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爸爸,你给孩子的陪伴都是“豆腐渣陪伴”丨叶壮 木棉说演讲第14位讲者

 

究竟谁能带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



叶壮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成员

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家庭核心关系是母子关系呢?

就是因为父亲缺位了,所以你才要考虑“母子关系”问题,你要让你家老公清楚地认识到,家庭不是你只往银行户头存款,就可以表达存在感。

《爸爸VS妈妈带娃,谁能带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
大家好,我是叶壮!

非常高兴受邀来到《木棉说演讲》。

今天聊的话题是:父亲和母亲中,谁能带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

我并没有挑拨的意思,我并没有说谁到底更加适合,说谁带的效果会更好。

我只是想给大家传递一种理念,任何一个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的地位、角色、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父亲的优势在哪里?


最近两年,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超一线城市,你知道最火的儿童培训班是什么吗?

橄榄球!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会发现十年前学跆拳道的这帮家长,跟现在学橄榄球的这帮家长,给你的答案是差不多的。

第一个回答,我觉得我们家孩子太宅,我想让他出去动动。

第二个回答,我觉得我们家孩子见不着阳光,我想让他出去晒晒太阳。

实际上,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

真正的刚需答案是:

老师,我们家孩子快上幼儿园了,快上小学了,他马上要跟其他同龄人打交道了,我倒不希望我们家孩子欺负别人,我想给我们家孩子找一个运动项目,练练他的抗击打能力。



所以,今天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去学橄榄球。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橄榄球训练中心,它是教小孩学橄榄球。

前段时间,我跟他们总教练见了一次面,他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北京家庭送孩子去学橄榄球的,一般都是妈妈。

到场后,这些孩子的妈妈,就坐在看台上玩手机,玩两个星期之后,玩手机玩烦了。

妈妈跟教练说,教练,玩手机实在玩得受不了了,孩子在里面练习,我就在边上溜达溜达好不好?

教练说,可以。

坚持一个半月,妈妈们终于勇敢提出一个诉求,什么诉求呢?

我们觉得孩子练一个半月了,也该有点实战的效果了,我们觉得应该让孩子来一场友谊赛了。

跟谁呢?孩子他爹!

于是邀请了一批孩子爸爸,全都是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橄榄球的基本规则都不懂,但是在老婆的压迫下,他们直接就要跟孩子打橄榄球。
请问,谁赢了?

孩子们把他们老爸打得满地找牙。

当爸爸的一定会经历这样一个瞬间,尤其你家孩子是儿子时,当你发现你打游戏打不过他了,下象棋下不过他们,跑步跑不过他们,干啥都干不过他们了。

那一刻,你的内心会很纠结。

第一种感觉是,哎呀,我们家孩子长大了;第二个感受是,哎呀,我变老了。

这两个感受合在一起,会让人非常痛苦。但是当爹的有另外一股劲,我不服老。

比赛一输以后,爸爸们就会说,我不能让我们家儿子看到我输了,我得爬起来。

于是爸爸们打完比赛后就去找教练说,教练,我也要学橄榄球。

教练说,我们是少儿班。

这个爸爸说,我不管,我就要学。

教练想了想,那你就打吧,然后把这些爸爸也招进来。

练两个月之后,突然有一个爸爸找教练说,明天星期天场地有空吗?明天教练有空吗,有空的话,我就包场租下来。

教练说,有空,你们要开小灶吗?

这个爸爸说:

我们不开小灶,我们仨跟我们仨儿子,他们仨跟他们仨儿子,我们看他们不爽已经很久了,明天我们准备跟他们约一场橄榄球比赛,我们让你们教练过来当裁判。



第二天,这场比赛打完了,请问比赛的输赢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结束以后,12个老爷们手牵手一起撸串去了,非常好的结果。

后来,总教练跟我说,往后再来报橄榄球的,单个大人和孩子都不收了,只收父子档。
第一节课做什么呢?

破冰!

从今天开始,你们父子俩就是一个团队,你们需要设计自己的队名、口号、队徽。

训练按照联赛的赛制,父子团队安排了常规赛、季后赛、分区半决赛、分区半决赛、大区决赛等等。

对于爸爸和孩子来说,成绩重要吗,一点不重要,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第一,孩子们的体能变好了。

第二,孩子爸爸的体能也变好了。

更重要的是,父子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

那么,父亲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到底能干什么呢?



  • 第一,非常良好的技能。
很多妈妈陪孩子跑跑跳跳,结果就是妈妈喘气喘如牛。但是,很多时候孩子爸爸的体能是比孩子妈妈强的。

  • 第二,规则感。
如果孩子睡前要听故事,睡前故事一般谁来讲?

