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新能源汽车助力中国履行国际义务!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箭多雕...

一、特朗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弊大于利

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将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根据《协定》规定,美国政府必须在该协定生效三年后才能正式开始退出程序。如今,三年之期刚满,特朗普就迫不及待于11月4日通知联合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程序。



就在美国宣布正式启动退出进程之后,来自153个国家的1.1万名科学家在《生物科学》月刊上刊登一封公开信,宣布地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并警告说,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发生重大变化,“不可名状的人类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显然这是针对美国政府启动“退群”表达抗议和不满。

为什么特朗普如此执着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呢?

首先是兑现竞选承诺。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打着“美国优先”旗号,以及“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并宣称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如今,美国大选在即,于是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兑现了他的竞选承诺。

其次是美国国内社会对巴黎协定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不满。“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义务、资金与技术问题上的不同责任,这使美国承担了更多责任与义务。

第三是振兴传统能源行业扩大就业。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经济咨询公司2017年3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巴黎协定》将导致2040年美国煤炭产量下降86%,GDP下降3万亿美元,650万工业工作岗位流失。特朗普希望发展美国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工业。并希望通过恢复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再次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而振兴美国经济。



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有利有弊,弊大于利。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约翰·克里发文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美国方方面面。退出巴黎协定不仅使得气候灾害成本上升,威胁到国家安全,而且令其他大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特朗普通过向低碳经济设置障碍,使美国企业竞争力降低,放弃绿色经济这个巨大市场。

特朗普执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强烈反对,美国很多州声称反对退出《巴黎协定》,并将继续履行协定规定的减排义务。根据《协定》规定,美国在正式提交申请一年之后退出才能生效。这意味着要到2020年总统大选之后,美国才会正式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如果特朗普不能在明年的大选中连任,下一任美国总统可能会在立即重返巴黎协定。因此,美国是否最终退出巴黎协定,仍然还没画上句号。

二、中国执行《巴黎气候协定》利大于弊

中国政府声明将严格执行《巴黎气候协定》,完成减排任务。中国因此博得世界的好评,特别是大大改善了与欧盟的关系。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中方发表联合声明称,《巴黎协定》是“不可逆转”的进程。马克龙5日称,“欧洲和中国有能力为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绿色经济也将成为世界潮流。特朗普逆潮流而动,自然得不偿失;而中国则顺潮流而动,则将名利双收。

中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油气资源,因此减排困难很大。那么,中国是怎样将执行《巴黎协定》变为利大于弊的呢?因为中国突破了几项关键性,将打造成一个战略性产业——新能源汽车,并以新能源汽车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汽车但不限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有三种类型:其一,油电混合电动汽车,即用电机、电池的方式优化内燃机的工作。其二,纯电动汽车,主要指采用锂电池的纯电动汽车。其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主要指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电动汽车有一个共性的特征,那就是都有电池、电机、电控。中国政府规定,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电动汽车才叫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可以外接充电的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才起步,但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汽车技术路线图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新能源汽车在2035年将达到一亿辆的保有量。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前景广阔,而且还将为我国带来一系列好处,因此将我国的战略产业之一。

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净化城市空气

由于中国人口总量大,又是世界工厂,因此成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是必然的。虽然我们可以以人均排放以及历史排放远远少于欧美来为自己辩护,但如果中国不顺应世界潮流,显然在外交上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且这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大国的形象也不符合。因此,中国执行《巴黎协定》就成为最佳选择,而发展新能源车也成为最佳选择。

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我国城市的污染,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低空的污染中的细微颗粒物,百分之二十多都是汽车带来的。氮氧化物汽车排放占到大概5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的占40%以上。因此,即便从人民身体健康角度,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最佳选择。

② 新能源车将成为中国支柱性产业

我国将在2030年拥有一亿辆新能源汽车,这是个什么概念?2019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两亿五千万辆车,但新能源汽车才只有126万辆。DNV GL 预计,到2033年,中国所有新车销量中有一半是电动汽车。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50年我们大部分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了,届时我们也许将拥有10亿辆新能源车。如此庞大的汽车工业,必将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

还有一点对中国有利的是,由于传统汽车企业需要几十年积累才能够拿出占领市场的高端品牌。中国制造不占据优势,特别是在汽车发动机这一块一直无法超越发达国家。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连续十年产量居全球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汽车制造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全球汽车大约30%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我们是一个汽车大国,不是汽车的强国。

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捷径。因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我们还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领先。
首先,2018年中国锂电池在全球市场份额突破60%,到2020年将占据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业界专家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仍将是拉动锂电池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次,中国早已引领世界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长。中国生产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比日本同类产品便宜30%-50%。截至2017年,中国产品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1%。截至2018年,中国风力发电量比10年前增长22倍;光伏发电量比之增加近700倍。同期,全球风力发电量增长了4倍,光伏发电量增长了33倍。如果加上水力发电,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占比达到30%,位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82%的能源需求来自煤炭和石油,煤炭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来源。从2023年开始,煤炭使用量将开始下降,到2050年,它将仅供应总能源的11%。

