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那束光,指引她走上北大的讲台

 

全力以赴,演绎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编者按



德国美因茨大学音乐学院学成归来,王晨带着对歌剧的热爱与理想来到了北大,给北大歌剧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也在北大的平台上寻找到了更广阔的歌剧天地。

对王晨来说,舞台凝结了她日复一日扎实苦练的汗水,讲台则承载着她为中国培养的歌剧人才的信念。

今天,“燕归来”系列报道推出王晨老师的专访。从舞台到课堂,她在北大绽放着一名演员的风采,也肩负着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王晨老师的原唱歌曲《梦想圆舞曲》 作词:李长鸿 作曲:李欣


兜兜转转回到命中注定
谈起歌剧,王晨老师像是谈起一个相识久远的老友,亲切熟悉到仿佛镶嵌在灵魂中。

她出生于音乐世家,父母都是国家一级歌剧演员,天生的音乐细胞与家庭氛围熏陶濡染的双重作用下,王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在舞台上演唱歌剧《茶花女》。王晨的父母曾告诉她:“中国演员要走向世界,把中国的精粹带出去,把国外先进的表演、歌唱方法引进来,要发展起中国自己的歌剧。”

从事歌剧行业对她来说是看似是应然,她却认为这是机缘巧合:她先因为骨折和繁重的课业而放弃芭蕾,高中又对解剖产生兴趣,希望成为一名医学生;一波三折后,父母的歌剧梦想最终促使她选择把歌剧作为一生的道路。
大学毕业后在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的一年工作经历,为她积累了试唱、各国语言、与指挥和多声部协作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

机遇从来都眷顾有准备的人,在与一个德国指挥家合作歌剧《乡村骑士》时,她被慧眼识中,在德国面试时又一举惊艳导师,被特招进德国美因茨大学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歌剧。

两眼一抹黑来到德国,面对语言不通的困境和繁重的课业压力,她靠一股“跟自己过不去”的劲头,在学习的同时服务于美因茨国家歌剧院,从事舞台表演,使自己的舞台表现和德语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那些年悲喜交加,坎坎坷坷,但或许一帆风顺才会让人不那么珍惜。”在德国学习和工作近八年后,王晨带着身经百战的舞台历练回国,投身于中国歌剧事业,在她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她都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心之所向。


与北大并肩,直面挑战


与北大结缘,源自王晨在北大排演的歌剧《王选》中扮演王选的夫人陈堃銶一角,当时北大歌剧研究院刚成立不久,正是求贤若渴之时。

在中央交响乐团合唱团工作时,王晨就曾与北大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老师合作过歌剧《江姐》。王晨老师回忆,为了歌剧《王选》在舞台上最终的完美呈现,金曼院长曾亲自一字一句地指导她的排练。

两人以演员身份结识,因才华惺惺相惜。多年后,王晨欣然选择了来北大任教,她们又同以教师的身份去开拓北大歌剧事业的广阔天地。

王晨与北大的相互选择从未让彼此失望。“除了北大,中国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有自己的创作和制作团队,去研发中国自己的原创歌剧,在歌剧领域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既然是挑战,怎么能少了我呢?
打造原创歌剧并非易事。在没有自己的管弦乐队、舞美团队的情况下,北大歌剧研究院的师生们,凭着学校的支持和自己破釜沉舟的勇气,独立完成了歌剧从创作到上演的整个过程。

在庆祝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经典的中国原创歌剧作品《青春之歌》被重新搬上舞台,王晨饰演女主角林道静这一角色。

《青春之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国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在观众们对其有一个预先的认知后,再用歌剧叙事进行重新演绎对于王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她悉心同原创团队取经,又仔细品味了各种版本的《青春之歌》,提前半年就进入“林道静状态”,最后圆满完成了这一场五四百年之际的隆重献礼。面对未知,全力以赴过,就不再有迟疑。

谈起这部原创歌剧,王晨老师说,有了金曼老师的细心指导,有了团队搭档的不懈坚持,有了所有人全身心的付出,她才有机会成功演绎了这首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从演员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从歌剧演员到歌剧教师,这样的转变对王晨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既要有作为一名演员的修炼,又需要勇气与毅力去传承歌剧的技艺,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歌剧人才。

要成为一个好演员,化茧成蝶的过程是异常痛苦的——“把自己关在琴房里,一个我,一张椅子,一架钢琴”,除了日复一日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把一部歌剧掰开揉碎,从熟悉钢琴旋律到练习铺天盖地的台词,再到把音乐和唱法都融进对人物的表达中,这是一个参透角色内心的过程,亦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而选择做好演员的同时,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则是更大的挑战,不仅要有足够的舞台经验打底,更要有一腔热血和勇气
中国现今的歌剧市场并不成熟,歌剧人才队伍的成长也亟需好的老师,她深知重担在肩,义不容辞。

