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诉你:“亲,得靠自己啊!”

 

未来,终将更精彩。...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047 篇文章
Photo by Constant Loubier on Unsplash.

作者:花花,有意思教练特约作者,标准预研工程师,天天开心两个女孩的妈妈。享受阅读和成长,感恩拥有,步履不停。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前两天,多年的好友和我说了下面这些话,让我一时语塞。她说:



我现在处于不知道自己想干嘛,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嘛的状态,有点糟糕。正在努力思考,却还没有答案。当前啥也不想干,但又特别嫌弃自己。感觉特别不思进取,可人到中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停留。

忽然觉得自己毫无生存技能,有点不想在当前工作待着了,一眼能看到头觉得其实也挺没意思。这次思考的时间有点长,感觉自己庸人自扰了,绕不出个出路……



我一时语塞,因为这强烈的反差,对我冲击太大。她是一贯很有工作激情和生活热情的人。有责任担当而且行动力强。那偶尔间断又迟疑的陈述,连续几天,都在我脑海里不时浮现。另外,似乎也因为或多或少,她好像说中了某个时刻的自己。

几年前,生完孩子回公司。不再是熟悉的领域方向,又是全新的节奏,几经努力却都是挫折。曾经考评优秀的自己,却成了垫底,身心俱疲。困顿中各种学习,依然效果不佳。四处发力,却找总也不到出路,一度自我怀疑到想放弃。

虽然不见硝烟,但这似乎是所有人到中年的中场战事。工作多年,要么身处最艰难的爬坡,要么身处转型的十字路口;上有老下有小,都都眼巴巴期待着你的陪伴,你却几乎每天工作都看不到天亮着的街头;夫妻之间话越来越少,期待甜蜜互动却总是欲言又止……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吗?
▲ Photo by Ante Hamersmit on Unsplash.


是否真的有中年危机这一说?

中年危机,来自于 1965 年加拿大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Eliott Jaques)发表的一篇论文。这一概念炸弹提出之后,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半个世纪以来,中年危机似乎已无处不在,是人们在各种场合都热衷讨论的话题。似乎人到中年不轰轰烈烈危机一场,都对不起人生。

然而,中年危机真的是一场不可阻挡的人生大劫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和几位社会学家调研了 30 多万名受访者,发布了“美国幸福感年龄分布快照”。统计结果呈现一个 U 型,叫做幸福感 U 型曲线。与此相似,经济学家戴维·布兰奇特劳(David Blanchflower)和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也曾对来自 72 个国家的 50 万名受访者,做过类似研究,得出相似结果。

幸福感 U 型曲线,即,二三十岁的人幸福程度较高,三四十岁幸福感有下降,五十左右低谷,当超过五十五岁幸福感将会再次升高。
在中年阶段,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塌陷,只是些许的缓慢的下降。但是,人们在此后会从幸福感的衰退中快速恢复,晚年的幸福感常常超过青少年时期。

因此,中年其实不是一场汹涌的危机,只是往往会经历一个温和的低潮而已。

然而,现实中的中年人,往往会被各种琐碎的事情裹挟着连滚带爬往前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梦想遥不可及,可是给自己追梦的时间越来越少;体力越来越差,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来越少,不得不妥协降低自己的标准,却不甘心……所有的“糟糕”把我们的眼光牢牢控制在了当下,觉得这场危机漫长而无望。

然而,一旦你能意识到,这其实只是一场低潮,甚至在它发生之前,就能为之开始准备,那或许这场“危机”就能来得不那么猛烈了。

休斯顿大学教授布琳布朗(Brene Brown)对“中年”有一个精彩的定义。中年,是世界抓住你的肩膀,告诉你“我帮不了你,你得靠自己”的时期。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准备,靠自己从容地走过去呢?希望下面的小 tips 能够帮大家应对:
01
方法一:巴菲特法 优先处理最高目标

据说,巴菲特的飞行员觉得自己没能做到期望中的很多事,由此感到沮丧。于是巴菲特给了他一个建议,优先处理最高目标。方法要点包括三个步骤:

