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老赖、114次限制消费!巴铁到水氢车,钱多还是噱头多?

 

这位汽车界“科技先驱”破产了...



机构抱团股名单曝光,收好!


  汽车加水就能跑,你信吗?

实际上这已是今年5月的新闻,当时消息一出,也是瞬间遭到了各界围攻。

时隔不到半年,这位汽车界“科技先驱”破产了。

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消息,因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照相关规定,于2019年10月21日裁定终结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破产程序。
天眼查显示,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庞青年,亦为公司的最大股东、最终受益人之一,持股比例36.15%。本次涉及的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只是青年汽车的一家关联公司。

50后“青年”在汽车生意上六战六败的经历,让人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头顶“老赖”名号上热搜的老罗。对比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的次数上,显然是已然和“老赖”结下了“老交情”的庞青年以25次“更胜一筹”,且114次被列入限制消费名单。



 破产前刚获得1.18亿财政补贴

话说回来,今年5月,青年汽车名扬于汽车行业内外,一方面因为“加水就能跑”这一卖点确实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的宣传稿件是由《南阳日报》发出,文章标题《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一时之间引发人们对于青年汽车和河南省南阳地方之间联系的猜想。

从当时全网关于“靠喝水就能跑1000公里?”“是否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等诸多讨论来看,对于前者的关注度明显更高。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尽管青年汽车不得不对“水氢发动机”原理作出解释:青年车载水解制氢技术实现了车载水实时制取氢气,水和反应物在一种“特殊催化剂”作用下产生氢气和水解产物。而其中的核心“反应物”“特殊催化剂”究竟是什么,庞青年一句“机密”反而把整个事态越描越黑。

舆论和市场的质疑事小,重要的是外界对于“南阳40亿投资”的怀疑声音让庞青年只得赶紧出来辟谣:40亿投资并未到位,只付了9800万注册费。

今年5月,庞青年公开透露这几年在水制氢技术上投入有二三百亿,现在负债还有几十亿,让出部分股权后获得融资,最终会保持9亿负债。

而在2018年12月29日南阳高新区同青年汽车项目的签约活动上,项目公开介绍提及“和一般的地方招商引资不同玩法是,青年汽车的南阳项目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南阳市地方平台出资40亿元。”

接近五个月的时间,青年汽车的总投资增长约一二百亿元。经梳理这些年青年汽车公开的重要资方,主要来源还是南阳和光大金控财金资本。

2017年8月21日,也就是在庞青年高调宣布生产出了全球首辆水氢燃料汽车的那一天,还举行了一场签约仪式,称青年汽车获得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50亿元的支持。

然而经查询,光大金控财金资本有限公司成立以后共有16笔投资,涉及行业有污水处理,建筑等,并未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项目。

有意思的点在于,就在获得此笔50亿元巨额资金支持前,萧山法院2017年7月3日公布的一则法律文书显示,青年汽车旗下的三家公司已破产清算。

而此次杭州青年汽车的破产原因,简单来说,主要因为2014年停止生产经营,到期无法偿还债务。

在裁判文书网上,一封2017年9月1日的裁定书显示,杭州青年汽车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停止生产经营,自2014年5月至今,在法院涉及执行案件14件未履行,合计执行标的约10300万元,其中部分执行案件已因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另外,杭州青年汽车的主营业务只是乘用车冲压零部件和SUV汽车零部件生产,汽车批发、零售(小轿车仅限批发、零售莲花品牌汽车、进口欧洲之星品牌汽车),以及本公司生产产品的销售,主要是在乘用车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上。

换言之,能为青年汽车集团带来盈利的业务范围面积进一步缩小,水氢技术造车仍需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时至今日,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为这场水制氢技术造车大打折扣:从2017年8月21日庞青年高调宣布公司生产出全球首辆水氢燃料汽车至今的2年间,未见有过一辆“青年水氢燃料车”交付的披露。

说到钱,钱就来。就在青年汽车宣布破产的一个月前,工信部官网10月11日发布的文件显示,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核定应清算补助资金1.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年前,青年汽车曾卷入“骗补”车企名单,该公司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还因此吃了工信部的行政罚单。

   百亿氢燃料汽车市场:首辆上市六年仅售出1万辆

可以说,在没有人完全揭露庞青年的神秘“反应物”和“催化剂”之前,暂时也没有权威声音出来断言这是一场骗局。不可否认的是,“加水就能跑”的噱头营销方式实际上给氢燃料汽车蒙上了一层灰。

在青年汽车事件之前,汽车行业里关于“电还是氢”的火药味已经很浓了。以当前大方向来看,中、美、欧车企主攻电动车,而日韩车企角逐氢燃料车。

近些年也开始出现“纯电动汽车被氢燃料汽车按在地上摩擦”的行业舆论风向。

从实际资金和生产投入上来看,丰田今年在国内格外踊跃,先是与清华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开始向中国的商用车厂商提供氢燃料电池(FC)组件,又与北汽福田、一汽股份以及苏州金龙等在FC商用车领域合作,紧接着又与一汽、广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未来推出氢燃料电池车等。

不过氢燃料汽车的短期商业化成绩并不理想,据第一财经报道,丰田首款氢燃料轿车MIRAI自2014年上市以来,至今累计销量仅1万辆。
与此同时,今年G20大阪峰会上,日本车企对外称已进入氢燃料电池车的量产阶段。据估算,到2030年,日本国内氢能源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0亿元,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20亿元,相当于目前日本年进口能源总量的40%。

  从巴铁一号到水氢汽车,钱多还是噱头多?

创新有时来源于脑洞大开,当然违背常识的脑洞就是另一回事,比如我们看到的“加水三四百斤,可跑三百到五百公里”的神奇“水氢车”,再比如横跨两条街道,行驶在小轿车头顶上的大型“立体巴士”。
2010年的第13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巴铁首度进入公众视野,当时的介绍是它每辆可载1200名乘客,减少主要交通干道25%-30%的拥堵,并且施工周期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造价只有地铁的十分之一。

同样,巴铁的背后一面有P2P公司华赢凯来40亿集资背书,另一面却无法解决“巴铁下方的小车如何变道转弯”这样的实际问题。骗局被揭晓,4万多名投资人等来的只有48.86 亿元未兑付金额,兑付率仅1%。

我们总能从巴铁一号和水氢汽车两场闹剧上找到若干相似点,钱多,噱头营销更多。而表面看似是财大气粗,内里则是无数投资者的血汗钱在支撑。

点文末右下方“在看”,将本文推荐给更多的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财经女记者部落(cjnjzbl),作者:孑十七)
——————欢迎关注——————

巴菲特3季末持股大曝光,却有逢高减持!

机构抱团股名单曝光,收好!

扫码关注【牛股咖咖】
剖析热门板块,锁定牛股先锋
让你的钱袋子鼓起来!


    关注 中金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