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糖尿病日:保护家人!只需简单几步

 

“Family and Diabetes”——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2018~2019两年的主题均为“家庭与糖尿病”。家庭,不仅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而且是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战场。...





点上方蓝字“idiabetes”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Family and Diabetes”——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2018~2019两年的主题均为“家庭与糖尿病”。家庭,不仅是我们温暖的港湾,而且是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主要战场。其实,除糖尿病患者需得到家人的理解、照顾外,其亲属作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也亟需得到关注和保护!在2019世界糖尿病日即将来临之际,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相亲相爱一家人,

说说糖尿病亲属的幸与不幸
家人,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存在。除血脉相连外,同吃同住、朝夕相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得我们和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当面对糖尿病时又有着怎样的苦恼和困惑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明确指出: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所谓一级亲属,即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父母如有糖尿病,意味着你的糖尿病风险是正常人的4~7倍!究其原因,虽然遗传因素很重要,但趋同的不良生活方式也不容忽视。因此,一人得“糖”,全家均需提高警惕。

当然,如果家人得了糖尿病,也大可不必过于沮丧,亲属在糖尿病风险增高的同时,其获得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机会也更多。调查显示,与无家族史的人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自认存在糖尿病风险的人具备更多的糖尿病防治知识[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糖尿病家人可能因此而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而这正是糖尿病管理的上上之策。
糖尿病家人:该拿什么来保护你?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指出:超过50%的2型糖尿病均可被预防!
保护家人,您仅需简单几步。
Step 1

改变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说的就是家人之间的相似性。这可能表现在很多方面,生活方式尤其明显。如果父母爱吃甜食,孩子吃甜食的几率就高;父母不爱运动,孩子也就失去了锻炼的榜样。所以说,当家人得了糖尿病,我们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出了问题。

大庆研究等多项长期随访临床研究已证实,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最简单、直接、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Step 2

糖尿病风险一测便知

——快捷方便,及时发现问题


想快速了解自己或家人是否为糖尿病高风险人群?扫描以下二维码,做个简单测试吧,仅需用时1分钟,简单回答6个问题,糖尿病风险一测便知。若家中有糖尿病患者,强烈建议其亲属进行风险测试。


怎么样?您的结果出来了吗?别忘了发到朋友圈里让亲友们也测测。

若测试结果显示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体检时应关注血糖。需注意的是,目前常规体检项目仅包含空腹血糖,但餐后血糖更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原因请在第3步中寻找。
Step 3

抓住预防时机——糖尿病前期
预防糖尿病,时机很重要。其实,在进展为2型糖尿病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虽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血糖已经高于正常人,即“糖尿病前期”阶段。我国每3个成年人中即有1例糖尿病前期,这个庞大的人群高达3.88亿[2]。糖尿病前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甚至空腹血糖正常,实际上我国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即糖耐量减低(IGT),因此极易被忽视。

这就是为何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检测餐后血糖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后时机。对于已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通过控制饮食、运动等措施来预防其向糖尿病发展。但若生活方式干预实施有困难或效果不佳,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选择。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糖尿病前期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阿卡波糖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尤其适用于IGT患者,也是目前唯一拥有IGT适应症的药物。
结语
Family and Diabetes!糖尿病亲属们,在关爱患者家人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自己的健康。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早筛查、早干预,积极保护自己及家人。第一步,管住嘴,迈开腿;第二步,1分钟测个风险,体检记得查查餐后血糖;第三步,糖尿病前期干预机不可失,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其实糖尿病的预防也没那么复杂,你说是吧?

参考文献:1. 李莉, 等. 中国六省公众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48(7): 561-565.

2. Wang L, et al. JAMA. 2017 Jun 27; 317(24): 2515-2523.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关注 idiabete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