  • 写下此刻你觉得未来最重要的 25 个目标。
  • 从中选出最重要的 5 个作为绝对优先目标。
  • 立即着手计划如何实现这 5 个目标。在此之前,尽量避开其余目标。
这类似于二八原则,投入 80% 的精力来做 20% 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做好少量最重要的事情,比面对无数尚在半途的事务,更能让人走出低迷。

五年前我第一次产后回归职场,就遭遇了对自己现状不满,但面对一堆事务却深感无力的状态。

于是尝试这一方法,列出了 25 个主要关注方向,选出 5 个觉得最重要的目标。包括:

  • 岗位知识补充(新方向完全陌生)
  • 口语练习(差旅已中断了 2 年)
  • 专业方向拓展(周边岗位技能学习)
  • 孩子身心健康(理论学习和实践陪伴)
  • 自我身心健康(专题阅读来认识自己,规律健身和作息来提升体能)
而今回头看,很感谢自己的这个尝试,能够让我从无力感中走出来,有现在的这份坚定和从容。
▲ Photo by Free-Photos on Pixabay.
02
方法二:寻求职业生涯的中期指导

普遍的职业生涯指导和咨询,往往发生在进入职场初期或是面临新领域之时。但实际上,职业生涯指导应该贯穿于整个职业周期,尤其在经历职业倦怠的中期。

当局者迷,如果能够拥有一个第三方视角,就更容易让我们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不过是 U 型曲线的低潮,而非危机,就能更坦然面对这样的规律,并更为积极地应对。
03
方法三:想想现在的美好都怎么来的?

首先,想想你生活中最为积极美好的事情,比如结婚生子,就业升职。

其次,回想一下,造就这些美好的关键节点,都是如何发生的?如果你没打那个电话,没去那个聚会,没投入那个课程学习,没有认识那个人……那么后续的美好可能都不会发生。没有经历这些美好,你现在的生活可能会是如何?

然后,回到当下,提醒自己,一些随机的事件,偶然积极的行动,曾经将现在的幸福带进了你的生活。那么,再想想未来的期待,面对当下,面对抉择,面对未来,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启示呢?

如果不尝试积极一下,就永远没可能。So,Why not?(所以,为什么不?)
04
方法四:做自己的朋友,写下关爱

曾经流传一段中年感言,让人唏嘘:人到中年,抬头发现周围都是依靠自己的人,而自己却无以为靠。需要承担一切,但自己却无人承担。

是的,中年的我们往往对他人更加投入和关注,更加包容和理解。可是研究表明:缺乏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将有损我们的幸福感,会削弱我们的抗压能力。为此,可以做个如下尝试:

  • 首先,回顾一些让自己遗憾,愧疚,失望等难以释怀的事情或情绪,写下具体的感受。
  • 然后,想象自己是个无条件爱你的朋友,从他的角度来给自己写封信。表达对这些事情或情绪的关爱和理解,以及一些改变的建议。
▲ 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05
方法五:什么都不做,静静等待

这似乎是很糟糕的选择,什么都不做。但正像对待感冒一样,吃药一周康复,不吃大约七天也会好。如果没有对症药,不妨就继续当下,静静地等待一切过去。

毕竟,U 型曲线的研究表明,等到 70 岁之后,你会等到一个从未有过的极乐体验。当然,研究者也声明了,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两个偏差:

  1. 被调查的 70 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二战。劫后余生,所以和平地活着就会很幸福;
  2. 不快乐的人都死得早,还没有活到样本年纪就挂了。
所以,当你觉得过不去的时候,就想一想:开心的人才长寿。静待花开,静待极乐世界!
后 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别名格蕾丝》中曾说:讲到一半的故事根本不是故事,那只是一团混乱。

时节飞快,当下已是秋深夜寒。一抬眼,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人生半途,也是个讲到一半的故事,但我们不会停步。未来,终将更精彩。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喜欢吗?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


    关注 奴隶社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