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盐入味”,清华课程思政正在进行ing…

 

有前沿、有热点,有激情,更有情怀。...

“当AI遇到量子物理,会产生哪些火花?”

这是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培养方案的,第一门全英文专业必修课——“人工智能入门”的课堂主题之一,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为本堂授课教师。

有前沿、有热点,有激情,有挑战,同学们听起全神贯注,丝毫未发现时间飞逝,下课后意犹未尽。

最让同学们回味的,除了热点前沿,还有课堂中的志趣和情怀
▲段路明在课堂上

“通过课堂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对国家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至关重要。”同学们说。

“科研的最终方向是什么?应该瞄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他们这样回答。

“入学第一年能有这样的课堂,受益匪浅。”体会深刻。
课程思政,正在清华园不断探索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德育与智育相统一,
课堂与思政相结合,
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
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
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01

种下第一颗梦想的“种子”
“为新生种下第一颗梦想的‘种子’。”这是土木系聂建国院士,多年来在课堂上始终不变的坚持。

为了在第一堂专业概论课上更好地与同学们产生“共鸣”,聂建国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重新思考,从温暖幸福的小家出发、前往校园求学、沿途经过多个交通基础设施等身边日常讲起,土木工程如同“水和空气”——有时并不在意,但却非常重要,“我希望同学们体会到,土木工程的广博与厚重,正是其最根本的魅力所在。”
▲聂建国(左一)用实物为同学们讲解课程重点

同样,在聂建国开设的本科毕业班第一堂专业前沿课上,除了前沿知识,他将多年来深入调研的鲜活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使同学们在从业前真切地认识到,土木工程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认识到从事这一行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精益求精,要追求卓越

单是这两节课,聂建国就要累计备课60-80个小时,对课堂PPT的修改一直延续到下次讲课开始前。凌晨醒来时灵感来了,也会赶快起来补充,只怕早晨忘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无止境,我还会不断努力。”

我希望通过这些

具有“广度”和“厚度”的课程

不仅向年轻的学子们

传递无以伦比的科研魅力

也让他们在无形中铭记

肩上的使命和担当
02

专业课堂的“头等位置”
电子系教授陈巍曾在专业课堂上播放过这样一个视频片段:

汶川地震时,情况危急、环境恶劣,但通信工作人员拉着光纤、冒着危险冲进灾区架设基站。因为只有恢复通讯,才能迅速传递消息,加快救援。

不是不知,而是无畏!”逆行的身影渐行渐远……

转头望去,同学们已是热泪盈眶。

在课堂中进行价值塑造,帮助同学树立信心理想,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发展,是陈巍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陈巍在授课中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就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专业课的头等位置,并贯穿课程始终。”为了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电子系教授陈巍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

在“通信原理”课程中,陈巍对通信技术在神舟飞天和嫦娥探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讲解,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带着一种深切的使命感来学习这门课程。“我发现基于这样的课程内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特别好。”陈巍说。

立德树人,

首先要努力做一个

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

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我想这是广大青年教师的共同心声。
03

你的专业意味着什么?
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时常鼓励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当今时代,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意味着什么,你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哪些贡献?”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邓俊辉体会到,“教书育人”应是全方位的,在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邓俊辉也在不断反思技术的伦理问题:到底哪些事要有所作为,又有哪些事不能为?
▲邓俊辉讲课中

“一味炫技可能带来伤害。不要认为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掌控一切。”邓俊辉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学习计算机技巧的同时,还要懂得运用计算改造自然、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底线和分寸到底在哪。

“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还要提高自身的伦理与道德意识,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邓俊辉说。

教学是一门精致的艺术

教书育人的根本在于,

每位学生不仅能学到

丰厚的专业知识,

更能收获宝贵的人生哲理
04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青教赛,一直都是清华探索课堂教学技术技能的高精尖平台。

如何做好课堂思政,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立德树人、专业育人”的目标,既是各级比赛的明确要求,也是清华青教赛团队备赛时重点攻关的课题。清华青教赛文科团队的梅赐琪、赵青、郑晓笛、李蕉等教师,围绕“如何做好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尝试。

通过实践,他们在课堂上紧密联系中国国情,通过揭示中国公共事务复杂性,培养学生形成有建设性的批判思维;通过深刻挖掘学科元认知,探索学科内和学科间共通的底层逻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通过连通知识性和感受性,唤醒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文精神
▲青教赛文科团队

此外,人文学院教师邓盾讲授“语言学”课程,带领学生探索“日用不知、习焉不察”的语言规律,课程引人入胜;公管学院教师陈天昊讲授“公法学”课程,通过精彩案例层层递进地讲出行政法发展历程中不断调试、不断平衡的公平正义理念;美术学院教师王小茉讲授“现代设计史”课程,结合亲身经历,讲出以人为本的通用设计理念,以此唤起学生的同理心。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青教赛文科团队围绕

“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将继续为做好课程思政

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05

让篮球课“育体、育心、育人”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体育部教师田奇乐表示,体育课要充分将 “育体”、“育心”和“育人”相结合,以此进行内容设计。

在“扣篮技术赏析”备课过程中,除了精心剪辑的扣篮炫技表演,更是在育人上用心。要让学生在赏析职业运动员扣篮动作的同时,也认识到扣篮这一极限动作的精神实质。“我们借助各种辅助方式,让同学们体会到,除了身体条件,完成扣篮还需要挑战自我的勇气,而这种体育精神才应是大学体育课的最高目标。”田奇乐说。
▲田奇乐展示课程

再比如,在准备“传球技术教学”课时田奇乐思考,从技术层面看,学生要掌握的提高传球质量的因素,比如手法,身法,眼神等。然而从思想层面来看,传球的思想基础是队友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于是在延展阅读中,田奇乐重点挖掘了美国知名篮球运动员拉塞尔和库西之间的故事,通过传球的技术他们成就彼此,这是合作的力量,友谊的珍贵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绝不仅仅是身体或技能上的改变提高,

更多的是通过体育

震撼心灵、健全人格,

这是最终的努力方向。
06

学生追梦途中的“摆渡人”
“班主任”,是药学院教师郝艳丽的身份之一。

大学班主任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当好同学们的班主任?郝艳丽一直在不断思考和实践,她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志、智、知”的人,培养他们树立共同的志向和志趣,具备扎实的学业知识和人生智慧。
▲郝艳丽(左六)跟同学们在一起

从这一目标出发,郝艳丽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科创比赛、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立志药学事业的志向。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鼓励他们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扩展大学生活版图。她还建立班级学习小组,探索协同互助学习模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令郝艳丽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她看到了同学们逐渐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看到了大家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奋斗。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郝艳丽在读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摆渡人》时,尤其喜欢“摆渡人”这个称呼。

我觉得

自己就是班级的“摆渡人”

尽管只能陪伴学生走一段路,

要用爱和善意

在这段旅程中为他们留下美好回忆。
在课堂中贴切自然、“如盐入味”

进行价值塑造,

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清华大学正在通过各种举措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前行、相得益彰。

这是大学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

关键途径,

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

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清华课堂当下的

重要前进方向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于立德树人

在于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清华大学将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程中,

让“课程思政”扎根人才培养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祝贺!王小云、邵峰教授获颁未来科学大奖
七次捧杯!揭秘全国“挑战杯”冠军的养成方式……
在清华,我们以多种形式学习传达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水池闪亮登场,带你打卡清华水系!
清华男生节收到的那些“惊喜”
点击查看


    关注 清华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