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打孩子前,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打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

前不久,怡禾开设了一次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的课程,课程中有一次成人依恋量表类型测试,测试的数据结果挺让人意外。

成人依恋关系类型,在普通人群里,56%属于安全型,约20%是焦虑型,23%属于回避型,剩下的1%属于焦虑和回避型的混合型(紊乱型)。

但参加这次课程的听众里,安全型不到40%,焦虑型超过了30%,紊乱型则接近20%,这个结果让这次课程的讲师和督导都感到吃惊。
我也挺好奇为什么会这样,是夫妻关系遇到问题的人,对这样的课程更感兴趣?如果是这样,是否可以推测焦虑型和紊乱型的人更容易出现夫妻关系问题?还是因为遇到了问题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依恋关系的类型是否又受到自己父母婚姻的影响呢?

上面的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去做个研究,但现在确实有调查发现父母离异,孩子出现婚姻问题的概率要更高,这不由让我想起2015年在微信上做过的一个调查,发现小时候被父母打过的人,长大后也更容易打自己的孩子,我还因此写过一篇文章,再分享一下这篇文章,或许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在微信上做了下面这个关于打孩子的调查,调查上线后我在后台跟踪着调查结果,看着投票人数的逐渐增加,然后对比着各个选项的变化,很有意思的是,从开始到最后,参与的人数逐渐增多,但各个选项的比例却没什么变化。
每个参与调查的“你”,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可能会认为自己勾的选项和别人没有关系。

但事实上,一千多个这样的“你”却被无形的手,按照固定的比例往四个框里分配着,你以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但实际上却可能是别人替你做了选择,只是你意识不到。当初打孩子可能就是他/她太调皮了,让自己难以忍受,或者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当时在气头上没能控制自己,自己动的手,和别人能有什么关系?

参与调查的人数为1300多人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自己小时候挨过打的比例真是蛮高,达82.6%,而打过自己孩子的比例为45.9%。也就是说,父辈这一代和我们这一代,打孩子这种行为下降了近一半。

这其中可能有抽样误差,主动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人群,总体文化水平,科学育儿的意识应该会高于普通人群,将管教方式诉诸于打的方式比例可能也会更低一些,但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同样是人,同样是为人父母,为什么几十年间,家长的管教方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人类的性情是不太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这么大的改变,更可能的是社会价值观,教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有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让孩子变得更金贵,家长更珍视,更有精力和耐心去教育孩子。打孩子的我们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其实可能是社会发展和变迁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调查结果里还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自己小时候挨过打的人,现在也打自己孩子的概率(51%)远远高于小时候没挨过的人(21%),前者将近后者的2.5倍。事实上,国内外的研究也早发现,小时候挨父母打的人,更容易打自己爱的人,比如自己的孩子、配偶。孩子体罚也和社会暴力存在关联,甚至有人类学家说过:打孩子屁股可能是战争的心理种子。

把这些数据分析一下真很有意思,你以为自己打孩子是因为孩子顽皮,是因为自己性格急躁,却不知道竟然还和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打过有关。你嫁了个小时候挨过打的人,结果你的孩子挨打的机会就更大。你打了自己儿女,未来你孙子/女被打的风险也增大了。这种关联建立的方式可能会比较复杂,遗传对性格的影响也不除外,但更大的可能是:父母行为对孩子心理的冲击和示范的影响。

人都是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学习、成长的,按照本能去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被温和对待的孩子,拥有安全感,内心也会更开放,也会更温和的对待世界,被打骂的孩子时刻处于自我保护的状态,缺乏安全感,在不停的遭到攻击的环境里,他也只有攻击别人才能生存。

在德国进修时,见到那边的医生护士,大部分都热情而有礼貌,无论是对我们这些陌生人还是对他们的病人,见面有力的握手招呼,开门总是会为后面的人挡门。他们查房时第一件事就是笑着问候小患者,走出病房前还会和小患者握手道别,哪怕他就是刚会走路的孩子。这些在我们国家可能会被认为是作秀的行为,在他们却是自然而然,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对待别人,不然就会显得很另类。

在管教我自己女儿的时候,有阵子发现她竟然也会大声的反抗,语气竟然和我一模一样,我意识到她是从我身上学过去了。她就像一面镜子,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更加认清了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性格缺陷,可能自己意识不到,但印在孩子身上再反作用于自己就可能看得更清楚了。

当然并不是说,打了孩子,孩子就一定会变得暴力,但会增大孩子的暴力倾向,就像抽烟会增大肺癌的风险,但不等于抽烟就一定会得肺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因素有很多,自身的性格特质,对压力的耐受能力等等,个人经历和教育也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挨过打的那部分父母,也有一半没打自己的孩子。

被温和对待的孩子,也更可能会温和的对待外界,而对孩子来说,父母几乎就是世界的全部,所以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认识到这一点,学会控制自己,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这是我从这个调查数据里得到的一点启示,分享给大家,更多的人一起改变,我们的孩子将来面对的社会也会更温和。(本文首发于2015年,图片来自Pixbay)

孩子当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为了孩子而在婚姻里委曲求全也未必对孩子更好,但无论是维系还是结束,都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处理两个人的矛盾。

文中提到的那次课程,主要教大家如何处理好婚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有兴趣可通过下面二维码了解详情或购买。


    关注 drpei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