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你分享了17个废墟坐标

 

我们只是自然破坏力的玩物...



在豆瓣“佛跳墙废墟探索”小组里,聚集着三万六千多名“潜行者”,他们默认遵守以下原则:不公开废墟的具体位置、不带走废墟的任何物品、不破坏废墟的原有样貌、不遗留无法降解的垃圾。根据稀缺程度和进入难度,废墟还被划分为多个级别,供大家打怪晋级。
01
废墟爱好者


对废墟的着迷最早也许能追溯到人类建筑遗迹发生的时代。

随后,在18世纪的欧洲,火灾、地震、火山爆发等突然灾难也曾激发过对废墟的集体追捧。
庞贝,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火山灰

覆盖的意大利古城






古城中的艺术品 

在古城中参观的游客

而废墟作为一种观光趣味,大约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开始流行。

爱好者们对荒废的建筑、铁道和聚落有着浓厚的兴趣,沉迷于拍摄无人的校舍、医院、游乐场和厂房,建立了丰富的图文和影像档案。




位于日本长崎的军舰岛,图片来自instagram @x51

在最鼎盛的时期有将近5千人居住在此,在1974年关闭后,军舰岛成了一座无人岛,但岛上居民设施如医院、学校、神社及电影院等当时的建筑物都完整保存下来,军舰岛在2015年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废墟之美令生活在日新月异世界里的人们感到震惊,这股风潮也很快蔓延开来。

“佛跳墙废墟探索”小组豆友“阿呆他爹”发布的西域女儿国,“M.L”发布的帝都地下城,“红唐米奇”发布的魔都废弃别墅群,每一个废墟背后都有埋藏已久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发烧友们也心照不宣地保护着这些疏离之地,故事不能分享、只能交换。
 豆瓣“佛跳墙废墟探索”小组成员@红糖米奇
拍摄的一处魔都废弃二十年的电影院
实际上,每一个经历过经济飞速发展的地方,都留存着大量可供潜入废墟。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后,大型工厂不再运转、房地产狂飙尚未来临,在这样的缝隙中,正处于童年的我们整体上乐不思蜀,有时也被道听途说的鬼故事惊吓,接着便迎来了废墟审美的全面爆发。

老工业区、旧厂房的改造经验和风潮从伦敦南岸传来,自北京798开始,国内文化艺术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规模盛大的废墟重建。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但如今这些“废墟”实在太过喧嚣,且被怀着网红梦的可疑文艺青年们当作个人影棚,仿佛文明的暗夜被大平光照亮。

于是真正的废墟爱好者们也纷纷转向别处,去探索更为隐秘的废弃之境,并且除了它们本身的影像,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透露。
02
无尽探索


业余兴趣小组之外,还有更高阶的发烧友贡献着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都有许多追随者的“末日行者”斥候大辉,今年挑战极限难度,潜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完成了一部关于被封存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纪录片。
探访拜科努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图片来自斥候大辉
抵达这个废墟,单程需要沙漠徒步45公里,耗时9小时,克服干旱、夜行、毒蛇等难关。发射场至今仍处于戒备状态、有军警巡逻,大辉和他的城市探险团队为了这次行动,筹备训练了半年。
“暴风雪”号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产物,曾经由能源号火箭送往太空近地轨道无人驾驶绕行地球2圈后自动返航,后因苏联解体、经费不足,便被封存在沙漠之中。

在大辉分享的在照片里,暴风雪机身完整而充满岁月侵蚀的痕迹,是人类文明的真正沉默而巨大的废墟。
侧面机库全景,图片来自斥候大辉


酒店也是探险者偏爱的废墟类型,尤其是那些有着真真假假灵异传说的酒店,库布里克的《闪灵》又为此营造了刺激肾上腺素的参照系。
电影《闪灵》中的酒店


波兰摄影师Natalia Sobańska拍摄的日本八丈东方度假酒店,法国摄影师Romain Veillon拍摄的巴厘岛鬼宫度假酒店,都是废墟爱好者心目中的经典。



日本八丈东方度假酒店,图片来自摄影师Natalia Sobańska
© Romain Veillon 2018

巴厘岛鬼宫度假酒店


Romain是一位尤为钟爱废墟的摄影师,他的作品还包括日本的一系列弃置的时钟酒店、夜总会、游乐场,以及对纳米比亚南部沙漠的“鬼城”Kolmanskop的记录。
© Romain Veillon 2018


最近,罪案大号“李淼李三水”也开设了废墟探险的视频栏目《李淼都不敢》,带着读者去到作为“犯罪现场”的酒店,试图揭开它们遭到废弃背后真正的原因。
03
悠远回眸


人类对废墟的向往仿佛与生俱来,带着对未知和自由的好奇心,我们从小就知道往大人监管以外的地方去。

教学楼顶层的钟楼、正在扩建中的体育馆工地、游乐设施停业的公园,都是翘课玩耍和偷偷恋爱的胜地。

这种无意识的选择渐渐发展成对大规模城市发展的有意识的怀旧情绪,当服务于功能性的建筑和设施被迅速建造出来,人们便自然用审美的目光去寻找那些留存着历史经验和个人记忆的废墟。
图片来自摄影师Rebecca Bathory
艺术史家巫鸿在《废墟的故事》中指出,尽管深受欧洲浪漫主义废墟观念的影响,中国也有自己本土的废墟观念和再现模式。他引用屈原的诗篇,指出中文传统中“废墟诗”实际上体现为一种“悠远的回眸”。

因为中文里表达废墟的最早语汇“丘”,其含义之一是“往昔建筑的所在”,建筑主体已荡然无存,但这种不存在同样能引起复杂的情感。
图片来自摄影师Tak
“我爱上废墟的原因,先是被它残旧的感觉吸引,然后更发现,每一個废墟就形同一座活生生的博物馆,让你看到不同年代的物品和建筑风格。”

Tak


正如蔡明亮在电影中反复描绘城市荒原景致,并非对某一处特定废墟的缅怀,而是用一种整体性的废墟美学回望仅存在于内心的某个时代。



蔡明亮电影《郊游》剧照
然而,随着建筑材料的全球趋同,中国废墟的时间价值也越来越能够被保存在物质实体之中,与传统的消逝之“丘”形成张力与互动。

对废墟探索者来说,过去、当下与未来,都融于这时空的纪念碑之中。

撰文 / LR

编辑 / Thea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关注 NOWNESS中文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