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折腾你的脸,你问过皮肤怎么想吗?

 

皮肤比你想的聪明的多~...

@Ginger君
巴黎高科生物学硕士
服务过上百个品牌的成分技术工作者
学霸级皮肤研究爱好者
既然Ginger都自称学霸级的皮肤研究爱好者了,那对护肤必须有点儿不一样的看法。其实,研究的时间越久,越能发现皮肤的包容万象之姿。

在你们看来,皮肤的状态可能只有白了、黑了、长斑了、长痘了、长皱纹了、干了起皮了的区别。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皮肤不仅是美丽的皮囊,
也是你触摸这个世界的中介体。


敲键盘和打游戏时的指尖酣畅,撸猫时的软绵幸福,秋风飒肃或春风送暖的直感,都是皮肤感受后再传达给我们的。在你心中,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皮肤的感受。
从你们的角度,也可能只有皮肤痛了痒了,才会去特别关注。

但是,你又有没有想过,
皮肤不仅是我们的感受器官,
也有它自己的感受。


它对气味、力量和情绪,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即使我们不知情,它也会自己体会 — 消化 — 再转化成皮肤外表发展的背景色。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看看皮肤有哪些属于它的感受。
喜欢植物香味的皮肤


芳香疗法大家都知道,但是其中的原理却一直算是玄学。

大约在去年,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人造檀香,想测试看看皮肤“闻了”这味儿是什么反应。结果显示:接触这种香后,表皮的更新速度加快了,微小损伤的修复能力提高了。不仅如此,似乎头发生长得都更加旺盛了。
夜礼服假面和永不离脸的玫瑰花


事实上,在构成皮肤最外层的角质细胞上,有一种可以感受气味的嗅觉感受器,叫OR2A47 (简称OR)。它和鼻子上的嗅觉感受器是类似的。芳香性的物质一旦和这个OR嗅觉受体看上了眼、配了对,就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反应。“闻”到香味的皮肤细胞,生长能力会提高,相互合作的积极性更加强,就连受伤后的满血复活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头上也是一样,毛囊的角化细胞上也有这种嗅觉受体。“闻”到香味后的头皮,毛发生长的更快了。(脱发少女们,这里注意一下!)
难道皮肤的这种能力是新时代的变异?不然。事实上,人体各种细胞上的嗅觉感受受体,在动物发展出鼻子的嗅觉之前就存在了,是非常非常古老的感觉受体。

举个极端的例子,即使带着口罩走进花园,你的身体其实也是能感受到周围香气的。所以我在想,我家猫一直喜欢蹭花,真相难道是它的皮肤喜欢花的味道?
拥有感情的皮肤
如果用一根针扎你,你会马上缩手。那是因为皮肤将痛觉的电流传递给了你,告诉了你危险的信号。皮肤和大脑具有相同的起源,真皮和表皮中存在着末梢神经系统的整个分支。因此,在科学界,一直有“大脑-皮肤轴”的学说。
用你的理智告诉我,痛不痛


对于老派学说,我的兴趣不大。但让我觉得有趣的是:
皮肤的自我感受系统

一套完整的“情感”系统,皮肤用来体会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在细胞之间有“情感交流”。这套系统由各种神经介质 + 特殊的受体组成。研究比较多的受体,有一个叫做 Mor-1,如下图。
那这个受体要接收的信号在哪里呢?
接收到的是欢乐还是痛苦?
就说一个欢乐的信号吧。有一个著名的神经介质,叫做内啡肽,又叫愉悦荷尔蒙,内源性吗啡。对于我们浑身的细胞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比欢乐的信号。

比如跑步运动之后,这种内啡肽会在体内大量合成,让运动完的人一身舒爽。当其大量释放给我们的大脑时,人会有“飘了”的感受,所以有人跑马拉松会上瘾。



当内啡肽释放给了皮肤,我们自己其实不太会感受到,但是皮肤会很舒爽。具体表现为很强的镇静效果、痛感变弱、各种敏感和炎症反应降低,同时细胞的活力也会增强,有更好的屏障构建和肤色改善效果。
运动使人美丽,有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能感受到重力的皮肤
按摩到底有没有用?倒立会不会让垮了的脸紧致回来?都涉及到一个皮肤的力学感知问题。皮肤细胞上连嗅觉受体和神经受体都有了,那感受力量的受体也一定有,对不对?


皮肤的力学感受器 - 机械力受体皮肤上的机械力受体,大部分位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上。几乎所有受到的“力”,包括向下的地心引力、做某种表情时的固定拉伸力,他们都会被这个机械力受体转换成生物信号,告诉皮肤应该如何回应。
一般来说,细胞的回应是一个反作用力的收缩或迁移,牵动身边的胶原蛋白网反向“使劲”。所以地心引力才没能把我们的脸拖成丝瓜。而总是皱眉的你,每一次还是可以不留痕迹地舒开眉头。

但是,这个受体也会疲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收到地心引力“向下”的信号,以及来自你固定不变的“皱眉”信号。渐渐地,它的回应能力逐步下降,这时候皮肤就会容易向下松弛,皱眉的地方也形成了川字的痕迹。
有的时候,皮肤还会需要点不一样的刺激信号,比如按摩。

按摩的作用,一方面是缓解肌肉疲劳,另一方面,是给疲倦的机械力受体一点刺激信号,告诉它:醒醒干活,这个世界还有不一样的力量可以感受!通过实验证明,只要按摩手法正确,即点到为止,以不拉扯皮肤为原则,皮肤的紧致感和弹性都会有所提高。
新的科学进展


11月初,在一次读者见面会上,有个30多岁的大男孩问我:

“有时早上起来会全脸发痒、发痛,但是看不出任何问题,这是怎么回事?”我仔细看了他的脸,确实没有一点敏感皮肤和屏障受损的迹象,眼神也很坦诚没有骗人的意思。

就很小心地问他:“有抑郁症吗?他开始很惊讶,然后说是的。

从医学角度来说,很多抑郁症的高反应期是在早晨,确实有在“大脑 — 皮肤轴”的影响下,牵连到皮肤的可能性。
这就是现在很有争议的一个新术语:“心理皮肤病学”

现在市面上虽有一些相应的产品,但还属于概念阶段。而在成分技术端,也不断有新的基础研究尝试和成果。

奇华顿的情绪解码系统,旨在研究情绪和皮肤敏感的联系
Silab的皮肤嗅觉增强研究,解码了皮肤嗅觉感受器和味觉受体; 

还有已经走在成熟应用路上的BASF的欧蓍草提取物,采用的是神经受体Mor-1调节的方法

成分研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希望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新产品应用的曙光。
我是大橘Ginger君,相信独立思考,
愿世界变更美


    关注 言安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