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读】追溯特别的缘分——FCA和PSA的“变形记”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个意境很美,但颇有伤感。而FCA和PSA这两大集团的牵手却带点一见钟情的妙意,那么它们在各自的轨迹上到底积累了怎样特别的缘分呢?...





踢车帮

只为爱车的你!

导读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个意境很美,但颇有伤感。而FCA和PSA这两大集团的牵手却带点一见钟情的妙意,那么它们在各自的轨迹上到底积累了怎样特别的缘分呢?

前几天我的同事曹安已经撰写过一篇关于FCA和PSA合并事宜的报道,他分析了一些合并之后的影响,这是面向未来的角度,但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追溯一番两家公司合并的历史轨迹,看看它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FCA——雷声大雨点小


大家都知道,FCA在马尔乔内这位伟大领导者的引领下,一直以来都非常积极地寻求合并,但近年来的实际成果并不显著,最受关注的大概就是今年5月份向雷诺抛出的橄榄枝,一旦合并成功,如果雷诺与日产之间能够稳定下来,那么这个巨大联盟将一跃成为实打实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巨头,但在6月份,这个合并计划无疾而终。
而这个计划之前其实可以联系到两大挫折。从FCA与雷诺合并失败往前推半年,2019年初,卡洛斯·戈恩正式从雷诺最高位置卸任,接受全面调查,截止目前还没有出现有价值的反转,这是第一件事;如果再往前推半年,2018年6月,马尔乔内因病去世,这是第二件事。
我没法评判如果马尔乔内和戈恩都正意气风发的话结果会如何,可是没有如果,意外太多了。而在雷诺之前,2015年4月,马尔乔内发表了名为《资本瘾君子的独白》的论文,论述了在排放监管收紧、全球竞争加剧的时代,汽车行业的整合不可避免,同年9月,他给通用汽车CEO Mary Barra发邮件探讨合并的可能性,遭到拒绝,而后疾病缠身,没能赶上如今的大合并。
现在从头开始梳理,追溯一下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合并成为FCA之前的事。

1987年,克莱斯勒收购了当时Jeep品牌的东家——美国汽车公司(AMC)46%的股份,随后又收购了AMC全部股份,完全掌握Jeep品牌并开始扩张,而有趣的是,当时那46%的股份,正是从雷诺集团手中收购的,啊缘分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1998年,戴姆勒集团宣布与克莱斯勒进行平等合并,并很快完成收购,但随后美国汽车市场放缓,这桩交易没能取得什么实际收效,就在戴姆勒与克莱斯勒联手的6年后,2004年马尔乔内正式上任菲亚特CEO。

2007年,戴姆勒CEO蔡澈将克莱斯勒80%的股份出售给美国金融投资者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是成功了。两年后,2009年,克莱斯勒进入破产重组,同年6月份,菲亚特接管克莱斯勒,并将后者更名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2014年1月,在马尔乔内的领导下,菲亚特以43.5亿美元收购克莱斯勒集团41.46%的股份,FCA这个大集团算是尘埃落定。
随后马尔乔内表达了积极合并的思路,几乎天下皆知马尔乔内对合并的执着态度,但一直以来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与通用的商讨被拒绝,在老马去世后FCA与雷诺的计划又被法国方面拖垮,最终是遇上了PSA这个难兄难弟。简单来说,FCA属于态度狂热,但成果甚微,而PSA则完全是另一个画风——闷声搞事情。
PSA——雷声小雨点大




相比于FCA,PSA集团似乎从未过分积极地宣扬过对合并的热衷,但实际上,PSA在收购这种事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合并史非常混乱,活像个渣男,有意思的是,PSA默默地收购了这么多年,还是没能真正走出欧洲,但这一次,它的机会来了。
实际上,PSA与FCA还真是有过一段缘分,这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而当时PSA也才刚刚成型不久。