歌剧表演是个注重实践经验胜过理论教学的领域,就像一个没拿过手术刀的医生不会是好的导师,舞台与手术室一样,随时可能发生任何突发状况,因为歌剧是由人来演绎并且一气呵成的,可以犯错但不会有改过的机会,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及时去修整和弥补事故,“所以歌剧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作为舞台上的“探险者”与“指路人”,王晨不仅倾力传授表演的技艺,更带领她的学生们一起享受在舞台上奇妙的探险旅程,在实践中磨砺每一位学生的勇气与魄力。

她的一届学生在演出毕业大戏《魔笛》时,曾遇上过惊险一幕。当故事情节正在层层渲染推进时,音乐突然停掉,因为指挥翻错页,所以乐队无法继续演奏,当时她的学生没有被突发情况吓到不知所措,而是巧妙地化险为夷,这与她平时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帮助学生圆梦舞台


“歌剧是人生的挚爱,是我一生应该为之去奋斗,去不断创新的一个目标。”学生时代在德国排演第一部歌剧——莫扎特经典的咏叹调《魔笛》时,她纤细的身材支撑起来的如此强大的表现力,让德国当地的观众与媒体都耳目一新。只有她知道,体力上的弱势,全靠一腔为国争光的热血和对歌剧深沉的爱来支撑。

从当初那个有着初生牛犊般的勇气站在德国舞台上表演歌剧的姑娘一路到今天,是毅力作为媒介,让她的身体与她的声音相互磨合,在舞台上相得益彰。

成为一名教师后,她将更多的心血投入在学生和教学上。如何练习,如何编排,如何教他们应对舞台上的意外和缺憾,如何用歌剧讲好北大故事和中国故事,王晨和歌剧院的几位老师始终在探索。

歌剧研究院的金曼院长形容歌剧是艺术中的“重工业”,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如歌剧般包罗万象,承载几乎所有艺术表达形式为一体。无论是有“灵魂魅力”的音乐还是肢体表达,王晨将自己所学传递给新一代北大歌剧演员,又将他们推向世界的舞台。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王晨的主场是舞台,对歌剧的热忱坦然出现在她眼睛的光里。就像舞台上为她而打的那束光,那个魔法一样的瞬间来临时,不要妄想非要在尘世里给它找个去处,但你见过它,这就是全部的意义。

而作为一名教师,王晨奔波在排练室和论文答辩会议室之间,真诚又严谨地指导学生编排作品。

一袭红衣长裙,是北大歌剧专业这片理想的星空中最瑰丽的点缀,让更多北大学子在更大的舞台上展演北大元素,唱出中国故事,这是歌剧教师高远的追求。

王晨老师说,她一路走来,在歌剧道路上遇到的老师和前辈都让她心怀感恩和崇敬;她在中国歌剧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金曼、戴玉强等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如今,能在北大歌剧研究院与金老师、戴老师等出色的歌剧人他们作为同事,一同为歌剧的创作、教学与传承付出心血,让她更真切地感受到歌剧的魅力,让她传承歌剧的信念也更为坚定。


人物介绍
王晨,女高音歌唱家,留德声乐博士,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音乐学院。曾工作于德国美因茨国家歌剧院、中国交响乐团、东方歌舞团以及深圳大学。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现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实践部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盟委员。

曾获德国Singing Summer 国际音乐节金奖、意大利Meran国际声乐大赛一等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举办的Mozart国际声乐大赛三等奖、德国Reinland pfalz ~Mainz 艺术歌曲大赛一等奖,是活跃在当今国内外舞台的杰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相关阅读
燕归来|董彬:十一载后,重回北大
燕归来 | 易莉:学问无遗力 工夫为生民
燕归来 | 孟杰:燕园内外的科学情缘
燕归来 | 北大心理又一男神:“Dr昕理学”的幕后人
燕归来 | 李晴:常为不置,常行不休
看,北大薛sir来了!
北大,是她人生的“最优解”
大二进入实验室,赴美学成回归——来!与这位北大师兄聊聊科研的“苦”与“甜”!
他写了一首歌,陪伴了北大人十年
张闫龙的选择:北大情怀是他行动中最大的影响因子!
走!带上咖啡,去北大静园草坪上与节大磊老师谈谈“国际安全”
高考你好!这位北大老师对你说,北大是起点,不是终点
采写:鲍佳音、王艺遥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治宇、李嫣然、王德馨

排版:白雨琪

责编:以栖、谭诗颖


    关注 北京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