妈妈,对吧。如果讲的是情节的内容,妈妈讲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最近的一个研究论文发现,如果故事涉及到规则感和德育的内容,孩子爸爸来讲会更合适。

如果给孩子讲故事,建议讲之前先搞明白故事的内容。

如果讲的是神仙鬼怪的故事,妈妈来讲完全是可以的;

但如果讲的故事是涉及到德育属性和规则感,让你的老公来,因为他讲的故事,不管你家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影响都会更好。

  • 第三,男人更加适合让孩子进行大量开放性活动。
什么是开放性活动?

比如三川玲老师讲的写作,这就是开放性活动,因为你在写之前你不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知道,那叫默写。

这些开放性的活动,由爸爸和孩子来做会更合适。

衣食无忧的孩子,仍然有挑战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主题是“爸爸对孩子的陪伴成长有多重要?”,底下一个评论:

我们男人成天陪孩子?行,你们女人到时候别伸手要钱!



我专门把这条评论放出去,等着广大网友喷他,但是没几个人喷,居然还收到八个赞,这就很尴尬了。

你懂了这个道理,很多时候是不够的,关键是孩子爸爸要懂。

回去跟你家老公讲,就算是你给家里提供了衣食无忧的条件,孩子依然会面对三个问题。

  • 第一个,如果父亲在整个生活中缺位,实际上整个家庭是失调的。
如果是简单的中国三口之家,他们的家庭关系一般是倒三角。注意,这个倒三角中的每一个点,都会受到另外三条边的影响。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感受会受到父子关系的影响、母子关系的影响,同时还有另外一条边,孩子虽然不在这条边上,但是孩子也受它的影响。

哪条边呢?

夫妻关系的影响!

如果父亲缺位,那么父子关系就会缺失,夫妻关系同时也缺失,让整个家庭里面三个人的关系,变成了母子关系。

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家庭核心关系是母子关系呢?

就是因为父亲缺位,所以你才要考虑“母子关系”这个问题,你要让你家老公清楚地认识到,家庭不是你只往银行户头存款,就可以表达存在感。
  • 第二个,很多家庭讳疾忌医。
很多父亲跟我说,我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所以才一直没有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你的观点好像不太成立。

如果你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即便你们家孩子少吃两顿皮皮虾,他也照样过得好。

  • 第三个,孩子需要的是爸爸,而不是另一个妈妈。
很多妈妈跟她老公说,我给孩子换尿布,你难道就不会给孩子换尿布吗。

她老公说,我不会。

你说,你不会你学。

她老公说,我学不会。

很多时候,就变成这样的死循环。

我认为男人给孩子换尿布是天经地义的,我给我们家老二也换尿布。但是一定要注意,这有一个前提,你提出来的要求是正确的、稳定的。

很多妈妈走上了另外一个邪门的偏路,她要求老公扮演的角色不是爸爸,而是另外一个妈妈。

她要老公扮演自己当妈妈扮演的所有功能,而且不允许老公对孩子们的表达,有任何对自己角色不一样的地方。

这就错了。

孩子需要的是爸爸,而不是一个换了性别的妈妈

实际上,这是很多女性的误区,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当爹的,很多都有三个大问题
孩子爸爸们身上还存在一些大问题。



  • 第一个问题,勤奋错觉。
大部分爸爸认为只要我工作够努力,挣钱够多,我对这个家庭就尽到了我的义务。

这是对于男性在家庭角色中刻板的印象,是一种行为偏差。

好男人多种多样,我承认这种特别勤奋的男人,完全是好男人的一种,但是一定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这种男人是好男人。

很多的男人沉浸在勤奋错觉中,看着自己给家庭的存款越来越多,自己的加班时长越来越长,觉得自己成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但你要知道,你可能在很重要的关键期里,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这是你承担不起的代价。



  • 第二个问题,交互定式。
大多数爸爸不知道怎么跟儿子打交道,我上初中时有一个同学,这个同学的爸爸老打他,原因很简单,他爸爸是北京国安的球迷,国安一输球他爹就打他。

有一年,国安表现非常不好,所以他一天到晚挨打,最后的结果就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最讨厌国安队。

你会发现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跟爸爸交互方式太单一而且很负面,就是球队一输球老子就动武。

很多父亲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比如,你让孩子爸爸带孩子,你一转脸,他就已经把iPad扔给孩子了。

这是一种高度的交互定式,他只用同一种方式跟孩子打交道。



  • 第三个问题,豆腐渣陪伴。


实际上,你可以寻找很多的方式,让你的老公,让孩子爹去陪伴孩子。

比如,我跟我们家孩子一起玩这款游戏叫《创造世界》,假设你想盖一个简单的木头房子,首先要砍木头做成木板,木板再做幕墙,幕墙是做房顶,最后才能搭出来。

孩子在这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原来东西跟东西通过制造混合成另外一个样子,才可以做出我想要的东西,对他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游戏不一样,爸爸跟他的交互模式不一样,比如说带他踢球,带他去滑冰,带他去园博园……

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我们的陪伴是坚持可靠、有用高效的陪伴,而不是豆腐渣的陪伴。



很多父亲给孩子的陪伴,我们认为是豆腐渣的陪伴,为什么呢?