1974年底,标致收购了雪铁龙38.2%的股份,两年后,标致将持股比例增加到89.95%,从而创建PSA集团,又两年后,PSA用象征性的1美元,收购了克莱斯勒欧洲公司(包括Rootes和Simca品牌),今天的合并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当时的克莱斯勒欧洲公司几近崩溃,债务缠身,PSA的接盘算是个很好的解脱,因为PSA在接盘的同时完全承担了克莱斯勒欧洲公司的债务,而这也导致当时本来财务运作良好的PSA自1980到1985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Rootes在英国Ryton的工厂从1985年开始生产标致汽车倒是具有不小的意义,因为这是PSA首次在英国开始制造汽车,这是PSA与FCA的第一段缘分。
1992年,PSA来到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东风标志雪铁龙出现,后来又与长安合资,将DS品牌引入中国;

1998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刚刚勾搭上的同时,PSA与福特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为福特及其子公司提供柴油发动机,包括捷豹、路虎、沃尔沃;

2002年,与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在捷克生产一系列小型城市汽车,新公司名为TPCA(丰田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当时主要生产雪铁龙C1、标志108和丰田Aygo;

2007-2014年,与宝马联合开发的1.6T发动机连续8年获得世界年度发动机大奖;

2008年,试图收购三菱汽车,直至2010年未能完成而取消交易;

2011年,与三菱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主要生产三菱欧蓝德、标致308和雪铁龙C4;

2012年,宣布与通用汽车建立联盟,通用汽车一跃成为PSA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标致家族,当时该联盟旨在通过平台共享、规模经济等效应来达到每年节省20亿美元成本的目的,这是第二段阴差阳错的缘分,与通用的牵手,PSA代替FCA完成了。
但这操作也转而诱发了一系列危机,比如在联盟成立5个月后,PSA就裁员了100356名法国员工,导致大面积失业;

又3个月后,PSA与债权银行达成115亿欧元的再融资协议,并已获得Banque PSA Finance进一步借款70亿欧元的国家担保;

2013年底,通用汽车宣布将其在PSA全部7%的股份出售给Padmapriya汽车投资集团;

2014年,中国东风集团和法国政府在PSA的金融救援行动中各自持有了PSA的13%股份,将标致家族的控股比例从25%进一步稀释到了14%;

2015年,PSA终于扭亏为盈,新任CEO唐唯实开始实施各种削减成本的措施;

2016年,PSA公布了一份路线图,详细说明了自1991年以来首次重新进入北美汽车市场的计划,但实际上,这件事并没有取得过什么成果;

2017年2月14日,PSA宣布正在商讨从通用手中收购欧宝和沃克斯豪尔的事宜,而当时通用汽车在欧洲的业务已经连续亏损了16年,这是促成收购达成的重要背景,一个月后,收购完成,PSA在平台、新能源等领域得到极大技术补充;

2017年2月17日,PSA宣布竞标收购宝腾控股,几个月后,败给了吉利;

2018年1月,PSA收购了微型车制造商Aixam的56%股权。

总之,PSA这些年来的运作远远比FCA丰富,涉及领域除了汽车制造外,还包括零部件制造、摩托车、自行车、国际物流、金融服务、汽车租赁等行业,五花八门。算起来也挺有趣,在大家的印象中,FCA最热衷于满世界找人合并,却求而不得,PSA默默地遍地撒网,反而四处留情。
但最失意的应该还是雷诺吧,倒不是因为错过了每年节省37亿欧元的协同效应,而是法国车企向北美和南美进军的最大一次机会被雷诺放掉了,但PSA抓住了,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三家有一个默契的地方——都没有把握住中国市场。
我想说的

变强会被人记住,变大才能活得更久


近两年汽车业的低谷已经引起了很多连带影响,也促成了各种合并,包括零部件行业同样如此,马尔乔内的言论很有道理——汽车业的利润率太低,如果不尽快整合成超巨规模的企业,将很难在竞争中幸存。
这是一次车企的合并潮,或许将持续许多年,抱团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取暖,对有些车企来说已经是保命的唯一选择了,就像夏老师说的——大,是不倒的一种方法。我现在甚至觉得,大,是不倒的唯一方法。选择小众个性的精悍路线会更容易出现高光时刻,但想要一直存活下去,唯有变大。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丨刘剑星

版式丨刘剑星
点击“在看”,开启爱车一天


    关注 踢车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