杠,成为了全场唯一一个6杠选手。



之所以能赢,很重要的一点,就像另外一个辩手说的那样:

他没有因为对面的人是黄执中,就放弃对胜利的渴望和追求。

知道辩论能力和经验比不上黄执中,就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出发,找到了「自己有、对方没有」的那个点,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引起大家的共鸣。



这就是他面对黄执中的「比较优势」。

其次,要明白,竞争是多维度的。决定你竞争力的是几个维度加起来的总分,而不是一个维度的单一表现。

比如奇葩说这个舞台,决定一个选手能否晋级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有「辩论能力」一个方面,而是一个「辩论能力+临场反应+观众缘+个人风格」的系统。

只有看到这个系统,你才可以全面地评估和组合自己的能力,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

比如傅首尔,观众特别喜欢她的「金句」,她这一季就要让大家看到最高频率的段子和金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比如大王,虽然综艺感很好,但这个单方面的能力已经不能让她保持优势,她的策略就是把辩论能力练扎实,让观众看到自己的成长。



还有新人星悦,除了把论点逻辑准备得很充分之外,还加入了一些适合自己风格的逗趣的点,也许几个方面都不是最出色的,但综合在一起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你觉得自己没有优势的时候,不妨认真分析下自己要参加的这个比赛,有多少决定胜负的维度。思路一打开,就能找到自己可以发力的点。
今天的文章就是这样。《奇葩说6》你看了吗?你觉得Taka 分享的3个思维方式对你有启发吗?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喜欢今天文章的话别忘了给 Taka 点「在看」呀~
反鸡汤,每天打碎一点你的「幻想」
重构自己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喜欢请按「在看 」~


    关注 重构自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