在2016年前后,全球汽车企业,包括德国的三大汽车企业、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日本的几家企业也都开始朝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说明中国的选择是选对了,走到世界前面了。

③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并拉低油价

2017年我国石油消费6亿吨,其中一半是汽车用的汽柴油消费。2019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到两亿五千万辆车,估计今年年底我们一定会超过美国的两亿六千万辆车。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大,可这些油从哪里来的呢?这其中70%都是进口的,而且很多还需要从动荡不安的中东进口,并经过美国把守的马六甲海峡,这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发展新能源车,不仅将大大减少石油使用量,减小我国的能源安全压力。而且还将塑造全球能源供求关系,拉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为我国节约大笔购买石油的费用。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到达发展的拐点 

2019年3月26日,中央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额度比2018年减少一半,近乎“断崖式”的补贴退坡,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声而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34.2%。有人用“一片寒冬”,也有人用“一个拐点”来形容新能源汽车行业行进的走向。
那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究竟是迎来了“一片寒冬”还是“一个拐点”呢?笔者认为暂时看是“一片寒冬”但长远看却是“一个拐点”。补贴减半使很多维持在盈亏线上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因此用“一片寒冬”来形容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确切的。但恰恰是因为补贴减半,将落后产能淘汰,就为先进企业腾出了市场。同时,也将激励暂时没有被淘汰的企业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以保证全部取消补贴后依然能够盈利。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偏高,续驶里程还不尽如人意,充电也不方便,电池故障时有发生,价格焦虑、里程焦虑、安全焦虑仍然是困扰消费者的现实问题。这些短板不解决,即使有环保、节能、高科技等概念和国家补贴,新能源汽车也很难真正普及。因此,必须使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克服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迎来我国新能源车的大发展。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已经从100瓦时每公斤提高到300瓦时每公斤,成本从5元人民币每瓦时下降到0.8元人民币每瓦时。我国在全球建立了最大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全球十大电池供应商七家在中国,其中包括第一名和第三名。因此,发展新能源车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中国还具备一些西方国家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是城市人口密度大。我国大城市交通一般在三五百千米之内,非常适合使用电动汽车。因为这不仅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不高,还可以部署高密度的充电桩,方便紧急充电。而像美国的很多城市是摊大饼,人口密度低,就不利于普及电动汽车。中国的城际交通是通过高铁链接的,而非像美国一样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连接。电动汽车跑长途是不合适的,因此美国很难发展起电动汽车产业的。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中国的这种城市布局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届时,中国人乘坐高铁到一个城市,用手机叫来一辆自动驾驶的电动出租车,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了。
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达到三五百千米是很容易突破的。目前根据电池性能高低的不同,电动汽车走500千米所需要的电池重量就要300公斤到500公斤。就算300公斤,还是比燃油车多两百几十公斤。但是电动汽车的电机很轻,燃油车的内燃机、变速器、排气管后处理,再加上前面的水箱、风扇,比电动汽车的要重200公斤左右。所以最后总的看起来,两种车其实重量差别并不是很大。随着电池比能量的提高,对于续驶里程四五百千米而言,两种车可以做到重量基本相当。如果电池比能量再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占据优势了。续驶里程基本上每年都要提升50千米以上,因此很快就会达到三五百千米。

与此类似,锂电池的安全问题通过技术改进也不难解决。用于大客车上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很安全了。现在一般报道的事故大多数与三元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与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有关系。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是由几千个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电池安全主要的核心是电池的热失控,一个电池热失控之后,会影响着周围电池。

目前有两种办法来解决它。一种是用系统控制的方式来把电池出现事故之后产生的后果抑制住,防止燃烧事故的出现。个别电池发热百分之百避免不太可能,但是不让它蔓延继续造成剧烈的事故,这个技术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现在的研发工程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个方法是把现在液态的、可燃的电解液变成固态的、无机的、不可燃的电解质。

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会降低,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会提高。目前已经处于一个拐点,因此国家才将补贴减半。

最后一个网友们担心的问题是,锂是稀缺资源,用完了怎么办?首先,锂是循环使用,电池并不消耗锂。其次,还有新的锂储量在不断被发现。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来讲,锂资源就够了。但是对于三元电池来说,还需要有镍、钴、锰,其中钴是稀缺资源。但三元电池中钴用量在不断地降低,最开始镍钴锰是各三分之一,现在钴已经占10%了,以后是占5%,最后有可能完全不要它。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其实是一箭多雕。既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满足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义务;又发展出一个适合于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还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关注 战略观察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