没有感受,没有体验,没有收益,三无陪伴。

如果你有更合适的方法,让你家老公找到一种他喜欢的陪伴方式,陪着你们家孩子,又能得到一种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该如何引导、说服以及改变一位父亲呢?
我给你提供一些话术,尤其要重点记三句话。
  • 第一个,重要性。
这是涉及到他角色的重要性,你要跟他说“你很重要”。

因为有很多男性会跟你说“我知道我很重要,但是你完全能搞定,陪孩子睡你也可以陪,给孩子喂饭你也可以喂嘛”,

所以你一定要告诉他“你很重要”,而且一定要讲后半句——“你不可取代!

你要让老公知道,他自己很重要,不要让老公觉得自己很次要。

你一天到晚跟你老公说,孩子都不跟你亲,你老公听完后,他的感觉就是反正已经不跟我亲了,继续下去呗,再差还能差到什么地步呢。

“你很重要且不可替代”是你需要考虑的第一个话术。

  • 第二个,关键期。
等孩子18岁了,你想陪他,人家都不搭理你了。

如果你对这件事没什么概念,你可以去北京国际机场看看,大量中国留学的孩子,跟父母分别以后,过了安检往边检走的时候,有没有回头看老妈一眼的,很少,有没有回头看老爹一眼的,更少了。

你一定要知道,钱可以以后挣,孩子的成长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 第三个,支持感。
爸爸陪伴孩子时,很多妈妈选择的方式是你去陪孩子,我闪。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能提供良好的支持,效果会更好。

比如前面说的橄榄球,父子俩在那儿打橄榄球,妈妈在旁边加油呐喊,这就是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感。

让爸爸参与到育儿过程中,不是让爸爸只跟孩子交流,给你放飞自我的空间,而是要更多营造你们整个家在一起的空间。

怎样做好孩子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做到“三造”
  • 第一个,营造需求。
你家孩子对乐高有兴趣吗,对三川玲老师的写作班有兴趣吗,对刘岩老师的舞蹈课有兴趣吗……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

要营造孩子的需求,只有匹配了需求,才更有可能刺激对方内在的动力。

  • 第二个,创造触点。
男人买东西都出于需求,比如他要买袜子,去到商场他就直奔卖袜子去了,这个袜子合适,付钱买了,这个行为叫做 Buying。

女士从来没有 Buying 的,都是 Shopping,女士说我老公袜子破了,我要给我老公买个袜子,进了商场以后,她不是直奔袜子,而是一直逛,直到她碰到了袜子。

与 Buying 不同,Shopping 是你本来对这个没有需求的,但因为触点,让你产生了购买行为。

本来你家孩子对写作课没需求,但是你看写作课的三川玲老师讲得好酷,可以以写作为触点,所以报名学习。

你要带他多见世面,让他跟着老爹一起多见世面,就有可能接触更多的触点。

  • 第三个,打造信任。
关系是影响力的决定前提,回想一下你当年上初中的时候,你讨厌一个老师讨厌得一塌糊涂,结果人家一分工资都没少,但是你学得很差。

为什么呢?

是因为老师跟你的关系不行。同理,如果孩子爸爸跟孩子的关系不行,影响力必然也会变得非常有限。

所以,应该让爸爸跟他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关系,父亲说的话才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这是孩子爸爸需要去做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谢谢大家!

福利环节之粉丝问答
Q:怎么能更好的让爸爸参与育儿?

叶  壮:我认为纽约大学心理学一位教授的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两个人在交互过程中,最好要有这几个元素,可以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好。

第一,要有体能的激活,如果能让俩人动起来,这个效果就非常好。

第二,是增加团队的协作性。团队协作,可以让俩人关系会变得更好,比如说拼图,就是典型的团队协作。

第三,是增加竞技要素。比如说,团队之间比比谁的拼图效果更好。这三个元素最好都有,如果实在两个都没有,那起码也得有一个。

Q:预防孩子的青春期,家长提前做些什么?

叶  壮:青春期不是病,所以不能采用预防这个词,很多家长认为青春期全是叛逆等等毛病。如果青春期全是毛病的话,那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青春期呢?对吧。

青春期,与其说是麻烦,倒不如说给家长带来自己本身的不适应。我认为家长要注意两个事,第一个,预先知道。你可能不太清楚要碰到什么样的挑战,但是要知道孩子是怎样成长的。

第二个,家长需要注意,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尤其是女性会存在青春期提前的问题,青春期提前是非常常见的问题,这是家长们需要去注意的,总之,我建议增加父母的适应性,而不要认为它是个麻烦。




    关注 木棉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